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2

作品:《三国白话版

    孔明说道:


    “公子可曾听过申生与重耳的故事?”


    “申生留在国内而被害,重耳流亡国外却得以安身。”


    “如今黄祖新亡,江夏缺乏守军,公子为何不向父亲上表,请求驻军江夏?”


    “如此既可避祸,又可保全性命。”


    刘琦听后大喜,拜谢孔明,并命人送回楼梯。


    孔明辞别回馆驿,将此事告知刘备,刘备甚为高兴。


    次日,刘琦向刘表上表请求驻守江夏。


    刘表犹豫不决,便请刘备商议。


    刘备说道:


    “江夏是重地,非他人可守,公子正宜前往。”


    “东南事务由兄长父子负责,西北事务备愿效力。”


    刘表感叹道:


    “近闻曹操在邺郡修建玄武池操练水军,恐怕有南征之意,不可不防。”


    刘备答道:


    “备已知此事,兄长勿忧。”


    随即告辞返回新野。


    刘表则令刘琦率三千兵马前往江夏镇守。


    却说曹操罢免三公之职,自己兼任丞相,任命毛玠为东曹掾,崔琰为西曹掾,司马懿为文学掾。


    司马懿字仲达,是河内温人,颍川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之子,主簿司马朗之弟。


    从此文官齐备,曹操召集武将商议南征事宜。


    夏侯惇说道:


    “近闻刘备驻新野,日夜操练军队,恐为后患,宜早日除之。”


    曹操即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率十万大军直抵博望城,窥视新野。


    荀彧劝谏道:


    “刘备乃英雄人物,如今更有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


    夏侯惇不以为然,说道:


    “刘备不过鼠辈,我必擒之。”


    徐庶则说道:


    “将军勿轻视刘备。”


    “如今刘备有诸葛亮辅佐,如虎添翼。”


    曹操问道:


    “诸葛亮是何等人物?”


    徐庶答道:


    “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才智过人,计策出神入化,是当世奇才,绝不可轻视。”


    曹操问:


    “他与你相比如何?”


    徐庶答:


    “我怎敢与诸葛亮相比?”


    “我不过萤火之光,而亮如皓月之明。”


    夏侯惇笑道:


    “元直之言过誉了,我看诸葛亮不过草芥一人,何足畏惧!”


    “若不能一战擒刘备、活捉诸葛亮,我愿以首级谢罪!”


    曹操说道:


    “早日奏捷,便可宽慰我心。”


    夏侯惇壮志满怀,率军出发。


    却说刘备自从得到诸葛亮后,以师礼对待他。


    关羽和张飞心中不满,说道:


    “诸葛亮年纪轻轻,有什么本事?”


    “大哥对他未免太过重视了!”


    “况且,我们还没见过他实际的本领。”


    刘备说道:


    “我得到孔明,就如同鱼得水一般。”


    “两位弟弟不要多说了。”


    关、张二人听罢,不再言语,退了下去。


    一天,有人送来犁牛尾,刘备亲自将尾毛编成帽子。


    孔明见状,正色说道:


    “主公难道不再有远大的志向了,只想着做这些琐事吗?”


    刘备将帽子扔到地上,谢罪道:


    “我不过是借此排解心中愁闷罢了。”


    孔明说道:


    “主公自觉与曹操相比如何?”


    刘备答道:


    “远不如。”


    孔明说道:


    “主公手下兵力不过数千人,万一曹军来攻,如何应对?”


    刘备说道:


    “我正为此事发愁,尚未想到良策。”


    孔明说道:


    “应当立即招募百姓组建民兵,由我亲自训练,以备敌军来袭。”


    刘备听从建议,在新野召集三千民兵,孔明日夜操练阵法。


    忽然传来消息,说曹操派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直扑新野而来。


    张飞听闻后对关羽说道:


    “可以让孔明去迎战好了。”


    正在此时,刘备召两人进来,说道:


    “夏侯惇率兵前来,如何迎敌?”


    张飞说道:


    “大哥为何不派‘水’去呢?”


    刘备笑道:


    “智谋依赖孔明,勇武还需两位弟弟,岂能互相推诿?”


    关、张二人退出,刘备便请孔明商议对策。


    孔明说道:


    “只是担心关、张二人不愿听从我的指挥。”


    “如果主公要我统兵作战,请将剑印借我。”


    刘备立即将剑印交给孔明,孔明随即召集众将听令。


    张飞对关羽说道:


    “咱们先听听他的命令,看看他如何布置。”


    孔明说道:


    “博望坡左侧有山,名为豫山;右侧有树林,名为安林,可以埋伏军队。”


    “云长带一千士兵埋伏于豫山,待敌军前队经过,不用迎战,只需等待后队辎重粮草经过;见到南面起火,便率军出击焚烧粮草。”


    “翼德带一千士兵埋伏于安林后的山谷中,也等南面火起,再前往博望坡旧屯粮草处放火焚烧。”


    “关平和刘封各率五百人,携带引火之物,埋伏在博望坡后两侧,待敌军夜至,便放火伏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孔明接着命令道:


    “赵云为前锋,不要求胜,只需佯败诱敌。”


    “主公率领主力为后援。各人务必依计而行,不得擅自行动。”


    关羽说道:


    “我们都出战,军师却留守城中,不知军师作何安排?”


    孔明笑道:


    “剑印在此,若有违令者,斩!”


    刘备说道:


    “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两位弟弟不可违背军师的命令。”


    张飞冷笑而去。


    关羽说道:


    “我们且看看他的计策灵不灵,到时候再向他讨教也不迟。”


    众将虽依令行事,但仍心存疑虑。


    孔明对刘备说道:


    “主公今日即可率兵屯驻博望山下,明日黄昏,敌军必至。”


    “主公应弃营而走,待见火起,再回军迎击。”


    他还吩咐糜竺、糜芳守城,并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功宴席,安排功劳簿等候。


    部署完毕,刘备虽行事,却仍疑虑未解。


    却说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至博望坡,命于禁、李典押住阵脚,自己亲自率精兵前队。


    秋风徐起,行军途中,忽见前方尘土飞扬。


    夏侯惇下令摆开阵势,询问向导此地地形。


    向导答道:


    “前方是博望坡,后面是罗川口。”


    夏侯惇命令整备兵马,亲自出马察看。


    远远望见刘备军马到来,夏侯惇忽然大笑。


    众人问道:


    “将军为何发笑?”


    夏侯惇说道:


    “我笑徐庶在丞相面前夸诸葛亮为天人,今日一见,不过如此。


    喜欢三国白话版请大家收藏:()三国白话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