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1

作品:《三国白话版

    却说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未果,仍欲第三次前往。


    关羽劝道:


    “兄长已两次亲自拜谒,礼数已极,恐怕诸葛亮只是有虚名而无真才,故此避而不见。”


    “兄长何必对此人如此执着?”


    刘备答道:


    “不然。”


    “昔日齐桓公为见隐士东郭先生,五次登门才得一面。”


    “如今我欲拜访大贤,岂能轻言放弃?”


    张飞不以为然道:


    “哥哥此言差矣。”


    “此等村野之人,如何称得上大贤?”


    “此次若他仍不前来见你,我就用一根麻绳将他绑来!”


    刘备听后厉声喝止道: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周文王礼敬姜子牙的故事吗?”


    “连文王都能如此尊贤待士,你怎能如此无礼?”


    “此番拜访你不必随行,我只带云长一同前往。”


    张飞答道:


    “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能不同行?”


    刘备叹道:


    “你若随行,切勿失礼。”


    张飞答应了。


    于是,三人骑马带从者再赴隆中。


    行至距离草庐半里之处,刘备便下马步行,正巧遇到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


    刘备急忙行礼问道:


    “令兄可在庄中?”


    诸葛均答道:


    “昨晚刚刚回来,将军今日应能见到他。”


    说完便飘然离去。


    刘备闻言欣喜道:


    “今日终于有幸得见先生!”


    张飞却不满地说:


    “此人无礼,既然知道我等来访,何不引我们到庄上?”


    “竟如此自顾自地离开!”


    刘备笑道:


    “人各有事,不可强求。”


    三人来到草庐前叩门,童子开门问候。


    刘备说道:


    “劳烦仙童通报,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答道:


    “先生今日虽在家中,但正在草堂午睡,尚未醒来。”


    刘备道:


    “既如此,不必惊扰先生。”


    随即吩咐关羽和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见诸葛亮仰卧在草堂内,便恭敬地站在台阶下等待。


    不多时,关羽和张飞等得不耐烦,进入草堂见刘备仍在侍立,张飞顿时怒道:


    “这诸葛亮太过傲慢!”


    “见哥哥在阶下久候,竟然还在高卧不起!”


    “让我去后堂放火,看他起不起!”


    关羽连忙劝住,刘备亦叮嘱二人回门外等候。


    此时,诸葛亮翻身欲起,但又转向墙内继续熟睡。


    童子欲唤醒他,刘备制止道:


    “不可惊扰。”


    他又站了一个时辰,终于见诸葛亮醒来,口中吟诗道: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吟毕,翻身问童子:


    “有客来访吗?”


    童子答:


    “刘皇叔已候多时。”


    诸葛亮急忙起身道:


    “为何不早些通报?”


    “容我更衣。”


    于是转入内堂,整理衣冠。


    片刻之后,才身着礼服步出草堂。


    刘备见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容如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采飘逸宛若神仙,遂上前下拜道:


    “汉室后裔、涿郡愚夫刘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此前两次前来拜见,未能得见,已将贱名留于书桌之上,不知先生可曾阅览?”


    诸葛亮答道:


    “南阳山野之人,天性疏懒,屡次承蒙将军垂顾,深感惭愧。”


    二人寒暄过后分宾主落座,童子奉茶。


    茶毕,诸葛亮说道:


    “昨日读书时便可见将军忧国忧民之志,只恨亮年少无才,恐辜负将军问道之意。”


    刘备道:


    “司马德操与徐元直皆为世间高士,岂会随口赞誉先生?”


    “希望先生不嫌我身份卑微,愿指点迷津。”


    诸葛亮谦逊地答:


    “德操与元直二公乃世间贤达,亮不过一介农夫,怎敢谈论天下大事?”


    “将军为何舍弃美玉而来求问顽石?”


    刘备正色道:


    “大丈夫若怀经世之才,岂能隐居山林终老?”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垂教于我这愚昧之人!”


    诸葛亮闻言微笑道:


    “愿闻将军之志。”


    刘备屏退左右,靠近诸葛亮说道:


    “汉室衰微,奸臣专权,我虽能力有限,仍欲伸张正义于天下,然因才疏学浅,屡屡失败。”


    “若先生愿开我愚昧之心,拯救困厄之局,我将感激不尽!”


    诸葛亮点头道:


    “自董卓作乱以来,天下英豪纷纷崛起。”


    “曹操本弱于袁绍,却能最终战胜,这不仅是天时,更因人谋。”


    “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兵多将广,不能正面与之抗衡。”


    “孙权占据江东,国土险要民心所向,可联合而不可攻。”


    “荆州北连汉水,南接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实为用武之地,将军可有意图?”


    “如今刘璋昏庸无能,虽然百姓富足,物资丰饶,但他却不懂得抚恤百姓,贤能之士也在渴望找到一位英明的君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将军您身为汉室宗亲,以信义闻名于天下,汇聚英雄,求贤若渴。”


    “若能占据荆州与益州,依靠其险峻地势为根基,西方联合少数民族,南方安抚彝族和越族,对外结交孙权,对内修明政治。”


    “待天下局势发生变动时,可派遣一名大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取宛城和洛阳,而将军您则亲率益州的兵力进攻秦川。”


    “到那时,百姓必定会箪食壶浆以迎接将军,欢欣鼓舞。这般局势之下,大业必定能够成就,汉室也定能中兴!”


    “这是我为将军所谋划的前景,还望将军慎重考虑。”


    诸葛亮说罢,命童子取出一幅画轴,挂在堂中,指着画对刘备说道:


    “这是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


    “将军若要成就霸业,应当让曹操占天时,让孙权占地利,而将军则取人和。”


    “先夺荆州作为立足之地,继而占据西川建立根基,形成鼎足三分之势,然后再图谋中原。”


    刘备听后,起身拱手致谢,说道:


    “先生的这一席话,使备豁然开朗,就如拨开迷雾见到青天。”


    “但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都是汉室宗亲,备如何能忍心夺取他们的地盘呢?”


    诸葛亮答道:


    “我夜观天象,刘表不久将寿终正寝,而刘璋并非能成大业之主。”


    “将来荆州和益州必然会归于将军。”


    刘备听罢,感激涕零,俯身拜谢。


    这一席话,使诸葛亮在茅庐未出之时,便已看透天下三分的局势,堪称千古无双之人!


    喜欢三国白话版请大家收藏:()三国白话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