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2

作品:《三国白话版

    “只要日后抓住机会,仍有可为。”


    刘表叹服道:


    “贤弟所言极是。”


    二人继续对饮。


    酒至酣处,刘表忽然潸然泪下。


    刘备问道:


    “兄长为何伤怀至此?”


    刘表说道:


    “我心中有事,前些日子欲与贤弟倾诉,却未找到机会。”


    刘备说道:


    “兄长有何难以决断之事?”


    “倘若弟能有所助,虽死不辞。”


    刘表叹道:


    “我前妻陈氏所生的长子刘琦,虽为人贤良,却性格懦弱,难以担当大任。”


    “后妻蔡氏所生的小儿子刘琮,颇有聪慧之才。”


    刘表叹道:


    “我想废长子立幼子,但这有违礼法。”


    “若立长子,又担心蔡氏家族掌握军权,日后必生乱局。”


    “因此迟迟无法决断。”


    刘备答道:


    “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乃招致祸乱之道。”


    “若忧虑蔡氏权力过重,可慢慢削弱其势力,但不可因溺爱而立幼子。”


    刘表听后沉默不语。


    原来蔡夫人一向怀疑刘备,凡刘备与刘表交谈,她总是偷偷在屏风后偷听。


    这时,她正好在屏风后,听到刘备此言,心中大为恨怒。


    刘备意识到自己言辞失当,便起身借口如厕。


    无意间看到自己大腿上的肌肉复生,感慨万千,不禁潸然泪下。


    稍后返回席中,刘表见刘备眼中含泪,便疑惑问起原因。


    刘备长叹道:


    “我以往常年征战,终日不离马鞍,因此大腿肌肉尽皆消去。如今久未上马,大腿肌肉却又生长。”


    “日月蹉跎,年华渐老,未建功业,这才令人悲叹。”


    刘表劝慰道:


    “我听说贤弟在许昌时,曾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天下英雄。”


    “贤弟列举当世名士,而曹操皆不认可,却独赞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连曹操这样的人,都不敢居于贤弟之先,贤弟何必为功业之事忧虑呢?”


    刘备因酒兴高涨,不慎失言道:


    “若我有自己的根基,天下碌碌之辈,实在不足为虑。”


    刘表听后默然不语。


    刘备察觉自己失言,便托辞酒醉起身,回到馆舍歇息。


    后人有诗赞刘备道: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


    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宇不三分?


    刘表听到刘备的言论,表面不语,心中却生疑。


    别过刘备后,回到内宅。


    蔡夫人对刘表说道:


    “刚才我在屏风后听到刘备的话,实在目中无人,明显对荆州有吞并之意。”


    “若不尽早除掉,必成后患。”


    刘表只是摇头,并未作答。


    蔡夫人于是暗中召来蔡瑁,共商对策。


    蔡瑁提议:


    “不如直接在馆舍中杀了他,然后再告知主公。”


    蔡夫人同意了他的计划。


    蔡瑁随即连夜调集军队。


    却说刘备此时在馆舍中秉烛而坐,直至三更才准备休息。


    忽然有人叩门而入,竟是伊籍。


    原来,伊籍得知蔡瑁要害刘备,特地深夜前来通报。


    伊籍将蔡瑁的阴谋告知刘备,并催促他立即逃走。


    刘备叹道:


    “若未辞别景升,怎可擅自离去?”


    伊籍劝道:


    “若公留下辞别,定会被蔡瑁所害。”


    刘备于是谢别伊籍,连夜唤从者上马,趁着夜色星夜逃往新野。


    待蔡瑁领兵赶到馆舍时,刘备已然走远。


    蔡瑁懊悔不已,随即在墙上题写了一首诗后,去见刘表。


    诗曰: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


    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蔡瑁向刘表禀报说:


    “刘备有反叛之心,题写反诗于墙壁,并不辞而去。”


    刘表不信,亲自前往馆舍查看,果见墙上题诗,顿时大怒,拔剑说道:


    “誓杀此无义之徒!”


    走了几步,忽然醒悟:


    “我与玄德相交多年,从未见他写诗,此事必是有人离间。”


    于是折返,用剑刮去墙上的诗句。


    蔡瑁又请求道:


    “军士已点齐,不如立即攻往新野擒住刘备。”


    刘表却说道:


    “不可轻举妄动,容我从长计议。”


    蔡瑁见刘表迟疑不决,便暗中与蔡夫人密商。


    蔡夫人提议次日召集众官于襄阳,于宴席间设谋除掉刘备。


    次日,蔡瑁向刘表进言:


    “今年丰收,正宜召集众官于襄阳,以示抚慰劝勉之意,请主公前往主持。”


    刘表答道:


    “我近日气疾发作,实在无法前去。”


    “可让两位公子代为主客。”


    蔡瑁说道:


    “两位公子年幼,恐有失礼节。”


    “不如请刘备来代劳。”


    刘表同意,蔡瑁心中暗喜,随即派人前往新野,邀请刘备赴襄阳。


    刘备急忙赶回新野后,自知因失言而可能招祸,但并未将此事告知众人。


    不久,有使者前来邀请刘备赴襄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孙乾劝道:


    “昨日见主公匆忙而归,神色不悦,我猜想荆州必定发生了某些不利之事。”


    “如今忽然邀请赴会,恐怕不可轻易前往。”


    刘备这才将先前的事情告诉众人。


    关羽说道:


    “大哥只是因为言语不慎而心存疑虑,但刘荆州并无责怪之意。外人的谗言不足为信。”


    “况且襄阳距离此地不远,若主公不去,反倒会引起荆州的怀疑。”


    刘备点头道:


    “云长所言有理。”


    张飞却不以为然,说道:


    “‘筵无好筵,会无好会’,这种宴会恐怕不会有好结果,不如干脆不去。”


    赵云则说道:


    “我愿带领三百步骑随行,可以确保主公安全无虞。”


    刘备听后说道:


    “如此安排甚好。”


    于是刘备和赵云即刻启程前往襄阳。


    蔡瑁亲自出城迎接,态度谦恭有礼。


    随后刘琦、刘琮两位公子也带领一班文武官员出迎,刘备见到二人皆在,并未产生疑心。


    当日,蔡瑁安排刘备在馆舍暂时歇息,赵云则带领三百士兵围绕馆舍保护。


    赵云身披铠甲,佩戴长剑,行止坐卧都不离刘备左右。


    刘琦告诉刘备:


    “父亲因为气疾发作无法行动,所以特意请叔父代为接待四方官员,抚慰各地守牧官员。”


    刘备说道:


    “我本不敢当此重任,但既然是兄长之命,我自当从命。”次日,有人报告称,九郡四十


    二州的官员已经全部到齐。


    喜欢三国白话版请大家收藏:()三国白话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