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1

作品:《三国白话版

    陈登向刘备献计说:


    “曹操最害怕的人是袁绍。”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手握百万精兵,麾下文臣武将众多。”


    “为何不写一封信,派人送到袁绍处,请求援助呢?”


    刘备回答道:


    “袁绍从未与我交好,近来我又刚打败了他的弟弟,他怎么可能来帮我呢?”


    陈登说道:


    “这里有一个人与袁绍家族世代交情深厚,如果能得到他的一封书信转交袁绍,袁绍一定会相助。”


    刘备问:


    “是谁?”


    陈登答道:


    “就是您平时十分敬重的人,怎么会忘了呢?”


    刘备恍然大悟,说:


    “莫非是郑康成先生?”


    陈登笑着说:


    “正是他。”


    原来郑康成名叫郑玄,是一个博学多才之人,曾经师从马融学习。


    马融讲学时,常在绛色的帷帐下授课,前面聚集学生,后面有歌伎助兴,侍女环绕在两旁。


    郑玄听讲三年,目不旁视,马融对此十分赞赏。


    等郑玄学成归乡时,马融感叹道:


    “能够真正掌握我学问精髓的人,只有郑玄一个。”


    郑玄家中的侍女也都熟读《毛诗》。


    一次,一名侍女因触犯郑玄,被他命令跪在台阶前,另一侍女打趣地用《诗经》中的句子说:


    “‘胡为乎泥中?’(你为什么沦落在泥中?)”


    那侍女立刻应答道:


    “‘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我刚刚想去诉说,却遇到他的怒火。)”


    家中风雅趣事由此可见。


    在汉桓帝时期,郑玄官至尚书,后来因为十常侍之乱辞官归隐,住在徐州。


    刘备在涿郡时曾经师从郑玄,等到刘备担任徐州牧后,经常到郑玄的住所请教,对他十分敬重。


    当时刘备想起郑玄,欣喜万分,便与陈登一起亲自前往郑玄家中,请求他写一封信。


    郑玄慷慨答应,写好信后交给刘备。


    刘备立即派孙乾连夜将信送到袁绍处。


    袁绍看完信后,心中权衡道:


    “刘备攻灭了我弟弟,本不应援助,但郑尚书托付重任,我不得不施以援手。”


    于是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出兵讨伐曹操之事。


    谋士田丰说道:


    “连年征战,百姓疲惫,粮仓空虚,不能再举大军。”


    “应先派人向天子献捷,若无法上通朝廷,再上表称曹操阻断我向天子请命的道路。”


    “接着,驻军黎阳,加强河内的船只和军备,分兵驻守边境。”


    “三年之内,定可成就大业。”


    谋士审配反驳道:


    “不对。”


    “以明公的英明武略,凭借河北的强盛军力,出兵讨伐曹操如探囊取物,何必拖延时日?”


    谋士沮授说道:


    “取胜之道,不在于军力强盛。”


    “曹操治军严明,士卒精锐,与公孙瓒那种坐以待毙的人截然不同。”


    “现在放弃向朝廷请功的好策略,却贸然出兵无名,恐非明公之最佳选择。”


    谋士郭图提出不同意见:


    “不然。”


    “出兵讨伐曹操,岂能说是无名之战?”


    “明公正当趁此良机早日定下大业。”


    “依从郑尚书的建议,与刘备联手,仗义讨贼,顺天意、合民心,这是万幸之事!”


    四人争论不休,袁绍犹豫未决。


    这时许攸与荀谌走了进来。


    袁绍说道:


    “这两人见识高明,听听他们的看法。”


    二人施礼后,袁绍说道:


    “郑尚书写信来,请我出兵助刘备攻打曹操。”


    “你们认为是否应当起兵?”


    二人异口同声答道:


    “明公以众胜寡,以强攻弱,讨伐汉贼以扶助汉室,自当起兵。”


    袁绍闻言说道:


    “你们的见解正合我心意。”


    于是决定起兵。


    袁绍先派孙乾回报郑玄,同时通知刘备做好接应准备。


    接着任命审配和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集结骑兵十五万、步兵十五万,共三十万大军,进军黎阳。


    军务部署完毕后,郭图上前进言道:


    “明公举兵伐曹,必须罗列曹操的罪行,发檄文传至各郡,以罪名讨伐,方能师出有名。”


    袁绍采纳意见,命书记陈琳起草檄文。


    陈琳字孔璋,以才名闻世。汉灵帝时任主簿,因谏阻何进未被采纳,又遭董卓之乱,避祸至冀州,被袁绍任命为记室。


    当即接令执笔,立刻完成檄文,其文如下:


    听闻明主以图危制变,忠臣以虑难立权。


    所以有非常之人,方能成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才能立非常之功。


    非常之事,非平常人所能企及也。


    从前,强秦末主软弱,赵高掌权,专断朝政,独揽威福。


    当时之人惧其威势,无人敢正言相谏。


    最终导致望夷之败,祖宗基业付之一炬,至今蒙受耻辱,成为永世教训。


    再如吕后末年,吕产、吕禄专政,内掌二军,外控梁、赵,专断国事,威胁君主。


    天下寒心,于是绛侯周勃、朱虚刘章兴兵除逆,诛灭叛乱,辅佐汉太宗继位,重振王道,光耀万代。


    这是大臣明智行权的经典范例。


    司空曹操:其祖父曹腾曾任中常侍,与左悺、徐璜等人结党营私,祸乱朝纲,横行无忌,摧残礼法,虐待百姓,令人痛恨。


    其父曹嵩通过乞讨托养谋取财富,依靠贿赂爬上高位,用车载金银财宝贿赂权贵,窃取朝廷重任,却造成器物倾覆的恶果。


    曹操是宦官后代的孑遗,本无道德才华,却阴险狡诈,喜欢扰乱天下,以祸乱为乐。


    当初,幕府统领大军如雄鹰扫荡,消灭董卓等逆贼。


    曹操借机侵占官职,暴虐国家。


    幕府鉴于当时的局势,不计较他的出身,以为他有鹰犬之才,能够担任爪牙之任,遂与他共商大事,将其任命为副将,希望他能取得像秦军那样的胜利。


    然而,曹操愚昧浅薄,轻举妄动,屡屡失败,损兵折将,丢掉多次战机。


    幕府只能再次调派精兵弥补其过失,并授予他东郡太守、兖州刺史的职位,赋予他更高权力,希望他能有所建树。


    喜欢三国白话版请大家收藏:()三国白话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