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2

作品:《三国白话版

    公孙瓒见状,急忙拨马下桥逃走。


    麹义率军直冲后军,正好碰上赵云。


    赵云挺枪跃马,迎战麹义。


    二人交战不过数合,赵云便一枪刺死麹义于马下。


    随后,赵云一骑杀入袁绍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公孙瓒见状,率军杀回,袁绍军顿时大败。


    话说袁绍此前命探马观察战况,探马回来报告麹义已斩将夺旗,追击公孙瓒败军,因此袁绍放松警惕,未作防备,便与田丰率领数百名持戟的亲兵及数十名弓箭手骑马出阵观战。


    袁绍看着战局大笑道:


    “公孙瓒真是个无能之辈!”


    话音未落,赵云已冲至袁绍面前。


    袁绍的弓箭手急忙准备射箭,赵云挥枪连刺数人,其余士兵四散而逃。


    紧接着,公孙瓒军从后面包围了袁绍一行。


    田丰惊慌,对袁绍说:


    “主公还是到那空墙里暂时避一避吧!”


    袁绍将头盔摔在地上,大声说道:


    “大丈夫愿意在阵前战死,岂能躲在墙内苟且偷生!”


    袁绍手下军士听了,齐心死战,赵云未能冲破重围。


    而此时袁绍的大队人马赶到,颜良也率军增援,两路夹击。


    赵云护着公孙瓒冲杀出重围,退回到界桥。


    袁绍趁势挥军猛追,许多公孙瓒的士兵被赶入河中溺死,死伤不计其数。


    袁绍亲自领军追击,至五里之外,忽然听见山后喊声震天。


    只见山坡后转出一支军队,为首三员大将,正是刘备、关羽、张飞。


    他们因在平原得知公孙瓒与袁绍交战,特地前来助战。


    三人骑着三匹马,手持三般兵器,飞速杀到,直取袁绍。袁绍被吓得魂飞魄散,手中宝刀跌落地上,急忙拨转马头逃走。


    袁绍军拼死救护主将撤回桥头,而公孙瓒则趁机收兵回营。


    刘备、关羽、张飞与公孙瓒会合后寒暄问候,公孙瓒感慨道:


    “若非玄德远来相助,我几乎狼狈至极!”


    随后引赵云与刘备相见,刘备对赵云十分敬重,甚至生出爱才不舍之心。


    再说袁绍战败后,龟缩营中,不敢再出。


    两军僵持了一个多月,有人将此事上报给董卓。


    李儒对董卓说道:


    “袁绍与公孙瓒皆是当今的豪杰,如今在磐河厮杀不休,您可以假借天子的名义,派人前去调解。”


    “二人若感念您的恩德,必会归顺于您这位太师。”


    董卓听后说道:


    “好,就按你说的办!”


    次日,董卓派太傅马日和太仆赵岐携带诏书前往河北调停袁绍与公孙瓒的争斗。


    二人到达后,袁绍亲自带人前去百里外迎接,行礼拜受诏书。


    次日,两人又到公孙瓒营中宣读诏书。


    公孙瓒于是派使者送信给袁绍,与其讲和。


    调停结束后,二人返回京城复命。


    公孙瓒随即撤兵,并上表推荐刘备为平原相。


    刘备临别时与赵云执手相握,二人都流下泪来,依依不舍。


    赵云叹息道:


    “我先前误以为公孙瓒是英雄,如今看来,他与袁绍不过是一路货色!”


    刘备劝慰道:


    “君且暂时委屈自己侍奉他,日后自有再见之时。”


    说罢,二人洒泪分别。


    却说袁术在南阳听闻袁绍新占冀州,于是派人前去索要千匹战马。


    袁绍拒绝,袁术因此大怒,两兄弟从此不和。


    袁术又派人到荆州向刘表借粮二十万石,刘表也未答应。


    袁术怀恨在心,暗中派人送信给孙坚,鼓动他攻打刘表。信中写道:


    “前些时候,刘表截断您的归路,其实是我兄长袁绍的计谋。”


    “如今袁绍又与刘表私下商议,准备袭击江东。”


    “将军可速起兵攻打刘表,我会助您讨伐袁绍,这样两仇皆可得报。”


    “您取荆州,我取冀州,务必不要错过时机!”


    孙坚看罢信后愤然说道:


    “刘表实在可恶!”


    “他昔日阻我归路,如今不趁机报仇,更待何时!”


    于是召集程普、黄盖、韩当等人商议。


    程普劝说道:


    “袁术此人多有诡诈,不可轻信。”


    孙坚答道:


    “我本来就想报仇,岂会指望袁术相助!”


    随即派黄盖先到江边准备战船,装满军械粮草,并在大船上载战马,择日出征。


    江中的探子将此消息报告给刘表,刘表大惊,召集文武商议对策。


    谋士蒯良说道:


    “主公不必忧虑。”


    “可命黄祖率领江夏兵马为前锋,您亲率荆襄的兵马作为后援。”


    “孙坚若从江湖而来,地势不利,如何能够取胜?”


    刘表采纳建议,命黄祖准备迎战,自己随后起大军增援。


    再说孙坚有四个儿子,均为正室吴夫人所生。


    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


    吴夫人的妹妹为孙坚继室,生有一子一女:子名孙朗,字早安;女名孙仁。


    此外,孙坚过继给俞氏一子,名孙韶,字公礼。


    孙坚还有一弟名孙静,字幼台。


    临行前,孙静带领孙坚的诸子跪拜在马前劝谏道:


    “如今董卓专权,天子懦弱,天下大乱,各地割据一方,唯有江东稍得安宁。”


    “若为一己私仇而兴师动众,实属不智。”


    “请兄长三思。”


    孙坚却说道:


    “弟弟不必多言。”


    “我志在纵横天下,有仇不报,岂能称英雄!”


    长子孙策见父亲坚持,便请求随行,孙坚欣然同意,带着孙策登船,直奔樊城。


    黄祖在江边伏下弓弩手,等孙坚船只靠岸时乱箭齐发。


    孙坚命令军士不可轻举妄动,只伏在船中来回诱敌。


    如此反复三日,黄祖军的箭已耗尽,孙坚命军士将船上收集的箭重新射回,总计十余万支。


    当日正值顺风,箭雨如注,黄祖军抵挡不住,只得退兵。


    孙坚率军登岸,命程普、黄盖分兵两路攻打黄祖营寨,韩当则从后方驱兵直进。


    三路大军夹攻之下,黄祖大败,弃守樊城,逃往邓城。


    孙坚命黄盖守护船只,自己亲率大军追击。


    黄祖带兵迎战,在野外摆下阵势。


    喜欢三国白话版请大家收藏:()三国白话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