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造化

作品:《古玩江湖情

    潜龙勿用,何谓也。


    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甘,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易而无闷。


    如果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那就找一个重新开始的理由,生活并不复杂,其实简单并快乐着,是多么奢侈。


    连这点快乐你都没有,那就转身吧!只见: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生命太短,哪还有时间留给你去考虑遗憾的事情。


    人生若不是终点,就请面带笑容,向前行,最起码也要为了自己而前行。


    坚持下去,不是因为真的不够坚强,而是别无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只有靠自己去担当责任,并付出行动……


    既然已经发现这里有东西,就必须坚持,不能放弃,什么时候挖出明白?什么时候停止?


    直到下午四点多钟,时间和毅力的双重考验,终于让张学峰看到了希望。


    困住你的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臆想中的负面暗示。


    父子俩终于挖出一件青铜器,是一个鼎,三足两耳,身高大约有 30 多厘米。鼎身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沉淀。


    这种鼎制作极不容易,需要经过无数次打磨、刻画、铸造等多种工序流程才能制成一个完美的鼎。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匠们精心雕琢,才能呈现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鼎的纹饰和造型都有独特的意义和象征。从鼎身到鼎耳,每部分都能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和美德。鼎身的线条流畅自然,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鼎耳的形状犹如两只展翅欲飞的鸟儿,给整个鼎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


    父亲把这个鼎拿在手里粗略地看下,从造型看像是东汉时期的型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件文物的喜爱和敬畏。上面的铭文虽然简短,却仿佛藏着千年前的秘密。张学峰眼睛紧紧盯着铭文,试图解读其中含义。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仿佛在努力思索着这些古老文字背后的故事。


    父亲轻轻抚摸着鼎身,感受着青铜的质感。他的手指在鼎身上缓缓移动,仿佛在与历史对话。鼎身的温度透过指尖传递到父亲的心中,让他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铭文说不定能揭示这件鼎背后更多的故事。”父亲喃喃自语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


    好奇地问道:“爸,这上面都说了啥呀?”父亲的目光从鼎身上移开,落在儿子身上。他微笑着说:“这铭文提到了一场祭祀,好像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也许当时这个鼎就在那场盛大的祭祀仪式上使用过。”


    父亲仔细端详起来,不住地点头称赞:“这鼎保存得相当完好,从铭文风格和工艺来看,确实是东汉无疑。”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发现了一件无价之宝。


    “而且这铭文还提及了当时主持祭祀之人的名字,这可是难得的研究资料啊。”父亲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他知道,这个意外挖到的鼎,即将开启一段探索历史的奇妙旅程。


    父子俩听后相视一笑,他们的眼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知道,这个鼎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他们坚持和努力的见证。


    张学峰从父亲手里接过这鼎,小心翼翼地放进尼龙袋子中,并用绳子扎紧封口。他的动作轻柔而谨慎,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一件青铜器的出土,终于给张学峰带来了信心和继续支撑下去的动力。他知道,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他去探索。


    这样的体力劳动,也是挺累人的。


    最主要的是你必须小心翼翼,且要半蹲着干活,真是考验人的情绪。


    多少次的瞎叨叨,不如一次看见实物出现有动力。


    张学峰很是兴奋,身体仿佛又有劲了,也不再有抱怨之声。


    上帝给了人们有限的力量,却给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也许这种“欲望”会继续发扬光大。


    张学峰继续铲土,最后共挖出 6 件大小青铜器和 3 块玉壁,1 件圆雕的玉羊。


    这些文物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青铜器上的纹路细腻而精美,透露出古人的智慧和技艺;玉壁温润光滑,散发着淡淡的光泽;玉羊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奔跑起来。


    父子二人见此等物件欣喜若狂,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文物分别包好,放进尼龙袋子里,并把封口扎紧。


    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敬畏和珍视,生怕损坏了这些珍贵的宝物。


    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尼龙袋子,仿佛里面装着的是他们一生的心血和希望。


    这些文物不仅是他们的财富,更是他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


    父亲让张学峰从附近再挖来新土,把这坑填上。


    然后把成梱玉米杆,以此坑为圆形站立垒靠起来。


    经过一个冬天把玉米杆“风干”,这个坑基本上也就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母亲的任务也完成了,“观察哨”也该撤了。


    于是,张学峰把母亲喊下坡来,开始从坡底往上掰玉米,母亲边掰,张学峰边砍,父亲边梱。


    一家三口人配合协作。


    张学峰把捆好的玉米杆,又顺着原来的样式,继续垒靠,形成一个一个如蒙古包似的圆形,既能抵抗风吹倒,又能防止雨淋时积水而烂掉。


    这也是农村干活的习惯,等将来到冬天,玉米捆“风干”了,那时重量也变轻了,再用架子车拉到家中,既可以用来烧火做饭,也可以用来当作牛,羊等动物的饲料。


    一举两得。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西边呈现亮丽的景色,伴随着蝉鸣及鸟儿的归巢,还有不知名的山上小虫在轻轻地叫着,像不知疲倦地催促着什么?


    仿佛在说,劳作一天的人们,也该回家了,该歇歇了。


    张学峰把坡底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提到架子车上,连同装在化肥口袋里的玉米捧子,混装在一起,并用绳固定好在车上。


    张学峰看着车里的混装,并用手试试,忽然笑出声,说道,“就是天王老子也分辨不出来,这里还有别的物件。”


    收拾完毕,母亲骑着三轮车带着父亲,跟在张学峰拉的架子车后,往家走。


    一天的劳动,就这样结束了,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只是简单的重复的体力劳动,也不含有什么科技含量。


    农村劳动本就是如此。


    何时能改变?


    提高生产力,既节约劳动时间,又减少体力的消耗。


    到了家,张学峰把架子车里的玉米棒子卸掉完毕,并用塑料布把玉米棒子盖上,防止夜里下雨被淋湿。


    处理好玉棒子的事,又把挖出来的这些东西,小心翼翼地拿到自己住的房屋床底下,并做了一些遮掩。


    把这一切安排好以后,张学峰很是兴奋,高兴地对母亲说道,“妈,你等会烧点稀饭,我去村里张超小卖部处,买几个凉菜,咱们今天晚上喝点酒,解解乏,庆祝,庆祝。”


    母亲知道儿子此时的心情,哪有母亲不疼儿子的?


    得之天外来物,是上天的恩赐,心之大喜是必然的。


    也是值得庆祝的大事。


    张学峰到了小卖部,看见张超的堂客正在店里卖东西,买了四个凉菜,分别是醋泡花生;辣皮黄瓜;凉拌牛肉;凉拌猪头肉。


    付完钱后。


    张学峰问道,“弟妹,张超跟你说了吗?”


    “我家的承包土地准备今年就不种了,总共有7亩地,每年给个300元,500元的,意思下就行,要是扔了挺可惜的。”


    “父母亲也说,把土地租给你家种植,他们也放心,特别满意。”


    “说过了,大哥,您放心,就按您的意思办理就行,我们没有什么意见?”张超堂客回应道。


    张学峰道,“那我就放心了,给你们添麻烦了,回去我再给父母亲说声,谢谢你,弟妹。”


    张学峰说完,看见又有客人来买东西,就告辞而回家。


    到了家里,把院子扫扫,把桌子搬到家院里,摆好餐具,并点上蚊香防止蚊子出来行动“咬人”。


    家是温暖的港湾,只要有父母在,就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接纳和包容。


    等母亲烧好稀饭,就可以吃晚饭了。


    生活是自己的,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过什么样的生活,难为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最大伤害。


    生活就如考试,写的出成绩就是将军;写不出成绩的就是统帅。


    父母亲的爱总是无私的,所以他们才博大。


    既然是深爱的人,那就好好的去爱,把和颜悦色留给家人;对我们关怀备至的家人,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人。


    不要把人生输给情绪,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也许平凡中带点快乐最好……


    喜欢古玩江湖情请大家收藏:()古玩江湖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