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赵浮程奂欲出兵

作品:《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清渊守军睡得正香,突然被人叫醒,心中顿生不满。


    然而邺城危急,军令已下,他们也只能骂骂咧咧的整理辎重去了。


    生火造饭,饱食之后,颜良文丑领军,于辰时出城,朝魏县而去。


    与此同时,田楷领着幽州骑兵疾行一夜,终于在拂晓之时抵达五鹿墟。


    “应该就是这里了。”


    田楷看过地图,派人进入林中,找到了关羽等人。


    一番交流过后,田楷令幽州兵用事先准备好的斧头开始伐木。


    哐哐哐哐......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引来了附近百姓的好奇围观。


    “老乡别看了。”


    在田楷的授意下,一些士卒上前劝返。


    “这里马上就要打仗了,快回家里去躲好!”


    其实也不用他们怎么劝。


    百姓们看到有兵过来,隔着大老远的就跑了。


    这搞的幽州兵有点郁闷。


    在青州时,百姓见到俺们,那是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夹道欢迎。


    咋到了冀州,俺们就这么可怕了?


    不过,只要附近的百姓不过来妨碍,他们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幽州兵吭哧吭哧的干了两个时辰左右,终于按照荀攸的军令,在清水上搭建好了三座浮桥。


    田楷看了看天色,连忙下令。


    “快,将战马藏入林中,渡河!”


    如今已是巳时中,颜良大军如果走的快的话,最多再有半个时辰,就要抵达这附近了。


    “将军,让弟兄们歇息一会吧。”


    一名小校上前说道:“弟兄们先是疾行一夜,又伐木搭桥。”


    “此刻未及歇息,还要弃马步行,实在是......”


    “军令已下,岂容尔等叫苦喊累?”


    田楷厉声打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君侯素来厚养尔等,平时吃饭的时候不喊累,怎么到了要用你们的时候,就开始喊累了?”


    “临阵之际,尔若胆敢乱我军心,斩!”


    田楷是最早投靠张新的人。


    高顺、赵云、张辽等后来之人,此时都已是一部将军,独领一军了。


    甚至就连徐晃这种降将,也能担任河东兵的主将。


    而他却因为投了何进,完美错过了所有立功的机会,导致在张新麾下的地位有些不上不下。


    此时难得有了一次立功的机会,他又岂会放过?


    再者说了,幽州兵虽是疾行,但却骑着战马。


    伐木之后,木材也是拴上绳索,由战马拖到河边。


    真要说累,那还是战马更累。


    比起用双腿行军的步卒来说,他们此时剩余的体力肯定更多。


    小校被田楷训斥了一番,神情一肃,不敢再说什么。


    张新的军法,他们可不敢犯。


    田楷见状拍了拍他的肩膀。


    “告诉兄弟们,到时候跑快点,别把命丢在这里了。”


    “诺!”


    小校抱拳,传令去了。


    很快,幽州兵大部迅速过河,朝着西岸的官道而去,只有百余人留在东岸,负责将战马藏入林中。


    就在他们走后没多久,于禁也率领徐州兵赶到了这里。


    “快,快送辎重车过河!”


    于禁赶紧开始布置,“记着,别把桥面堵了......”


    徐州兵送了部分辎重车过河,摆在桥边,做出一副正在运输辎重的样子,随后坐在原地休息,抓紧时间恢复体力。


    于禁进入林中,登上五鹿山,与关羽、赵云一起,眺望着西岸。


    ......


    田楷领着幽州兵紧赶慢赶,终于在午时一刻赶到了官道上。


    仔细查看了路面上的痕迹,田楷心中松了口气。


    还好。


    路面上虽有大军行进的痕迹,但并不新鲜。


    从时间上来判断,应该是先前颜良大军从邺城去清渊驻扎时留下的。


    也就是说,颜良大军此时还未从这里经过!


    赶上了!


    田楷大喜。


    “传令,大军原地休息!”


    一声令下,幽州兵发出一阵欢呼,连忙寻找树荫等遮蔽阳光的地方,一屁股坐了下去。


    田楷又派出了几名斥候,让他们往北探查,寻找颜良大军的踪迹。


    随后他也寻了个阴凉的地方,一屁股坐了下去,抱起水囊。


    吨吨吨吨吨......


    不多时,一道道鼾声响起。


    有些士卒竟是直接累得睡着了。


    田楷见状并未阻拦。


    反正他们的任务只是诱敌,并不参与交战。


    颜良大军不知何时才能抵达,此时让他们睡一小会,待会跑起来也能多些力气。


    田楷这边有斥候,颜良文丑、赵浮程奂自然也有。


    高顺的陷阵营在阴安渡河,阴安西北三十余里,就是魏县。


    可以说,陷阵营是在赵浮、程奂的眼皮子底下偷渡过去的。


    天色暗时,他们发现不了。


    此时天色已亮,二人没过多久就收到了消息,说有一支张新军趁夜偷渡,往北去了。


    赵浮、程奂得知此事后,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来人!”


    赵浮大怒,“去把昨夜负责守夜的斥候队长给我斩了!”


    敌军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渡过,他们都没有任何察觉。


    斥候是干什么吃的?


    若是昨晚敌军夜袭......


    二人打了一个寒颤,不敢再想,同时心中有些疑惑。


    敌军趁夜偷渡,却不袭魏县,是为了什么?


    赵浮不明白,只能一面加派斥候,关注高顺军的动向,一面叫停准备回邺城的大军,让他们暂时待命,准备随时出击。


    午时,斥候回来,向赵浮汇报。


    “从事,张新军已在清水之上搭建好了浮桥,士卒、辎重皆有部分已经渡河,正在官道上休息!”


    “敌军几何?”程奂连忙问道。


    “渡河敌军约有两千之数,昨夜从我县偷渡之军,约有一部。”


    斥候汇报道:“清水畔亦有敌军三千余人,负责押运辎重。”


    “就这?”赵浮疑惑道。


    两千加两千五再加三千多......


    也就八千人左右啊?


    他们费尽心思,插到自己和颜良中间,想要干嘛?


    阻拦颜良回援邺城吗?


    且不说他和颜良合兵,能得五万大军。


    单是颜良一部,就有两万大军!


    他们怎么拦?


    昨夜,张新军还在卫国附近,今日便到了魏县与清渊之间。


    百余里路,肯定是一夜疾行,没有休息。


    他们现在还有战斗力吗?


    八千疲兵,阻拦两万归师?


    这不是送菜么?


    “清水东岸或许还有。”


    斥候道:“只是小人已被敌军发现,无法继续向东探查,只能先来回报。”


    “你怎么看?”


    赵浮想不通,看向程奂。


    “我觉得......”


    程奂沉吟道:“张新是不是想埋伏颜良?”


    “此话怎讲?”赵浮忙道。


    “你看嗷。”


    程奂取来一卷地图,打开铺在桌案上。


    “此处是官道。”


    程奂一指地图,“张新军有一部在此休息。”


    接着,程奂手指向东挪去,点在清水之上。


    “此处亦有张新军一部。”


    说完,他又将手指稍微南移。


    “此处便是昨夜偷渡魏县的张新军。”


    赵浮点点头。


    “从此三部敌军的位置来看......”


    程奂沉吟道:“我认为,张新应当是想以官道上的敌军为饵,将颜良大军诱至清水。”


    “颜良若是中计,则将被张新军从东南两面夹击。”


    最后,程奂将手指重重的点在了五鹿墟上。


    “此处是五鹿墟,林内可藏兵数千。”


    “若张新在此地布下一支伏兵,则颜良大军危矣!”


    赵浮闻言心中一惊。


    颜良部虽有两万大军,但这两万大军的成分,大多都是韩馥临时强征来的民夫,战斗力并不算强。


    有些人甚至还是扛着木棍锄头上的战扬。


    而张新的麾下......


    那可都是百战精锐!


    这也是为什么,韩馥明明坐拥十余万大军,却还对只有三五万兵的张新心生恐惧。


    士卒的素质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假设五鹿墟内真有一支伏兵,那起码也得有两三千人。


    加起来,那就足有万人了!


    万余精锐打两万民兵,还是埋伏......


    那不是吊起来打?


    “你的意思是......”


    赵浮抬头,看向程奂,“我军不回邺城,而是出兵救援?”


    “救!”


    程奂用力点头。


    他们二人自然也知道魏县、清渊防线的重要性。


    奈何韩馥铁了心的要让他们回援。


    如果能在这里一战干掉张新的万余精锐,那还回什么邺城?


    张新总共才多少兵?


    一战报销三分之一,估计他就得退回青州去了!


    “可事后牧伯若是追究起来。”


    赵浮迟疑道:“我等不遵军令......”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程奂打断道:“此战若能得胜,则冀州之围自解!”


    “到时候,牧伯赏我们都来不及,遑论追究?”


    “那便依你所言。”


    赵浮下定决心,令大军准备出发,同时派出信使,去给颜良送信。


    张新军目前的位置,距离魏县约有四十里,他的大军需要两个时辰才能抵达。


    赵浮让颜良不要急于出击,以免中了敌军之计,要等他的大军来了之后,一起夹击。


    信使领命,打马投小路,往北疾驰而去。


    赵浮走出大堂,看向一旁的日晷。


    此时,午时三刻。


    ......


    颜良大军辰时出发,至午时中,行了五十余里路。


    时值仲夏,天气炎热,不少士卒汗流浃背。


    颜良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抬头看了看天,下令大军原地休息,待日头过去再行军。


    士卒们连忙寻找荫蔽之地。


    没过多久,一名斥候策马前来。


    “将军!前方发现敌军!”


    “你说什么?”


    颜良心中一惊,连忙站了起来,“敌军?这里怎么会有敌军?”


    “敌军有多少人?”


    文丑稍微冷静一些,开口问道。


    “约有两千之数,正在前方七八里处的官道歇息。”


    斥候答道:“小人还听到不少鼾声。”


    “嗯?只有两千余人?”


    颜良闻言一愣,“还都在睡觉?”


    这难道是上天给予的馈赠么?


    “报!”


    正在此时,又有一名斥候前来。


    “将军,清水旁发现一支敌军,正携辎重渡河!”


    “有多少人?”颜良连忙问道。


    “三千余人!”斥候答。


    “兄长。”


    文丑看向颜良,“张新这是想阻止我军回援邺城啊!”


    五千余人,还带着辎重。


    不用问,肯定是想当道下寨,阻拦他们的归路。


    “好啊!”


    颜良大喜,“此天赐我大破张新之功!”


    昨天他接到斥候汇报,说张新军主力还在卫国。


    今天中午就到这里了?


    那岂不是说,他们连夜疾行了百余里路?


    从先头部队的状态来看,很明显,敌军已经疲惫,甚至都来不及搭建一个简陋的营垒,就开始睡觉。


    既然如此......


    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贤弟。”


    颜良看向文丑,“我给你五千兵马作为先锋,你趁敌军立足未稳之际,速速击之!”


    “豪!”


    文丑抱拳,颠儿颠儿的点兵去了。


    “起来,起来!前方有一支疲惫的敌军,速速起来,本将带尔等立功!”


    在文丑的呼喝声下,很快就点齐了五千兵马,朝着南方杀去。


    这边的动作,也被斥候传到了田楷耳中。


    “七八里么......”


    田楷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望向北方。


    很快,一支打着‘文’字旗号的大军就出现在了他的眼中。


    “五里、四里......”


    田楷估算着距离,待文丑军距他只剩三里左右之时,连忙下令。


    “快!起来!不要睡了!”


    “敌军杀过来了!”


    其实不用他喊,很多人在听到那轰隆的脚步声之时,就醒了起来。


    “快快快!兄弟,起来,别睡了!”


    幽州兵连忙叫醒附近睡得比较死的袍泽。


    文丑见幽州兵懈怠至此,心中大喜。


    “快!快!”


    文丑手中长矛一指,“杀!”


    文丑军见敌军如此慌乱,士气大振,纷纷呐喊一声,冲了上来。


    “跑!”


    田楷大吼一声。


    幽州兵闻言起身就跑。


    扬面一时间混乱了起来。


    他们是真的慌。


    一群没马的骑兵,再加上一夜疲惫,此时跑起来,根本没有什么阵型可言。


    文丑见状大喜,挥军猛进。


    他本人更是亲自领着军中仅有的数十骑,上前追杀。


    幽州兵的后方不断有人倒下。


    好在,田楷预留了数里的逃跑距离,文丑军的步卒一时半会也追不上。


    光靠那数十骑,杀伤力比较有限。


    “跑!快跑!”


    田楷不断大声呼喝。


    文丑见这支军中,只有田楷的身边有几名骑兵,便知他是此军主将,直接拍马杀来。


    田楷此时哪有心情和他交手?连忙调头就跑。


    “贼将休走!”


    文丑一边大喝,一边越过幽州兵,拍马狂追。


    骑兵追逐,十余里的距离转瞬即至。


    很快,田楷就带着文丑来到了浮桥旁。


    “来了。”


    五鹿山上的于禁见状,连忙摇动令旗。


    一直注视着林中的孙观看到于禁号令,大喊一声。


    “敌军杀过来了,跑哇!”


    浮桥西侧的徐州兵呐喊一声,连忙踏上浮桥,朝着东岸跑去。


    慌乱之间,辎重车上的粮食、铜钱被士卒碰撞,撒了一地。


    待徐州兵过河之后,田楷也跑到了浮桥边,毫不犹豫的渡河东去。


    文丑见敌军如此慌乱,心中更是兴奋,浑然不觉自己与身边的数十骑,已经和大部队脱离开了数里的距离。


    山坡上的关羽见田楷被文丑穷追,心中一紧。


    “取我矛来!”


    “云长且慢。”


    赵云叫住,“你为大军主将,还是留在此地,应对颜良大军为好。


    “营救士范之事,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