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兵事(下)

作品:《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既然如此,那你便留下吧。”


    张新脸上带着笑意,“宣高他们呢?也留下吗?”


    “他们回去。”孙观道。


    “嗯?”


    张新有点意外。


    他意外的不是臧霸不愿留下。


    泰山贼中,若论能力出众,自然是以臧霸为首。


    但同时此人的野心也是最大的。


    他不愿意留下,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让张新感到意外的是,孙观作为泰山F5之一,竟然不惜与其余人分道扬镳,也要留在自己麾下。


    “我现在已经这么有魅力了么?”


    张新心中臭屁了一句,对孙观道:“你把他们都叫过来吧。”


    “诺。”


    孙观转身离去。


    张新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欣喜。


    除去臧霸以外,泰山贼中能力最强的就是这个孙观了。


    官渡之战时,就是臧霸与孙观不断进攻青州,才让曹操可以不用担心来自东边的威胁,安心与袁绍决战。


    后来曹操彻底平定青徐,孙观之功仅次于臧霸,被封了一个亭侯。


    张新也曾不止一次的听于禁说起过,孙观此人作战勇猛,常常身先士卒,很能调动大军的士气。


    能得他倾心效力,也算又添了一员大将。


    没过多久,孙观带着臧霸、吴敦、尹礼来到。


    张新取出几道敕令,让典韦递给众人。


    臧霸等人接过一看,顿时愣住。


    张新在敕令中不仅恢复了他们骑都尉的官职,还把这一年多的俸禄,全部按照比二千石的标准补齐。


    除此之外,还有额外的赏赐。


    “先前尔等在我麾下,自当守我军法。”


    张新看向臧霸,“我知道当时尔等的心里都在想什么。”


    “罢官,不是为了夺尔等的兵权,而是为了让尔等明白军法的重要性。”


    “如今我将兵权交还尔等,还望尔等回到徐州之后,依旧能恪守军法,不劫掠百姓。”


    “记住,一支劫掠百姓的军队,是没有出息的!”


    张新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完这些话,转身就走。


    臧霸等人看着敕令上的内容,一时间搞不清楚张新说的是真是假。


    但张新都走了,他们也只能躬身行礼。


    “多谢君侯教诲。”


    张新回到州府,将荀攸、赵云、于禁、关羽、徐荣等人召来议事。


    张辽和左豹护送百姓回乡去了,因此来不了。


    此次的议题,是关于士卒整编的。


    张新军与董卓鏖战年余,各部士卒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损失,需要补充。


    再加上白波黄巾、西凉兵、雒阳兵、渔阳兵的加入,以及韩浩、徐荣这些新投之将......


    如此杂乱,若不及早进行整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军的战斗力,不利于来年攻取冀州。


    正在众人商议之时,一名小吏走了进来。


    “牧伯,徐州刺史陶谦有信到。”


    “陶谦?他写信给我干啥?”


    张新心中疑惑,对小吏道:“呈上来。”


    典韦上前接过书信,递给张新。


    张新打开一看。


    “好家伙,陶恭祖你坑人坑到我头上来了?”


    “君侯,陶徐州在信中说了什么?”荀攸好奇的问道。


    “军师看看吧。”


    张新将信递给荀攸。


    荀攸接过一瞧。


    这封信与其说是陶谦写的,倒不如说是陶谦代朱儁转交的。


    张新大军退出河南尹的地界后,董卓便派遣朱儁担任河南尹,驻守雒阳。


    朱儁这人也是别扭。


    先前张新讨董,他给董卓当军师,为董卓出谋划策。


    现在张新走了,董卓将他外放雒阳,他又想讨董了。


    于是朱儁写信给山东诸侯,谋划此事。


    结果不知怎地,他自己突然怂了,担心事情败露,董卓出兵揍他,便弃官跑到荆州去了。


    他这个行为搞的董卓十分纳闷。


    小老弟,你弄啥嘞?


    董卓见他莫名其妙的跑了,也没有办法,便任命弘农名士杨懿为河南尹,镇守雒阳。


    这个杨懿出自弘农郡的弘农县,和杨彪他们不是一家。


    朱儁一看。


    哦哟,来的不是董卓麾下的大将,而是一个无名小卒?


    他又觉得自己行了。


    于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名望,在荆州地界拉起了一支兵马,进军雒阳。


    杨懿就是一个普通的士人,在董卓启用他之前,连官都没有做过,哪里敢和朱儁碰?


    然后杨懿就跑了。


    朱儁进兵雒阳,见雒阳残破,无法供应大军,便领兵退到了关外靠近兖州的中牟县,随后移书州郡,找各路诸侯要兵讨董。


    诸侯之中,谁兵最精?


    那自然是张新了。


    然而张新黄巾出身,朱儁向来看不起他。


    当初刘宏还在之时,他还和张新在朝堂上打过架呢。


    找张新要兵?


    朱儁实在是拉不下这个老脸,只能写信给陶谦,让他帮忙说和一下。


    陶谦也够意思,不仅当即答应下来,还派了三千丹阳兵去,任由朱儁差遣。


    “君侯。”


    荀攸看完信,对张新问道:“给么?”


    “给个屁。”


    张新翻了个白眼,“朱儁能领兵吗?”


    “他连波才都打不过,打个赵弘还差点翻车,也就只能欺负一下褚燕这种人了。”


    “依我看,他恐怕连李傕郭汜都打不过,遑论董卓?”


    “我青州儿郎的命,不是这样给他浪费的。”


    张新发誓,他对朱儁的这番评价绝对公正客观,保证没有掺杂私人恩怨。


    荀攸闻言点点头。


    张新说的没错。


    纵观朱儁自出道以来的战绩,实在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


    大破梁龙,那是合一州之力,击败一个叛乱的地方豪强而已。


    就像孙坚击破的长沙贼区星那样。


    这种豪强的麾下大多都是没饭吃的流民,战斗力搞不好还不如黄巾。


    起码在张角时期的黄巾,粮草管够,吃饱没有问题。


    讨黄巾时,若不是皇甫嵩,朱儁恐怕就被波才围歼在长社了。


    攻打宛城时,若不是刘宏下诏狠狠骂了他一顿,吓得他以为自己要被宰了,这才拼命,要不他也打不下宛城。


    褚燕就不必说了。


    人家只是下山打秋风的,见朱儁领兵来击,自己就退走了,根本就没怎么打起来。


    朱儁打了这么多年的仗,遇上最厉害的对手,也就是波才、赵弘之流。


    就这,他还翻车一次,差点翻车一次。


    朱儁之所以能与皇甫嵩齐名,一来是皇甫嵩上表,将讨平豫州黄巾的功劳全部让给了他。


    二来,他也是刘宏用来制衡皇甫嵩的棋子。


    比起皇甫嵩火烧长社,荡平兖州,斩杀张梁、张宝、大破王国、韩遂联军的战绩,朱儁不如他的一根。


    朱儁,打董卓?


    真的假的?


    “好了,继续说说,我军当如何整编吧。”


    张新直接把这件事丢到脑后去。


    “君侯纵然拒绝,也该回一封信才是。”


    荀攸开口道:“朱公毕竟名高,君侯不可失了礼数。”


    “行吧。”


    张新很听劝,当即写了一封回信,也不送陶谦了,直接让人去中牟给朱儁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