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宣威侯鲸吞冀州(八)

作品:《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蓟县,幽州州府。


    “你说什么?”


    刘虞看着眼前的从事,瞪大眼睛,“关羽部擅自出关,至今未归?阎柔部也有部分士卒不知所踪?”


    “是。”


    从事点点头,“关羽部是十日前出关的,而阎柔部的士卒大约是八日前不见的。”


    正在此时,渔阳郡国从事走了进来。


    “牧伯,渔阳郡近日有五百郡兵不知所踪。”


    “什么?”


    刘虞站起身来,“就连渔阳的郡兵也不见了?”


    “哈?”


    渔阳从事闻言一脸懵逼,“也?”


    旁边的从事连忙解释了一番。


    “卧槽?”


    渔阳从事心中一惊,“短短十日之间,幽州竟然莫名其妙的不见了三千五百兵马?”


    刘虞看向渔阳从事。


    “你有没有问过顾雍,到底是怎么回事?”


    “问了。”


    渔阳从事点头,“他让我别问。”


    “别......”


    刘虞哽住,看向另一名从事。


    “阎柔那边呢?”


    “他也让我别问。”那名从事道。


    “岂有此理!”


    刘虞大怒,“未经请示,擅自调兵,他们这是要造反吗?”


    “来人!”


    刘虞大声喊道:“立即遣人前去渔阳、宁县,让顾雍和阎柔来蓟县见我!”


    “再派人出关,把关羽给我找回来!”


    “诺。”


    一名小吏应道,随后转身要走。


    “且慢。”


    魏攸叫住,看向刘虞,沉吟道:“牧伯,关羽、阎柔、顾雍三人......那可都是宣威侯的故吏啊。”


    “张子清的故吏又如何?”


    刘虞怒道:“难不成因为他们是张子清的故吏,就可以在幽州为所欲为吗?”


    魏攸摇摇头,挥手示意其他人先下去。


    刘虞见魏攸如此,不由问道:“子善公这是为何?”


    魏攸缓缓起身。


    刘虞连忙上前扶住。


    距离魏攸招抚张新之时,已经过去六年,如今的他已是风烛残年,垂垂老矣,腿脚多有不便。


    “谢牧伯体恤。”


    魏攸道了声谢,拄好拐杖,低声道:“我怀疑这些兵马的消失,与宣威侯有关。”


    “张子清?他不是死了么?”


    刘虞一愣,随后恍然大悟。


    “你是说,他的这些旧部给他报仇去了?”


    刘虞虽不愿掺和进党人和董卓的纷争里,但诸侯讨董这么大的事,他不可能不关注。


    加之董卓的大肆宣扬,张新死了的消息,早就传到了他的耳中。


    在刘虞眼中,张新这个小家伙除了出身差一点,其他哪哪都好。


    无论是治理地方,还是领兵征战,亦或是对朝廷的忠诚,都无可挑剔。


    听闻张新死了,刘虞还曾为此扼腕叹息,难受的一天都吃不下饭。


    他尚且如此,关羽那些久受张新恩德的人,出兵为他报仇倒也说的过去。


    从高柳往西就是雁门,只要一路南下,就能抵达河东,然后再到长安。


    当年张新征讨凉州之时,关羽部走的就是这条道路。


    “非也。”


    魏攸摇摇头,“我怀疑宣威侯根本没死。”


    “没死?”


    刘虞愣住,“他若没死,董卓又岂会大张旗鼓的宣传?不仅让朝廷给他以公侯之礼下葬,还让天子亲自扶灵送丧......”


    “董卓如此做,图什么?”


    是的。


    张新的葬礼已经在长安办完了,就连坟头草都开始冒头了。


    刘虞不明白。


    董卓作为张新的手下败将,如此行事,若是张新日后重现人间,他岂不是沦为天下笑柄?


    魏攸一开始也认为张新死了,毕竟董卓走那边的流程实在是太全了。


    可幽州兵马接二连三的消失,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董卓是不是在整什么花活。


    毕竟董胖子也不是什么正常人。


    三千五百兵马,说少不少,说多也真不多。


    哪怕张新的这几个故吏凑了这些兵马出来,想要远征长安,干掉董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关羽驻守幽州的这几年,魏攸也与他见过两次。


    这人又不傻,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可幽州的兵马还是消失了。


    这让魏攸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张新根本没死,反而和董卓达成了某种协议,再从并州那边摸了过来,想从幽州这里进攻冀州。


    张新与袁绍之间的恩怨,曾一度闹的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恰好渔阳毗邻渤海,从这边进攻又很方便,一路上都是人烟稀少的沿海地带,十分有利于大军隐蔽。


    张新是在河东‘死’的,算算时间,全骑兵的话,也差不多够从河东赶到渔阳了......


    魏攸巴拉巴拉,将自己的想法和刘虞说了一下。


    “果真如此?”


    刘虞闻言大惊。


    魏攸点点头,“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释了。”


    “岂有此理!”


    刘虞惊怒道:“纵使他与袁绍不和,然袁绍乃是朝廷敕封的渤海太守,他又岂能无诏擅自攻打邻国?”


    “不行,我要将这个消息告知袁绍,让他好生提防。”


    “牧伯不可!”


    魏攸大声喝止,吓了刘虞一跳。


    “有何不可?”刘虞连忙问道。


    “袁绍纠集五路诸侯攻打青州,难道就有诏命了吗?”


    魏攸疾声道:“宣威侯于前线浴血奋战,一度攻入长安城内,却因袁绍袭击其后,不得不含恨撤兵。”


    “袁绍此举与国贼无异,牧伯又岂能不助忠臣,反助国贼耶?”


    “可即便如此......”


    刘虞眉目纠结,“朝廷也没有下诏罢免袁绍,他无诏......”


    “此乃大义!牧伯不可迂腐!”


    魏攸打断道:“宣威侯身死之言传来,渔阳百姓家家挂起白绫,为其祭奠,就连那上谷乌桓,也有不少人自发为他守孝。”


    “牧伯若与袁绍通,则尽失幽州民心也!”


    魏攸心中深知,和刘虞这种人,说什么袁绍先动手之类的话,没用。


    刘虞会说:为什么袁绍不打别人,就打你?


    找找你自身的原因。


    但若是和他说民心,那就能轻松拿捏。


    果然,刘虞闻言问道:“那依子善公之见,此事我当如何处置?”


    “牧伯佯作不知即可,亦不必再追问那些兵马的去处。”


    魏攸道:“若是他日宣威侯重新人间,果然攻打渤海,牧伯可派兵助之!”


    “好!”


    刘虞沉思片刻,点头答应。


    “那便依子善公所言。”


    魏攸闻言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小子,老夫只能帮你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