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宣威侯鲸吞冀州(五)

作品:《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白马。


    巨大的舆图平铺在中军大帐的地板上。


    张辽、荀攸二人看着舆图,眉头深锁。


    这段时间,关于张新身死的流言,传播速度极快。


    荀攸去河内问过王猛,可以确定张新没事,但袁绍、韩馥、刘岱等人就不这么想了。


    刘岱在得知消息后,原本答应的撤军直接就不撤了,反而派遣东郡太守王肱领了一万兵马,驻守濮阳。


    按照原本的计划,张辽军在进入东郡地界之后,应该从濮阳渡河。


    抵达黄河北岸后,再走卫国、东武阳这一条路,驰援平原。


    这条路线,也就是当初张新上任之时走的路线。


    王肱占据这里,青州兵便无法进军,只能退而求其次,从白马这边渡河。


    然而韩馥早已派遣其麾下的大将麴义,领兵在黎阳驻守。


    黎阳与白马隔河相望,麴义驻扎在此,青州兵也很难过河。


    纵使强渡,濮阳距离白马也就二三十里,王肱完全可以趁着张辽渡河之时,突袭其后。


    到那时,前有麴义,后有王肱,张辽军将腹背受敌。


    直接攻打濮阳?


    也不行。


    张新带着亲卫营跑了,乌桓突骑也回家了。


    徐荣的西凉兵和剩余的雒阳兵都在赵云那里,而赵云此时还在撤退的路上。


    为了防止董卓派遣骑兵突袭,赵云军走的很慢,估摸着还没走出崤函古道呢。


    白波黄巾需要安置、管理河东的十余万百姓,短时间内也无法过来。


    现在张辽麾下的兵马就只有青州兵、徐州兵以及青州的屯田军了。


    这三支兵马经过数次战事的折损,此时只剩下了一万八千人左右。


    濮阳不仅是渡口,也是东郡的郡治,城池高深。


    一万八千兵马对上一座拥有一万守军的郡治,并没有什么优势。


    况且他们撤军是为了回去救老家,而不是为了攻打兖州的城池。


    至于从其他地方绕路?


    那就更不行了。


    从版图上看,兖州是有不止一郡与青州接壤,但除去东郡以外,其余的泰山、济北等郡国,与青州中间还隔了个泰山山脉。


    泰山山路险阻难行,若只是几个斥候,走此小道传递消息,倒还可以。


    大军行进,根本没有这个条件。


    非要绕路的话,就只能绕着泰山山脉走一圈,从徐州的琅琊国入北海,然后再去支援平原。


    这样一来,原本四百余里的路程,将会增加至一千余里!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倒也罢了。


    麴义与王肱分属两家,二人之间肯定没有什么配合,战术上的操作空间还是有的。


    最让张辽和荀攸头疼的是,大军的军心的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徐州兵。


    这些徐州兵本就是陶谦麾下,他们是奉了陶谦的将令,才来张新这边协助讨董的。


    现在董讨完了,你们青州的事情,关我们徐州人什么事?


    听于禁说,这段时间徐州兵一直嚷嚷着想要回家。


    臧霸等人的心思也浮动了起来,一直暗中联络着原本属于他们麾下的那些将校。


    张辽不得已,只能拨了一些青州兵给于禁,让他看好徐州兵。


    可青州兵的军心也不容乐观。


    老巢被袭,家人生死未卜。


    回军救援,却又顿兵城下。


    最近还老有流言说张新死了。


    即使张辽和荀攸都辟过谣,说张新没事,好滴很,很快就会带领大家杀回青州。


    可这都半个多月了,张新连次面都没露。


    就连大纛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再加上徐和、管亥、司马俱等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乐进和朱灵在青州兵中的威望又远不如徐和。


    青州兵的军心比起徐州兵来,甚至都有不如。


    如此种种,让张辽和荀攸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安抚军心上。


    “张将军,荀军师。”


    这时一道声音传来,张辽、荀攸二人抬头看去。


    孙乾走了进来。


    荀攸连忙问道:“如何?”


    孙乾叹了口气,摇头道:“刘岱这回是铁了心的要瓜分青州了!”


    张辽闻言惊怒道:“他就不怕我领军取了他的兖州吗?”


    “他原本是想撤军的。”


    孙乾脸上露出一丝怒容,“可袁绍那边吃准了我军急于回援,不会在兖州浪费时间,听闻刘岱欲要撤军,便遣使说之。”


    “刘岱本就垂涎袁绍答应分给他的一郡之地,加之最近君侯身死的流言四起,我军之中又不见君侯大纛,他也就从了袁绍之言,将我给赶回来了。”


    “军师。”


    孙乾看向荀攸,“君侯到底去哪了?”


    张新奇袭冀州之事,乃是绝密。


    这种事情肯定是越少人知道,就越不容易走漏消息。


    以孙乾的级别,暂时还够不着这种机密。


    “君侯有要事,过段时间自然会来。”


    荀攸岔开话题,让孙乾先去休息,随后皱起眉头。


    孙子曰:上兵伐谋。


    然而再好的‘谋’,也是需要人来执行的。


    以如今的军心士气来说,纵使他有千般妙计,怕也无人能够执行。


    其次伐交。


    如今外交也失败了。


    “张将军。”


    荀攸揉了揉太阳穴,看向张辽,“赵将军的援兵还有多久能到?”


    徐州兵蠢蠢欲动,青州兵也是军心震动,还要看住徐州兵,已经没有余力了。


    想要作战的话,只能靠赵云麾下的雒阳兵和徐荣的西凉军了。


    “我已派人前去,让他们加速行军。”


    张辽想了想,“算算时间,大约还需七至十日。”


    “七至十日......”


    荀攸心中默默计算。


    距离张新北上,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


    张新军全是骑兵,哪怕是按一天一百五十里的普通行军速度来算,这二十来天也够他跑三千多里了。


    “再派人去催。”


    荀攸神色凝重,“君侯此时应该快要到了,若是他进攻南皮不利,袁绍军回援,将他围在冀州,而我军又无法接应......”


    “顷刻之间,恐怕便是塌天大祸!”


    “好。”


    张辽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立刻派人前去催促赵云。


    正在此时,一名士卒走了进来。


    “将军,军师,孙豫州遣使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