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攻克郑县(下)

作品:《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好样的!”


    徐荣虎目含泪,大喊一声,找准时机举盾推开几名守军,手中战刀挥出,立杀数人。


    后续士卒趁此时机陆续登城,结成战阵,奋力拼杀,为身后友军杀出一块立足之地。


    乐进、朱灵也趁着守军被压制得无法抬头之际,登上城头奋力拼杀。


    “顶住!顶住!”


    郑县守将焦急的呼喝着。


    张新远远望见己方三员大将登上城头,大喜过望,连忙朝着望楼下方大喊。


    “老典,速去助三位将军一臂之力!”


    ......


    “老将军!”


    董璜快步来到县衙,面色焦急,“郑县危急,老将军快想办法!”


    “嗯?”


    皇甫嵩闻言一愣,“怎么回事?”


    以我的布置,不应该啊?


    “今日张新用了一种新的攻城器械。”


    董璜巴拉巴拉,“那器械能在一百五十步外,将四十斤的石头投上城墙,守军猝不及防之下,被张新军趁机登上城头,此时正在拼杀!”


    “这是......抛车?”


    皇甫嵩心中一动,“张子清竟能制出此物?莫非有墨家之人助他?”


    投石车,又叫抛石车,也叫抛车。


    他虽未见过,但却也是知道。


    董璜见皇甫嵩沉默不语,急道:“老将军快想办法呀!”


    皇甫嵩回过神来,摇了摇头。


    “此时唯赖士卒死战而已,我哪里有什么办法?”


    董璜想想也是。


    两军已经绞杀在了一起,拼的就是血气之勇。


    谁的士卒更精锐,谁的将领更勇猛,谁的士气更高,谁就赢。


    “既然如此......”


    董璜想了想,道:“请老将军移步城头,鼓舞士气。”


    “好。”


    皇甫嵩点头答应,“那便请监军在此稍待,老夫先去着甲。”


    “我帮老将军。”


    董璜急吼吼的取来皇甫嵩的甲胄,要为他穿上。


    可越是急,就越容易出错。


    好不容易穿好甲胄,二人刚出县衙,就遇到了从城墙上下来的溃兵。


    “将军,东门丢了!”


    张新军自东向西而来,主攻的方向一直是东门。


    “啊?”


    董璜顿时就慌了,“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唉......天意难违啊......”


    皇甫嵩仰天长叹,“撤军吧......”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够向董卓交待的了。


    该走了。


    “不能撤!”


    听闻撤军二字,董璜打了个激灵,“郑县一失,长安无险可守,老将军当从其余三门调集士卒,夺回东门才是!”


    “张新兵多,我军兵少,如何夺回?”皇甫嵩问道。


    “这......”董璜愣住。


    三万大军,屯驻在县城之中的只有万人,其余两万皆在城外皇甫郦的大营之中。


    而张新麾下,此时至少有四万大军可以动用。


    一万对四万,优势不在我啊!


    “监军先走吧。”


    皇甫嵩看向董璜,“我自领兵断后。”


    董璜闻言犹豫。


    万一他这一走,皇甫嵩降了咋整?


    喊杀声越来越近。


    董璜一咬牙,一跺脚。


    “就有劳老将军了!”


    管他呢。


    他来做监军,本来就是为了防止皇甫嵩出工不出力,故意将郑县送给张新的。


    如今郑县失守已是定局,他再待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


    反正皇甫嵩他们的家人还在董卓手上,倒也不怕他投敌。


    溜了溜了......


    董璜带着亲卫润了,皇甫嵩连忙令人传令,让各路守军有序后撤,他自己则是亲率一部人马,且战且退。


    皇甫郦收到皇甫嵩的将令,点齐兵马,丢弃辎重,出营往长安方向撤退。


    这让负责盯着他的孙坚十分郁闷。


    前几日我攻城,没过多久你就出营前来搞我。


    今日郑县都破了,你连一点出兵的意思都没有。


    现在更是直接溜了?


    你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孙坚当时就怒了,连忙领着大军就要追杀皇甫郦。


    正在此时,一骑快马赶来。


    “孙将军!”


    那人在马上行了一礼,“君侯有令,若皇甫嵩大军撤退,不可追击。”


    郑县的这些守军,本来就是因为董卓的胁迫,才与张新为敌的。


    他们和董卓不是一条心。


    若是此时趁势掩杀,纵然能够取得战果,但也会与这些守军结仇。


    倒不如放他们一条生路,留些余地。


    到时候他进军长安,说不定这些守军还会帮忙呢。


    “不可追击?”


    孙坚闻言一愣,随后反应过来。


    “请回禀君侯,就说我知道了。”


    那人点点头,回去向张新汇报。


    孙坚领着大军,到皇甫郦大营中接收物资去了。


    看着营内堆积如山的物资,孙坚顿时两眼放光,乐得合不拢嘴。


    “发财了,发财了......”


    大军入得郑县,众人脸上皆是喜气洋洋。


    前面就是长安了!


    远征年余,胜利就在眼前,此时张新军的士气空前高涨。


    张新一边下令大军休整,一边派人前去清点物资。


    “文台兄,我恭喜你发财了......”


    “什么!皇甫嵩也败了?”


    董卓瞪大眼睛看着董璜。


    “怎么败的?”


    董璜巴拉巴拉......


    听闻张新掏出了新式武器,郑县守军是在猝不及防之下才败的,董卓释然的点了点头。


    无妨。


    反正皇甫嵩拖的时间已经够久了。


    根据斥候的回报,此时袁绍那边,估摸着已经开始动手了!


    再者说了,从这段时间董璜的回报来看,皇甫嵩并没有什么问题。


    打张新,他是认真的。


    谁知道张新能掏出个他们都没见过的玩意儿出来?


    如今败了,只能说是天意如此。


    若是放在平时,董卓此刻定会焦躁不安。


    但现在嘛......


    董卓备马出门,前往皇甫嵩府上好声慰问,做出一副尊贤爱能的模样,收拢人心。


    同时他也派人给张新送了一封信。


    袁绍捅你屁股去咯,还不回去?


    ......


    南皮。


    袁绍坐在郡府主位,看着下方的郭图逄纪。


    “济南、东莱两郡的大族还是不肯同意助我吗?”


    “是。”


    逄纪点点头,“张新度田,损的主要还是平原、乐安、齐国以及北海大族。”


    “济南、东莱两郡的损失并不大,他们并不愿意为了那点损失,与张新为敌。”


    袁绍闻言,面露犹豫之色。


    原本在他的计划中,只要拉上韩馥、袁遗、袁术、陶谦等人,攻取青州并不算难。


    毕竟在明面上,青州只有五千州兵。


    平原三千,临甾两千。


    可没想到,就在他与韩馥等人联络过后没多久,突然就有一支万人左右的大军驻扎到了平原城外。


    显然,张新对他早有防备。


    “张子清在青州竟还有万余大军?”


    袁绍大吃一惊,连忙遣人去青州打探情况。


    不打探不要紧,这一打探......


    好家伙,除去五千州兵以外,张新竟然还在青州留了将近四万的屯田军。


    诸侯会盟,各家几乎都将老巢里能带的兵都带出来了。


    他张新在家里留这么多人作甚?


    袁绍心中大骇。


    “张子清聚七万之众,讨董只出二万五千人?”


    七万大军,只带两万五千,要么张新是个混子,不想出全力。


    要么,就是他有信心,能以两万五千人击败董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显然是后者。


    这让袁绍的心中愈发坚定。


    必须要在张新回师之前,夺取青州!


    否则党人就没法玩了!


    然而袁术那边不肯干了。


    自从被孙坚吓唬过后,再加上阎象的劝谏,此时他只想一心一意的把南阳地皮刮干净,然后蹭蹭勤王之功。


    无论袁绍派出多少使者,他都是三个字。


    叉出去。


    这让袁绍心中无比郁闷。


    陶谦那边也不顺利。


    他本人对瓜分青州倒是很心动,但徐州内部的反对声很大。


    张新勤王,手握大义。


    若陶谦趁其大军远征之际,起兵夺了人家的地盘,是为不义。


    更别提张新持节都督青徐二州,还是他的上官。


    以下克上,此乃不忠。


    为一己私怨,让两州百姓陷入战火,是为不仁。


    如此不仁不义不忠之事,陶谦想要施行,阻力很大。


    没有袁术,陶谦也不靠谱。


    光凭他和韩馥、袁遗三人,能在张新回来之前,拿下一个拥有四万多兵马的青州么?


    想屁吃!


    直接进攻不行,袁绍只能转变策略,利用张新与青州大族之间的矛盾,拉拢他们支持自己。


    数月时间过去,他已拉拢了四郡大族。


    但济南、东莱两地的大族却一直不肯相助。


    “四郡大族,够么......”


    袁绍犹豫道:“若是不能以雷霆之势全据青州,待张新回师之后,那可就麻烦了......”


    不怪他犹豫。


    实在是张新太能打了。


    虽说青州四郡加上渤海,他就能手握五郡之地。


    但只要还有一郡忠于张新,能为他提供粮草,袁绍都没有打赢的把握。


    “主公不可再犹豫了。”


    郭图进言道:“若再不动手,待张新打进长安,掌控天子,主公就没机会了!”


    “以他对主公之恨,定会以天子名义下诏,召主公入朝。”


    “主公去,则为其砧上鱼肉,不去,则为叛逆。”


    “再有一道圣旨,就该令青州兵来渤海讨伐主公了。”


    “到那时,又有何人能助主公?敢助主公?”


    “是啊是啊。”


    逄纪也劝道:“济南、东莱大族不肯襄助明公,那是因为张新的余威还在。”


    “只要明公拿下四郡,其余二郡必定望风而降!”


    “到那时,即使张新回师,也是徒劳。”


    “张新大军久战疲惫,又失了根本,就如同那无根浮萍,一吹就散,明公无需太过惧怕。”


    袁绍闻言下定决心,站起身来。


    “那便依二位军师所言,都下去准备吧。”


    ......


    郑县。


    董卓使者来到张新大营,递上书信。


    “袁绍要去捅我屁股?”


    张新看完书信,心中不以为然。


    早在袁绍撤军之时,他就去信,让张牛角领兵到平原防备了。


    历史上,袁绍在占据冀州之后不久,便开始与田楷争夺青州。


    田楷独自一人面对半完全体的袁绍,在境内尚有青州黄巾捣乱的情况下,都能坚持两年半之久。


    如今青州平靖,除去田楷以外,他还留了高顺、张牛角、曹性、太史慈这些大将看家,又有华歆、国渊等人辅佐。


    袁绍不过一郡之地,万余之兵,凭什么去取他留了四万大军的青州?


    “你回去告诉董卓,让他操心操心自己。”


    张新对使者道:“我大军不日便至长安,他若识相,此时倒戈卸甲,以礼来降,我尚能在天子面前,为他说情。”


    “若是不识相,则董氏一族皆为齑粉也!”


    使者行礼告退。


    没过多久,徐和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君侯。”


    徐和喘着粗气问道:“方才那董卓使者离去之时,一路宣扬,说袁绍正在攻打青州。”


    “士卒们听闻此事,军心震动,故让末将前来询问,可有此事?”


    “胡说八道。”


    张新皱眉,“告诉将士们,此乃谣言,董卓死期将至,只不过是想以谣言来乱我军心罢了。”


    “我在青州留了四万大军,袁绍凭什么攻打?”


    “若是谁敢再散布谣言,军法从事!”


    “诺。”


    徐和闻言松了口气。


    也是。


    袁绍现在是什么水平?他想攻打青州?


    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你再派几个人出去。”


    张新眼中带着一丝怒气,“把董卓的那个使者给我杀了!”


    我和你讲不斩来使的道义,你特么和我玩脏的是吧?


    “诺。”


    徐和抱拳行礼,转身离去。


    士卒们得了徐和安抚,放下心来。


    张新见军心已定,也休整的差不多了,便下令进军长安。


    “黄风岭,八百里,全是耗子架大狙......”


    张新行走在关中平原上,哼着小调,心情极好。


    自从他攻下郑县以后,长安那边就不断有公卿百官的家仆门客之流,来给他传递消息。


    此时的长安城内是个什么情况,他可以说是了若指掌。


    长安城虽坚,但有百官公卿在内部策应,想要攻下并不算难。


    初平二年四月十八,张新军行至鸿门亭。


    四百年前的那场鸿门宴,就发生在这里。


    前面就是长安了!


    张新令大军安营扎寨,做最后的休整。


    中军大帐刚刚扎好,左豹就一脸惊喜的跑了过来。


    “君侯,杨毅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