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臣请皇甫嵩出镇郑县

作品:《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于禁领着甲士趁夜渡河,在拂晓之前赶到了蒲板津的牛丰大营,向王猛传达张新军令。


    王猛听闻张新要用他,十分兴奋,连忙笑着应下。


    “于将军远道而来辛苦,便请在营中好生歇息,我这就去点兵!”


    不一会儿,王猛点齐两千兵马,来找于禁。


    于禁按照张新之令,将两千套铠甲全部交予王猛。


    “用不上这许多。”


    王猛摇摇头,“五百套即可。”


    “这是为何?”于禁连忙问道。


    王猛虽说出身不好,年纪不大,地位不高,也没什么名气。


    但他毕竟是张新一手养大的,姐姐也在张新府中,算是张新的心腹。


    因此于禁对他很是客气。


    “主公之意,是想以两营兵马互换,诈做援军到来。”


    王猛解释道:“若是今日去了两千甲士,明日再去两千甲士......我军哪里来的这么多甲士?”


    “不出数日,必被董卓看破矣。”


    于禁恍然大悟。


    正在此时,一骑快马赶来,找到王猛。


    “景略,主公有令,命你所带的士卒穿五百副铠甲即可,无需太多。”


    于禁见状心中不由钦佩。


    不愧是张新一手培养出来的人,年纪轻轻,便有这份智谋。


    “主公也反应过来了。”


    王猛闻言一笑,随后叹道:“如此简单的细节,以主公之智,不会想不到。”


    “如今他后知后觉,想来也是这段时间耗费的心力实在太大了......”


    于禁想起诸侯会盟之后,众皆怯战,唯张新一人殚精竭虑,谋划击董,心中不由感慨了一番。


    王猛接收了五百套铠甲之后,带齐兵马,大摇大摆的朝着张新大营而去。


    华阴就在渭水和黄河的交界处。


    董卓大营距离张新大营也就十里,王猛的行军路线又是沿着黄河边走的,在这中间一马平川,视线无遮无拦。


    斥候很快就探到了王猛军来到的消息,回报董卓。


    “你说什么?”


    董卓听到后大惊失色,“张新又有一支两千人的援军来到?”


    “是。”


    斥候点点头,“那支大军就在河东行军,小人在河西看的十分清楚。”


    两千人的目标十分巨大,隔着一条黄河完全能看清楚。


    “张新的援军竟然这么快就到了?”董卓心中惊疑不定。


    原本在他看来,牛辅丢失河东的原因虽然荒诞,但正因如此,张新那边想必也很意外。


    张新能用如此快的速度攻取华阴,必然准备不足。


    董卓估摸着,他大概还有着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用来夺回华阴。


    可没想到,张新昨日刚来四千援军,今日又来两千!


    “莫非是有bear来?”


    董卓细思极恐。


    牛丰造反,牛辅听信筮人之言直接逃回长安,白波黄巾占据蒲板津,张新亲至,华阴大族献城......


    这一系列的事件,被董卓给串联了起来。


    “张子清的谋划竟然如此深远?”


    董卓心中大骇。


    击败牛辅,拿下河东也就罢了。


    张新竟然还能联络到杨彪助其取下华阴?


    他能联络到杨彪,能不能联络到其他人?


    听说王允好像有个侄女在他府中。


    王允还可信吗?


    还有蔡邕......


    哦,这个就算了。


    现在的长安城内,到底有多少人已经和张新联系上了?


    董卓越想越惧,连忙叫上亲卫出营查看。


    张新那边正在华阴民夫的帮助下扩建大营,目前已经建好营墙,董卓看不到营内的情况。


    城外的山坡上不断有人担着柴火下山,送到营中。


    昨日刚到的援军在一旁警戒,防止他突袭。


    大营内,炊烟袅袅升起。


    董卓仔细的数了数,发现这些炊烟正对万人之数。


    张新营中原有士卒五千,这几日在他的猛攻下,折损了一些,再加上昨日和今日的六千援军,差不多正好是万人左右。


    “万人......要不要再从长安调点援军过来?”


    董卓心里琢磨了一下,随后摇摇头,“算了,若是再抽调长安之兵,叔颍那边怕是要镇压不住了。”


    “现在朝中不知有多少人和张新串联,还是去信一封,让叔颍多加提防才是.......”


    思及此处,董卓回营找到先前那个斥候。


    “今日张新的两千援军中,可有甲士?”


    “有。”


    斥候点头。


    董卓闻言心中一沉,连忙追问。


    “有多少?”


    “大约在五百之数。”斥候道。


    “五百?”


    董卓心中松了口气。


    张新大营原有大约一千五百甲士,徐州兵不是青州兵,没有那么好的待遇,并没有人人披甲。


    再加上这五百甲士......


    倒也可以接受。


    他仍然还有微弱的优势。


    然而,第二日又有千余援军,赶到了张新的营中。


    在这千余援军中,有三百左右的甲士。


    相应的,张新营中的炊烟又增加了一些。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


    每日都有数量不等的士卒来到张新营中,并增加相应数量的炊烟。


    董卓粗略的算了算,此时张新营中的士卒恐怕已有一万五千多人,已经超过他的一万三千大军了。


    第一日,张新援军到来,他还有微弱的兵力优势。


    自第二日开始,他的那点优势就全没有了。


    先前张新只有五千兵马守营,他都攻不下。


    现在张新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他,他拿头去打?


    “唉......”


    董卓长叹一口气,“传令,退兵吧。”


    ......


    张新大营中,王猛来到中军大帐。


    “主公。”


    王猛行了一礼,随后问道:“我军连日诈作援军到来,如今在董卓的眼中,我军已有万五千人,占据了兵力优势。”


    “既然如此,是否派遣一支兵马出营挑战,以免让他察觉到端倪?”


    张新正提笔在面前的竹简上写着什么,听到王猛的话,停下手中动作,抬起头来。


    “没有必要。”


    张新微微一笑,“就算董卓本人能看出些什么来,他麾下的士卒可不一定都能看出来。”


    “那些士卒只知我军连日皆有援军来到,埋锅造饭的炊烟遮天蔽日。”


    “即使董卓看出我军虚实,挥军来攻,他麾下士卒的士气也无法提振。”


    “这几日的援军是假的,但于禁的援军可是真的。”


    “先前我只有五千兵马,便能守住大营,如今多了于禁所部,难道还守不住了?”


    “再者说了,他董卓也未必能看得出来。”


    “我估计嘛......他就快要退兵了。”


    张新说完,继续提笔写了起来。


    王猛细细思之,恍然大悟。


    “多谢主公指点。”


    “你叫我什么?”


    张新头也不抬。


    王猛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咧嘴一笑。


    “姐夫。”


    张新放下笔,拿起面前竹简,吹干上面的墨迹之后,递给王猛。


    “拿去吧。”


    王猛上前接过,好奇道:“姐夫,这是什么?”


    “皇甫嵩的兵法,有关军阵一道的。”


    张新看着他说道:“如今你虽略有智谋,但两军交战,大多时候靠的还是硬实力。”


    “若是实力不够,任凭你智计百出,怕也无力回天。”


    “这卷竹简上记载了‘八阵’以及‘十阵’的部分,你拿回去好好看,好好学,若有不懂之处,可随时过来问我。”


    “皇甫嵩的兵法!”


    王猛看向手中竹简,眼睛一亮。


    皇甫嵩的威名在大汉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兵法?


    那可是宝贝啊!


    不过......


    王猛疑惑道:“姐夫,你怎么会有皇甫嵩的兵法?”


    自家的这位姐夫不是黄巾出身么?


    黄巾克星的兵法怎么到了他手上?


    “他送给我的。”


    张新将当初的事情说了一下。


    王猛听完,心里对张新愈发崇敬。


    若非自家姐夫真有能力,又岂会引得皇甫嵩主动赠送兵法?


    正在此时,乐进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笑容。


    “君侯,董卓退兵了!”


    “走,我们去看看。”


    张新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起身朝着帐外走去。


    王猛抱紧手中兵法,屁颠屁颠的跟在他身后。


    张新来到望楼之上,看着拔营后撤的董兵,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董卓一退,待徐和大军来到之后,便可以着手收复陕县了!


    ......


    董卓退兵之后,在郑县留了五千兵马,暂时交由侄子董璜统领,他自带剩余兵马,快速回到长安。


    他知道,张新的下一步一定是攻取陕县。


    但事到如今,他已经无法阻止张新,只能派人从小路去给董越和张济送信,说他正在猛攻张新大营,让董越和张济尽量坚持住。


    董越和张济坚持的时间越久,他这边能够准备的时间就越多。


    十万大军不是一个小数目,更别提张新的十万大军,成分极其复杂。


    有青州兵、徐州兵、豫州兵、河东兵、兖州的泰山兵、以及原本在他董卓麾下的西凉兵......


    董卓估摸着,张新即使取下陕县,也会花上一些时间,将这些士卒整顿好,再行进军。


    这样一来,他大概还能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董卓将带回来的西凉兵全部交给董旻,用以加强对雒阳禁军的控制,以便张新兵临城下之后,能够驱使他们守城。


    接着他又将牛辅召了过来。


    “最近让你去查之事,可查出了些什么来?”


    “没,没有......”


    牛辅见到董卓,头皮发麻,“相国......啊不,岳丈!”


    “岳丈恕罪,小婿这几日查了杨彪的人际往来,并未发现他与旁人有何来往......”


    “你怎么查的?”董卓问道。


    “派人去问百官......”牛辅弱弱道。


    “我杀了你!”


    董卓一听当即发怒,拔出腰间宝剑就要砍人。


    牛辅赶紧润,一边跑,一边喊道:“岳丈饶命!岳丈饶命啊!”


    “我自倒运,将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


    董卓大骂道:“你派人去问百官,能问出什么来?问出什么来?”


    “你哪怕是去问问他们的家仆和周围百姓也好啊!”


    “岳丈息怒!岳丈息怒!”


    牛辅连忙求饶。


    董卓追了一会,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在桌案上。


    “罢了。”


    董卓喘着粗气,“你安排一些人,在百官府邸附近盯着,若有任何异动,随时来报!”


    “诺。”


    牛辅连忙应道。


    “滚!”


    董卓大喝。


    “哎!好嘞!”牛辅麻溜滚了。


    牛辅走后,董卓坐在桌案上,思考着镇守郑县的人选。


    董璜肯定不行。


    自家侄子是个什么尿性,他心里跟个明镜似的。


    大兄死后,自己对他宠爱太过,把他宠成了一个纨绔子弟。


    董旻......大概率不会是张新的对手。


    再者说了,他还要帮自己掌控雒阳禁军,也走不开。


    其实郑县倒也不是非要守住,只要能够拖延足够长的时间就可以了。


    拖到党人出手,拖到张新士卒思归,士气不振。


    “张新有十万大军,要在郑县拖延时间,至少也需两万大军。”


    董卓眉头深锁,“可如今我麾下的西凉兵只有不到三万了,不可能全派出去......”


    思来想去,董卓突然想到一个人选。


    “对哦!我怎么把他忘了!如果是他的话,一定能够挡住张新!”


    董卓眼睛一亮,连忙收拾收拾,进宫去见刘协。


    刘协正在殿中读书,见董卓突然来到,吓了一跳。


    “相......相国进宫见朕,不知有何要事?”


    “天子啊。”


    董卓抱拳道:“老臣想向你求一道圣旨。”


    “是,是何圣旨?”刘协问道。


    “宣威侯张新以下犯上,以地方伐京师,实属大逆不道!”


    董卓沉声道:“如此逆臣,朝廷自当派遣大将前去讨伐。”


    刘协听闻他说自家姑父是逆臣,心中不悦,但脸上又不敢表现出来,只能沉默以对。


    董卓也不在意,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臣请陛下下旨,以城门校尉皇甫嵩为征东将军,令其领三万长安守军出镇郑县,伺机击退张新叛军!”


    (明儿有点事,有时间的话我会写,没时间的话当我请假一天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