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告诉董卓,我来了。

作品:《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张新在收到牛丰的书信之后,立即召集了赵云、典韦、乐进、朱灵、徐晃、等大将,只带了一些亲卫,一路疾行,从孟津渡河回到轵县,再从轵关陉入河东。


    接着,他又让于禁带着徐州兵随后跟进。


    在整编西凉降卒的时候,他就曾经考虑过,是否要复刻平定白波黄巾之时,从轵关陉或者是沁水谷地绕路,突袭河东的战术。


    但思虑再三,张新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原因无他。


    河东那边,董卓已经派牛辅领了五千兵马,就驻扎在安邑。


    历史上牛辅在河东驻军,是为了防郭大。


    现在郭大的坟头草都快三米高了,牛辅在河东防的是谁,不言而喻。


    显然董卓也研究过张新平定白波黄巾的战例。


    既然对方早有防备,他再去绕后突袭已经没有意义了。


    轵关陉地势险要,大军行进困难,粮草更是难运。


    尤其是出口那边,牛辅只需派遣千人驻守,就能将他的大军堵死在陉道内。


    若是让牛丰在平阳召集那些白波黄巾,他走小道过去指挥军队呢?


    也不行。


    先不说那些白波黄巾的战斗力和装备问题,光是征集士卒那么大的动静,就不可能瞒过牛辅。


    他又不是瞎子。


    只要牛辅得知消息,再派大军前去突袭,那些白波黄巾就是给西凉兵送军功的。


    因此,张新去信,也只是让牛丰慢慢的,秘密准备一些粮草,以备来日。


    反正打到华阴,估摸着还要好几个月,时间上倒也来得及。


    没想到王猛在看到信后,便对牛丰说,让他去将昔日的那些白波黄巾召集起来,准备作战。


    牛丰闻言迟疑道:“安邑至临汾不过二百余里,大军三日可达,我若是于平阳募兵,牛辅大军闻讯来击,当如何抵挡?”


    “县君勿忧。”


    王猛微微一笑,“我自有办法让那牛辅不来。”


    “是何妙计?”牛丰连忙询问。


    “不可说,不可说。”


    王猛摇头,“县君只需给我百金即可,剩下的交给猛来办。”


    牛丰再问。


    可无论他如何追问,王猛就是不说。


    牛丰细细思索了一番,决定相信王猛。


    王猛虽然年幼,但久随张新身边,耳濡目染,能力却是不差。


    自他上任以来,平阳政务亦是多赖王猛辅佐,才能井井有条。


    否则他一个黄巾出身的泥腿子,即便有张新帮他开启简单模式,他恐怕也玩不转一县之地。


    可以说,王猛就是他牛丰的小军师。


    既然如此,牛丰放下心中疑虑,按照王猛的要求,给了他百金钱财,随后开始在平阳募兵。


    很快,牛丰就募集到了万余青壮。


    那些白波黄巾听闻要为少将军做事,二话不说,纷纷响应。


    许多人都将自己家里的菜刀、锄头等物融了,做成长矛,自带武器粮食前来投军。


    并且他们都说,不要军饷,只为报答少将军的仁德。


    “主公得人啊!”


    牛丰听到这些话后,鼻子有些发酸,同时心里又有些担忧。


    这些人如此支持张新,万一被牛辅突袭,死伤殆尽......


    好在,果如王猛所言。


    直到他将这些人都集结好了,牛辅那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牛丰大喜,连忙写信送往雒阳,告诉张新这里的情况。


    “哎呀我去,这给我干哪儿来了?”


    王屋山脚下的一条小道口,张新领着典韦等二十余人,一脸风尘的看着周围陌生的景象。


    “子龙,去找找看,这附近有没有老乡,问个路。”


    张新找了块石头坐下,稍事休息。


    山间小道着实难走,这一路上的许多地方,甚至都不能行马,只能步行牵马,缓缓而行。


    张新两世为人,都没有走过这么难走的路,着实把他累得够呛。


    可是没办法,为了避开牛辅的斥候,他们只能走小路。


    “诺。”


    赵云应了一声,打听消息去了。


    张新等人稍事休息,待到赵云问清方位之后,再向平阳赶去。


    他不知晓王猛用了什么法子,让平阳的万余大军顺利集结。


    但他知道,以牛丰的能力,肯定是统帅不了万余大军的。


    他必须尽快接手这支兵马的指挥权,出兵抢占轵关陉的出口。


    只要占住了出口,于禁的大军、以及后续的大军,都会陆续从雒阳赶来。


    董卓蹦跶不了几日了!


    正月初三,张新终于赶到平阳。


    奇怪的是,平阳城外一切如常,丝毫没有大军集结的迹象。


    “莫非是牛辅已经出兵击破牛丰了?”


    张新心中疑惑,“不对啊......这平阳城也没有战斗过的迹象啊......”


    思来想去,张新只能派了一个亲卫,先到县衙内去询问消息。


    他则和其他人一起,在城外等待,并且做好了只要情况不对,就马上开润的准备。


    等了大约半个时辰左右,亲卫回来。


    “主公,县衙的县吏说,过年的时候,牛县君在安邑城外大破牛辅军!”


    亲卫一脸兴奋,“现在他的大军正在向蒲板方向进军,准备抢占蒲板津呢!”


    “卧槽!”


    张新闻言瞪大了眼睛。


    他那个迷路的斥候队长,竟然能击败牛辅?


    牛辅虽然很菜,但那也只是相对于其他同时期的名将来说。


    他能被董卓选中当女婿,至少也有一定的能力。


    而牛丰又是什么人?


    黄巾泥腿子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


    当个斥候队长还他娘的迷路。


    他,击败牛辅?


    还是以万余临时集结的民兵,击败了拥有五千精锐,安邑坚城的牛辅?


    “牛丰大军正在抢占蒲板?”


    张新连忙问道:“牛辅大军何在?”


    “败回长安了!”


    “恭喜君侯!”


    赵云等人闻言亦是十分惊喜,连忙出言恭贺。


    “牛辅大军一退,我军只需渡过大河,便能直取长安了!”


    “想不到,想不到啊!”


    张新哈哈大笑,连平阳城都不入了。


    “走!我们去蒲板!”


    正月初六,张新赶到蒲板津,终于见到了牛丰军的大营。


    遣人报信之后,牛丰、王猛带着一些人出营迎接。


    “拜见主公!”


    二人见到张新,神色激动,倒头便拜。


    “我等拜见君侯!”


    其余人也一起跪了。


    他们都是之前白波黄巾中的小帅。


    “牛丰你出息了啊!”


    张新哈哈大笑,上前将他扶起,仔细的打量了一番,满意的点点头。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当了两年半的县令,牛丰的身上也有了一些儒雅之气,不再像是当初那般,一股泥腿子的味道。


    “主公谬赞了。”


    牛丰挠挠头,“皆赖阿猛之计。”


    “哦?”


    张新闻言看向王猛。


    王猛双手叉腰。


    张新又看了看其他跪在地上的小帅,开口道:“诸位都起来吧。”


    “谢君侯!”


    小帅们闻言起身。


    “诸位愿意助我共讨国贼......”


    张新环顾众人,躬身一礼,“新,不胜感激!”


    “君侯言重了!”


    小帅们忙以跪礼相对,一脸激动的齐声道:“为君侯效力,我等之所愿也!”


    典韦、赵云、徐晃等人还好,他们知道张新是怎么收复河东的。


    乐进、朱灵等后加入的人,此时脸上不由露出震惊的神色。


    “君侯在河东竟有如此高的威望?”


    见到这幅景象,让他们的心中更加坚信,张新就是这乱世之中难求的明主。


    “诸位快快请起。”


    张新上前将小帅们一一扶起,笑道:“我们也别在营外站着了,进营说吧。”


    “主公请。”


    牛丰闻言,伸手请张新入营。


    来到中军大帐,张新当仁不让的坐到了主位上。


    “来,诸位,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张新先将自己麾下的将领介绍给白波黄巾认识,随后又让他们自我介绍。


    互通姓名之后,张新看向王猛。


    “阿猛,说说吧,怎么个事儿啊?”


    “自主公于雒阳大破董卓之后,董卓便将牛辅派到河东镇守,防止君侯自轵关陉入河东,突袭长安。”


    王猛咧嘴一笑,意气风发,“主公要攻长安,无论是走崤函古道,亦或是走轵关陉,都离不开河东的支持。”


    “牛辅留在河东十分碍事,故猛便想着将此人除去,为主公扫平进军长安之路。”


    “猛遣人多方打探,发现此人性格暗弱,好巫祝占卜之事,每逢大事,必卜而后行。”


    “筮人大多贪财,因此猛便向牛县君求了百金,用来买通牛辅身边的筮人。”


    随后就是牛辅如何在筮人的占卜下没有出兵,又出城浪战,中了埋伏。


    最终他又在筮人的占卜下,不守蒲板,逃回长安。


    “昔日渔阳孺子,今可为军师矣!”


    张新十分欣慰,夸奖了王猛一番。


    打探到牛辅的性格并不难。


    但王猛能够利用筮人贪财这一点,买通牛辅身边的筮人,让他做出错误的决策,就已经初步具备了能够担任军师,甚至是统帅的能力了。


    所谓用兵之道,无外乎是知天时、察地利、晓人心罢了。


    天时,地利尚未可知,但在人心方面,王猛已经算是入门了。


    王猛听闻张新夸奖,猛摇尾巴。


    “牛辅此人能力平平,只不过因其是董卓之婿,才身居高位罢了。”


    张新见状,又告诫了他一番,“日后你若遇上其他对手,切不可轻敌大意。”


    王猛神色一肃。


    “谢主公教导,猛知道了。”


    张新点点头,看向牛丰。


    “蒲板津形势如何?”


    “回主公。”


    牛丰抱拳道:“董卓听闻河东有失,遣了其弟董旻率领八千精锐驻守于对岸。”


    “董兵的防御十分严密,这几日丰曾遣人尝试渡河,均被董兵击退。”


    “我知道了。”


    张新了解完情况,对小帅们说道:“董兵精锐,我军只是临时征召起来的农夫而已,久未上阵。”


    “我带来的这些大将,皆是经验丰富之辈,尔等要好好配合他们整编大军。”


    “如此,战事来临之际,方能少死一些人。”


    “君侯放心。”


    小帅们拍着胸脯保证道:“我等必定好好配合诸位将军,不会误了君侯大事的!”


    赵云、乐进、朱灵、徐晃等人,跟着小帅们接收军队去了。


    牛丰和王猛则被张新留了下来。


    “做县君的感觉如何?”张新看着牛丰笑道。


    “初时有些忙乱,但有阿猛辅佐,倒也做的下去。”


    牛丰挠头,“不过,一县之地方圆百里,数万百姓衣食住行皆系我身......”


    “还是不如跟在主公身边,行军打仗来的痛快。”


    说到这里,牛丰看着张新,一脸渴求。


    “主公,我何时能再回你麾下,征战沙扬?”


    “征战沙扬你就别想了。”


    张新一脸嫌弃,“斥候队长,连个方位都闹不清,我要你做什么?”


    牛丰撇嘴,一脸的不情愿。


    这都多少年了?


    过不去了是吧?


    “做个县君不好吗?”


    张新索性把话说开,“你于我有救命之恩,我不可能再把你放到战扬上,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再者说了,如今我麾下猛将如云,也不差你一个迷路队长。”


    “你还莫要不情愿。”


    张新看着他的面色说道:“如今你县君做的不错,将来我还要升你做太守、做刺史。”


    “你若是能做好,让一郡、一州的百姓安居乐业,岂不是比在战扬上杀敌,更能实现大贤良师的志向么?”


    “让一郡、一州的百姓安居乐业么......”


    牛丰闻言,也不再纠结上阵杀敌之事,面上不由露出向往之色。


    张新见他想开了,又看向王猛。


    “阿猛,我给你起个字吧。”


    王猛今年十七岁了,虽然尚未成年,但他能献计破了牛辅,说明已经能够独挡一面。


    “谢主公赐字!”王猛激动道。


    字,一般是世家大族之人,才有资格取字。


    像他这种平民出身之人,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字的。


    “以后没有外人的时候,就别叫主公了。”


    张新微笑道:“叫姐夫吧。”


    王猛一愣,随后双目含泪。


    “是,姐夫!”


    “你阿姐为我诞下一女之事,你可知晓了?”张新问道。


    “母亲来信说过了。”王猛点头。


    “待此战过后,你便和我回青州,去见见你那外甥女吧......”


    张新与王猛唠了一会家常,随后道:“你之表字,便叫景略如何?”


    “王猛,王景略?”王猛喃喃念道。


    好听捏。


    “多谢姐夫!”


    张新站起身来,看向典韦。


    “老典,把我的大纛取出来挂上,告诉董卓,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