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城管

作品:《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长孙皇后连忙问道:“承乾,一下子扩张如此之大,是不是……”


    后面的话长孙皇后没有说。


    无非就是冒进。


    虽然李承乾经营商贾之道有天赋,办的几件事也是令人刮目相看。


    可他的年纪终归还是太小了些,在长孙皇后眼里,李承乾依旧是个小孩子。


    李世民没吭声,而是等待着李承乾的解释。


    这事,他也不好判断。


    毕竟能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李世民是有野心的,恰好李承乾的性子符合了他的内心。


    有勇有谋,胆大。


    李承乾也没有让李世民久等,思索一番便开口解释道:“儿臣不止要扩大南崖工业园,还要在鄯州建立工坊。”


    嘶!


    这下连李世民都惊到了。


    要说一万亩,按照李承乾目前的能力来说不是不能完成,毕竟京畿之地,他这个皇帝和李承乾这个太子的身份还是很管用的。


    可鄯州是哪?


    长孙皇后或许不知道,李世民可是知道的,在边疆,鄯州过去就是吐谷浑。


    可李世民还是沉住气了,生怕吓到长孙皇后。


    “父皇,母后。鄯州地理位置极好,能够辐射吐谷浑,吐蕃,再往远处便是西域。”李承乾一脸认真且贪财的说道:“大唐虽广,可大唐有好东西理应与天下共享。大唐之外还有很辽阔的土地,也有更多的人,他们对大唐是向往的,如今大唐和西域有商队行商,可途中也有马匪,真正的好东西很难拿到西域去售卖。”


    “所以儿臣想在鄯州开设工坊,另设一镖局,专门保护西域商道安全。”


    就在长孙皇后要开口说什么的时候,李承乾继续道:“母后,儿臣知道您担心什么,儿臣并不是要亲自去,而是吩咐手底下的人去。”


    “父皇,母后。你们想想,以往西域的胡商往大唐售卖的东西价格多昂贵,赚走了大唐多少钱?我们只要保障了西域商道,大唐如此之多的商品,每年都能翻倍的赚回来。”


    “大唐要是在鄯州开设一个互通的贸易市场,不止方便了西域的胡商,同样也是方便了大唐,还能收取不菲的商税。”


    “作为大国,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推进和平的心态,让西域胡商把大唐的礼仪之邦传话给更远的国度。所谓敌不犯我,我便以礼相待。鼓励大唐商贾出去行商,同时也鼓励西域胡人来游历大唐风貌。”


    “到时,大唐商贾商税就二十抽一,西域胡商我们可以十抽一,这样一举两得。”


    大唐是有商税的,只不过是各个城池收,形同虚设。


    为什么这么说呢。


    真正有实力的大商贾,如同五姓七望和江南四大家族,他们背景深厚,长安城都很难收到这些人的商税,收上来也是做做样子。


    而一些没有背景的商贾,因为山匪横行,从而不敢跑很远。


    久而久之,也就让大唐的商税形同虚设。导致每年大部分的商税几乎是胡商缴纳,所以解决了突厥后,李世民察觉了这点问题,就开始鼓励西域胡商来大唐贸易。


    也是一种大国的体现。


    长孙皇后看李承乾小嘴扒拉扒拉说了一大堆,她愣了愣神。


    似乎对自己这个儿子很陌生。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好像就是李世民登基之后,长孙皇后看了眼身旁丹凤眼的男人。


    李世民注意到长孙皇后询问的眼神,以为是询问李承乾提议行不行的意思。


    他思索一番才道:“这想法很好,可你有没有想过鄯州属于边境,一旦开战,又该如何?”


    对于收商税,展现大唐礼仪之邦,他是不反对的。


    李承乾一听,就知道有戏:“父皇,鄯州虽地处边境,可互市一开通,大唐绝对会增加兵力驻守。小小吐谷浑,何惧之有?”


    “不管是吐蕃,又或者吐谷浑,攻击鄯州,不止是大唐受损失,还有西域胡商,又或者是更远的国度商贾会受到损失。”


    “吐蕃难道就没有敌国吗?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我们不主动,并非我们怕事。一旦吐蕃或者吐谷浑攻打鄯州,大唐正好联合其余国家,群起而攻之,还能得之的和平的名声,又扩张了疆土,何乐而不为呢?”


    李世民认真的思索后,不自觉的颔首。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名声也要,开拓疆土也要,一举两得。


    身为帝王,不开疆拓土都不能说是千古一帝,特别是吐蕃,历史上就没有被打败过,皆因地势和瘴气。


    单单让大唐打,李世民或许还会犹豫,要是联合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那你说说,鄯州又该驻守多少兵力才够?”李世民饶有趣味的问了一句。


    目前鄯州驻守的兵力不足一万,并不算多,这也是吐蕃和吐谷浑并没有频繁劫掠的缘故。


    而凉州则有三万余。


    除去拱卫长安的十万兵马以外,大部分的兵力都被突厥牵制了。


    还有东面的高句丽。


    能用的兵力并不多。


    李承乾内心无语死了,这大人总喜欢无时无刻的考究。


    “回父皇,儿臣认为兵在精而不在多,鄯州有一万足矣。”


    “哦?”李世民疑惑了。


    如此重要之地,竟然只需要一万兵力?


    李承乾解释道:“儿臣在鄯州建造工坊,会重新修缮鄯州城墙。另外朝廷只要允许鄯州互市,那么守城的兵力一万足矣,主要还是治安的问题。”


    “可在当地招募一伙退役府兵,人数在一千至两千即可。主要职责便是维护鄯州的互市安全,收缴商税,查访探子为主。收缴的商税,除去互市开支,一月一次缴纳至国库。”


    “到时在鄯州开设钱庄分号,都不需要专门的人运抵长安,一切由钱庄调度。”


    “鄯州其余的衙门都不需要变动。”


    李世民点了点头,增设新的部门比给地方官吏放权要好,这一点他认同。


    而且互市有商税,不需要地方府衙和朝廷出钱,也没有什么不妥。


    甚至钱庄还有这样的好处,让他十分意外。


    “一两千人总有名头吧?”


    李承乾毫不犹豫的便说出了两个字:“城管。”


    城池管理。


    嗯……很合理。


    “城管?”李世民低声重复了一句。


    “没错,就连城管,城池管理。”李承乾想到了城管的职责,便说道:“城管没有品级,平时就是管理城池治安,特别是商税一块可以代收代管,最主要的是,它可不听府衙调度,归属朝廷管辖。比如……嘿嘿,父皇的百骑司。”


    津津有味听着,忽然提到百骑司,李世民脸色微沉。


    百骑司也不是什么秘密,只是这怎么说也是他的秘密队伍,专门探查百官的。


    说出了还是有些不好。


    但又想到如果能够由百骑司管理,那么百骑司以后地方上也好办事,扩充的会更快。


    不失是好主意,而且有商税兜底,养再多的百骑司也可以。


    “好,就如同你所说,在鄯州开通互市,不过这事需要朝堂上商议,明日就由你提出来。”


    李世民大手一挥,说明这事便稳了。


    什么朝堂商议,他只要带个头,自然有人会站出来说话。


    都是规矩。


    只是百骑司这么发展下去,会不会成为锦衣卫?


    李承乾看了眼在帮着红秀布菜的张阿难。


    现在百骑司不就是张阿难管着吗?


    算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目前需要借百骑司的名头,总不能把这人交给府衙,那样府衙有兵权更难了。


    也不能交给驻军,惹出祸端来没人制衡,是很可怕的。


    反而百骑司现在是最合适的,毕竟能够直达天听,府衙和驻军都会收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