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苦口婆心

作品:《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这边,李承乾重新找到了刚才聊天的小孩。


    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稀粥,并不觉得烫,就大口大口吸溜起来。


    这一幕,李承乾感觉有些心酸。


    身后的裴寂和王泉也是立马跟了上来,生怕再出什么意外。


    李承乾没有理会二人,而是蹲在了小男孩面前,微笑的问道:“够吃吗?不够吃的话,那边还有,慢慢吃,别烫着了。”


    闻言的小男孩,脸黑黑的,只有眼睛是明亮的。


    但也掩盖不住对方的可爱。


    想必之前,家中也是将他当做了珍宝一般的对待。


    他看见李承乾的时候,有些怯怯弱弱的。


    身旁的老妇人,连忙推了一下小男孩的胳膊,焦急的道:“小郎,快叫太子殿下。”


    紧接着叫小郎的男孩才柔柔弱弱的喊了声:“太......太子殿下。”


    吐字似乎不是很清晰。


    也不知道是吓的,还是原本就如此。


    李承乾对这些都不在意,而是继续微笑着摸了摸对方的脑袋笑道:“够吃吗?”


    “嗯嗯。”小郎乖乖的点了点头。


    这一幕看在裴寂和王泉的眼中很是惊讶。


    毕竟小郎的头上还有杂草和泥土,有些头发都打结了,一看便是很脏的样子。


    没想到太子殿下一点也不嫌弃的就摸了上去。


    王泉都准备好了兜里的手巾,准备给李承乾擦拭手,生怕染上了什么病。


    不料李承乾却是直接坐到了小郎身边的枯草堆上,这一幕吓得周围人都瞪大了眼。


    这可是太子殿下,怎么会跟他们这些难民一样直接坐在了草堆上。


    不是说富贵的人,最喜欢干净了吗?


    看太子殿下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啊。


    就连在不远处忙活的魏征,也是注意到了李承乾这边的举动。


    魏征这次主要来就是想看看李承乾如何做事的,可看见这些难民,特别是这些老弱妇孺,他便一个个过去询问了,已经将李承乾忘到了脑后。


    看着她们都端着粥,魏征才松了口气。


    可正要找李承乾的时候,发现李承乾正在跟一个小男孩有说有笑的。


    “小郎啊,你想不想上学堂?”李承乾微笑着问道。


    闻言的小郎懵懵懂懂眨了眨眼睛。


    古代的孩子,特别是唐朝的孩子,像小郎这么大根本没有读书的概念。


    别说学堂了,就连认字都是奢侈。


    可旁边的老妇却知道李承乾的意思,连忙放下了手中的碗,摆摆手道:“太子殿下我们没钱,上学堂这事可不敢想啊。”


    这话引的李承乾一阵皱眉。


    他有说要钱吗?


    但看老妇人这样,显然是被吓到了。


    李承乾只能微微蹙眉,虚扶了一下老妇人的手道:“大娘,孤只是问问,并没说要收钱啊。”


    这下老妇人,更加不敢吱声了,只能低着头,看向小郎。


    见此的李承乾有些奇怪。


    给一个孩子上学的机会,他们都不要吗?


    环顾一周,李承乾发现,他看到哪里,这些大人都死死的护着孩子,就像是他是人贩子一样。


    裴寂这个时候走到李承乾身边,弯腰低声道:“殿下,他们可能是听了刚才那些人的话,以为您有图谋,所以害怕。”


    原来如此。


    怪不得这些人知道了他是太子殿下害怕成这样。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也不生气,便起身对周围的人说道:“或许大家都已经知道孤是太子,刚才裴司空的话,可能大家没有听明白, 我再跟大家解释一下。”


    “南崖村是孤专门建的工业区,里面有各种工坊,如大家所熟知的雪花食盐、香水等物都是那里生产出来的。”


    “原本孤是不打算继续招人的,但因为此次灾情紧急,朝廷负担不了如此庞大的开支,所以孤便想了一招便是以工代赈。”


    “在此特设粥棚三日,主要是为了后续未到长安城脚下的百姓。三日之后,不管此地还有没有人,孤和朝廷都不会继续再设粥棚,也就是你们要么返乡,要么便是去南崖村。”


    顿了顿,李承乾发现周围有很多人都围了过来。


    同时猛虎营的将士也是第一时间将李承乾保护了起来,让围过来的人跟李承乾保持一定的距离。


    “那么何为以工代赈?那便是你们出力,孤出钱。每日三文的工钱,一日一结,做完便能够拿到钱,同时也是为了让你们积攒银钱,能够在南崖村立个家,或者是有返乡过年的钱。”


    “孩子在南崖村有机会免费读书习字,妇女在南崖村别怕没事做,在南崖村还有一个孤儿院,只要未到五十的,均可在孤儿院照顾孩子,工钱同样是每日三文。”


    嘶!


    免费读书习字?


    他们听到李承乾这么说,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老人工钱可能会有些低,但不会很重,这个到了南崖村他们那边的人自会与你们解释清楚。”


    “你们要相信朝廷,相信孤,所做的决定都是为了大家好。虽然你们是百姓,但你们也知道,朝廷每年修堤坝,特别是武德年来天灾不断,国库早已空虚,所以只能另想办法帮助大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所以请大家想好了,马上要过冬了,你们的孩子身着衣物如此单薄,不赚钱难道等着朝廷给你们衣物吗?给你们被褥吗?如果有想法的,都可以到那边去登记,孤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够过一个好年,回乡的时候能带一笔钱回去。”


    话毕,李承乾喉咙都有些刺痛感了。


    主要人太多了,他需要扯着嗓子说话。


    加之现在身体还未发育完全,如此扯着嗓子说话,嗓子确实会疼。


    就在此时,有个人站出来问道:“太子殿下,那我们去了就有工钱吗?”


    李承乾扭头看见是一个男子,满脸络腮胡,一看就是满身力气的壮汉。他点点头:“没错,只要在南崖村做一日,就能发一日的工钱。”


    “前一个月,会安排你们建造自己的房子,如果决定留下,房子那就是你们的,如果不决定留下,那么房子我们会收回,但会给你们一笔回乡的路费。”


    “以保证你们能够安稳的度过这个冬日。”


    一听,有这么好的事情,络腮胡的男子立马顶着鸡棚一样的头发走出来喊道:


    “太子殿下俺去,反正在这里也是饿死,俺要试一试,俺要过好日子。”


    络腮胡男子的话,引起了众人低声议论。


    “是啊,如果粥棚只设三日,我们在这里不也是饿死吗?”


    “太子殿下看着不像是说假话,也不知道那里收多少人。”


    “去去去,别去迟了,人家不要了。”


    。。。。。。


    一窝蜂已经有几十个人去登记处报名了。


    李承乾看着还站在原地的人,微微蹙眉。


    无奈只能问向老妇人道:“大娘,您说说为何不去啊?”


    呜呜呜!


    不料老妇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诉了起来:“我年纪大了,都五十好几了,去了又能如何,挣不到工钱,还是一个死。”


    李承乾眉头紧蹙,有些无奈。


    似乎有些无法跟面前这群年纪大的大娘沟通了。


    看了眼旁边的小郎,再看看老妇人,似乎他们是爷孙关系。


    “大娘您不顾自己,也要顾小郎吧?南崖村有一所孤儿院,不要钱的,如果您觉得实在不行,可以把小郎交给孤儿院照顾,这样也算是能让小郎吃饱饭吧。”


    既然说不明白,李承乾也不多说。


    只有先让人去南崖村之后,她们或许才会改变想法。


    果不其然,一群老弱妇孺都看了眼自己身边的孩子,似乎在纠结。


    李承乾离开后,王泉突然小跑上来问道:“殿下,为何不跟她们解释清楚呢?殿下不是说了,年龄大的也有活可干吗?”


    “解释?”李承乾撇撇嘴:“百姓们都太淳朴了,被固执的思想禁锢了几十年,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吗?”


    “我说能赚钱,他们能信?”


    裴寂和王泉跟在身后,仔细一想,好像也没错。


    毕竟上了五十岁,除了种种地,外面找工,哪怕是把自己入了奴籍恐怕都没人要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利用孩子,先让她们去南崖村,然后让陈管家去解释吧。这种活,恐怕只有陈管家他们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才能够说的明白。”李承乾无奈的叹息一声。


    而闻言的裴寂,眼皮子微微一跳。


    往身后看了眼那群老弱妇孺,裴寂忽然心中给陈管家点了三根蜡烛:保佑老陈不会被烦死。


    施粥很快,裴寂运来的粮食虽然很多,但在不断难民涌入的情况下,已经消耗了十分之一了。


    差不多是能够坚持三日。


    李承乾也是让王泉快马加鞭的去催促江南那边,多安排一些货船将粮食赶紧运到长安。


    毕竟一下子多了几万人,按照原先的速度,长安的粮食恐怕真的不够吃。


    设粥棚的事情,太极宫里的李世民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为此,李世民开心至极,总算是将事情解决了。


    以往解决这件事没有个三五日肯定不行,到那时城外的难民都已经尸横遍野了。


    没想到这次李承乾处理事情竟然如此迅速,最主要除了几千将士,他竟然没有用到朝廷的任何资源,这才是让李世民最为满意的。


    喜欢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请大家收藏:()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