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顶天立地

作品:《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阳光明媚的一天。


    李承乾准备出发,太上皇李渊和长孙皇后相继来了到了东宫。


    看着已经准备行囊出发的李承乾,长孙皇后红了眼眶:“承乾。”


    “母后。”李承乾心绪复杂的看着已经微微显怀的长孙皇后,拱了拱手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儿不孝,让母后担忧了。”


    “呜呜呜。”


    听见这话长孙皇后瞬间泪水便涌出了眼眶。


    这可是十月怀胎的孩子啊,她的长子的,本可锦衣玉食,奈何现在要去为朝廷筹粮,瞬间对李世民便有了怨恨。


    李承乾看了眼,已经满头白发的太上皇李渊也拱了拱手:“皇爷爷,此事您不要怪父皇,一切都是孙儿自己决定的,朝廷危难之际,身为太子,岂能袖手旁观。”


    “好好好。”太上皇李渊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忽然多愁善感起来,上前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有无数的话语都哽咽在喉头,可就是说不出来。


    看着已经准备齐全的队伍,李承乾再次拱手道:“皇爷爷,母后,队伍要出发了。”


    长孙皇后已经泣不成声了,李渊只能代劳挥挥手:“去吧。”


    说话的时候,他的声音也是哽咽的。


    李承乾坚定地点了点头,在王泉的辅助下,艰难的跨上了马。


    不是他想骑马,而是只有三日时间,如果不骑马的话,恐怕根本到不了。


    哪怕是走水路,从长安到江南都需要四五日的时间。


    所以骑马是最快的,只能到驿站的时候换马,连夜奔袭。


    大唐会所那边已经和马周连夜出发,提前了李承乾一日。


    李承乾则是带着猛虎营三百将士出发。


    虽然比不了皇帝的出行标准,可三百人的队伍已经引起了世家的注意。


    看着小小的身影上马都如此艰难,长孙皇后委屈,害怕,紧张,可就是不敢说出来。


    皇家之事,关乎到李唐江山之事,长孙皇后总能把握住自己的分寸,哪怕是这种时候。


    知道哪怕是她站出来反对,也是无用功。


    昨日她就和太上皇在甘露殿等了两个时辰,可李世民就是不见。


    身为皇后的长孙也是无可奈何。


    李渊看着李承乾的身影已经消失,忽然红了眼眶感慨道:“我李家男儿顶天立地,世民十六岁就参军,十八岁就领兵打仗,承乾九岁就知道解决朝廷之难亲下江南,未来一定是明君也。”


    听见这话的长孙皇后哭泣之声更大了。


    或许别人会羡慕皇帝,羡慕帝王家,可身在帝王家的长孙皇后非常的清楚,李世民是有多不容易,想要做好皇帝是多不容易。


    未来她的儿子也要如此不容易。


    可又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李承乾必须是太子,也必须是太子,这是他的命,也是上天的安排。


    就在三百多人的队伍到了宫墙之外,李世民站在城墙之上双拳紧握,眼中除了疼爱之色便是暴怒。


    是对世家的愤怒,是对五姓七望步步紧逼的怒火。


    他暗自发誓,只要能过这关,必定要让五姓七望彻底覆灭。


    “陛下,一切都安排好了,百骑司的人会一路紧随太子殿下安全抵达江南。”张阿难此时小步过来拱手对李世民汇报道。


    “嗯。”


    李世民露出了帝王的威严之色。


    站在三步之遥的张阿难都能够感受到李世民身上不同的气场。


    暴戾!


    看来这事要是解决了,恐怕要死很多人。


    队伍是从朱雀大道一路行进的,李承乾小小的年纪被众人拱卫着,旁边骑马的便是王泉和卫规,就是纥干承基。


    此时的纥干承基已经是校尉了,和卫规一个级别。


    但是不同的便是纥干承基属于猛虎营的校尉,而卫规是东宫校尉。


    级别不差,所属规模差了很多。


    长安城的百姓也是看见了队伍,纷纷站在了道路的两旁。


    走近的时候才发现是太子殿下的队伍,眼神瞩目看着中间骑马的孩子。


    让一些大人羡慕,让一些孩子觉得好玩儿。


    李承乾并没有多想,看见如此之多的人站在原地注视自己,他还笑着跟大家挥手。


    可收到的是一脸的冷漠。


    “殿下......”王泉本想解释一番。


    可不料被李承乾直接打断道:“孤知道,他们心中有怨气,正怪朝廷呢。”


    “是。”王泉尴尬的抿抿唇。


    李承乾却冷哼一声:“百姓不知情,可五姓七望的所作所为绝对会被天下人唾弃,驾!”


    说完之后,他便甩动了缰绳。


    马儿如箭矢一般飞射出去。


    “殿下。”


    “殿下。”


    “殿下。”


    王泉和卫规、纥干承基看李承乾忽然加速,都紧张的不行,喊了一声也是快速架着马追了上去。


    后面三百名猛虎营的将士们也是让马儿奔跑起来。


    没过一会儿便到了长安城外。


    李承乾到城外的时候,深深吸了一口气。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空气可比后世好太多了,清新,还隐隐带着......嗯,一股难闻的味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之前去南崖村的时候,出城李承乾也是闻到了同样的味道。


    撇头看了眼,才发现护城河里水都是黑色的。


    李承乾皱紧了眉,缓缓摇了摇头。


    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一两日形成的,何况唐朝也没有什么工业,全都是一些排泄物。


    太浪费水资源了。


    “殿下。”王泉追了上来,气喘吁吁的说道:“您别跑那么快,不安全。”


    李承乾回头看了眼王泉,小眉头没有放松:“不安全?难道是怕五姓七望来找孤的麻烦?还是怕百姓没有粮食吃,会对孤下手?”


    “这......”刚喘匀气的王泉愣住了,有些紧张了起来。


    似乎二者皆有,可他不敢说。


    “哼。”


    李承乾冷哼一声,对纥干承基道:“下令,全速奔袭,不到天黑不停下来,记住三日之内必要到江南,要是不到江南,所有人军法从事。”


    “是。”


    纥干承基见李承乾如此严肃,便开始对身后的三百人开始下达命令,还是死命令。


    从最艰苦中训练走过来的猛虎营三百名将士并没有反驳,安静的等待着出发。


    这便是军纪。


    如果是普通的府兵,听说三日内要从长安到江南,恐怕早就叫苦不迭了。


    “出发。”


    在李承乾大吼的领头下,三百多匹马再次飞奔起来。


    长安城,崔府。


    崔仁师正悠然自得的享受着摇椅。


    这可是他花大代价,从长孙无忌府邸一个工匠那买来的。


    之前总是听说,现在终于感受到了,果然不同凡响。


    摇椅慢悠悠的晃着,旁边的女仆微风扇着,这生活太适合他这个老头儿了。


    躺一会儿就想睡觉。


    “家主。”


    就在崔仁师即将进入睡眠的时候,管家崔冲走了进来。


    崔仁师微微露出不悦的神情:“有何事?”


    本来年纪大了,晚上睡觉就不好睡,觉少。


    好不容易清闲一天,能够想着眯一会儿,没想到崔冲如此不开眼。


    崔冲也是无辜的很,委屈道:“之前打听太子的事情有眉目了。”


    “哦?”听见关于太子的,崔仁师立马来了兴趣。


    本来太子不过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他并未太在意。


    可听长孙府的仆人那里听说太子弄出来很多新奇的玩意儿,比如这摇椅,还有什么美酒,长孙无忌喝了回味无穷。


    崔仁师立马警惕了起来。


    在长安各个府衙,哪没有五姓七望的眼线。


    崔冲连忙说道:“太子殿下今日已经出城,而且还带了三百人,好像是......猛虎营,没错,就是猛虎营。”


    猛虎营?


    身在朝廷的崔仁师怎么会忘记这个。


    一月前,便是猛虎营带回来的罗艺人头,那什么纥干承基还被陛下赏赐了万金和校尉的官职。


    听说是隶属于东宫六率的。


    从那个时候起,崔仁师就在调查太子李承乾。


    可人家天天躲在东宫,一些宫中的眼线也不知道怎么的,总是调查不到李承乾的事情。


    最后无奈,只能从周围人下手。


    魏征家中连个仆人都没有肯定是不行,其他人跟太子也没什么关系,剩下只能是长孙无忌。


    果不其然,就在前几日还真调查出来一些东西。


    宫廷玉液酒是东宫出来的。


    摇椅也是东宫出来的。


    那么雪花食盐和纸张报纸呢?


    这些曾经从未有人想过的东西,会不会也是东宫出来的?


    崔仁师沉吟片刻,忽然抬头看着崔冲道:“密切监视,不要打草惊蛇,另外召集其它几家过来有事商议,切勿走漏风声。”


    “是。”崔冲答应一声,便立马转身去办事了。


    而崔仁师看着崔冲的背影离去,勾了勾唇角又躺了下来,微微闭上眼笑道:“哼,裴寂啊裴寂,没想到你竟然会被一个毛头孩子给收买了。”


    此时的他已经猜测到了裴寂的庄子上,肯定是东宫的工坊。


    不然为何之前李承乾说那里是皇家机密。


    确实称得上是机密,但那又如何,五姓七望绝对不会允许朝廷重新掌控盐铁粮的。


    除非五姓七望都不存在了。


    但是......那可能吗?


    在崔仁师的眼里,五姓七望是最厉害的,哪怕是皇帝都要礼让三分。


    喜欢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请大家收藏:()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