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有关系,好办事!(4000)

作品:《京海教父:开局杀掉安欣

    自从医馆被封以后,郑源堂每天都在家里陪孙子看医书。


    《黄帝内经》、《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伤寒温疫条辨》等书籍。


    他是看了一遍又一遍。


    如果能得到名家着作,那他更是如获至宝。


    虽然郑源堂在京海小有名气,但是郑源堂从不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因为他没有过人的天赋,智力方面也很普通。


    因此,他专注于医学,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医中。


    至于琴棋书画这些雅好,他是全都没有兴趣。


    叮咚叮咚。


    这时。


    门铃声响起。


    郑源堂的儿子郑立新放下手里的医书,起身去开门。


    郑立新打开门。


    门外站着一个老人。


    是郑源堂的患者刘永祥。


    “请进。”郑立新认得刘永祥,便让他进来。


    现在郑源堂给患者看病,都是小心翼翼。


    生怕被人举报。


    黄宝林在家给患者看病被举报的事情,早已经传的沸沸扬扬。


    现在,郑源堂给人看病都和做贼一样,需要儿媳妇到楼下把风。


    万一卫计局的上门,她们也能及时应对。


    刘永祥走了进来。


    “这几天好点了吗?”


    郑源堂看到刘永祥后,微笑着问道。


    “郑大夫,吃了你的药,我这些天好多了,前几天起都起不来,全身都痛。”


    刘永祥回答道。


    他染上了肺炎,只是没去医院。


    以前他亲戚得了肺炎,就是郑源堂看好的。


    经过亲戚介绍,刘永祥来找郑源堂看病。


    郑源堂给他开了一些药。


    没想到,才吃了十几块钱的药,他的病就好多了。


    这要是去医院,不知道得花多少钱!


    郑源堂给刘永祥做了检查。


    “药还要继续吃。”郑源堂说道。


    “郑大夫,我听说黄宝林的案子被撤销了。”


    刘永祥说道。


    郑立新闻言,立即看向刘永祥,他急忙问道:“怎么撤销的?”


    郑源堂被罚款了3万。


    三万块对他们也不是小数目。


    要知道,郑源堂之所以用药便宜。


    是因为家里的祖训。


    祖训规定:给病人方时要尽量用便宜药,贵重药尽量用功用相同的便宜药代替。


    找他们看病的多数是穷苦人家。


    要是再让他们承担高额的药费,那对于患者是雪上加霜。


    刘永祥回答道:“找扬哥撤销的。”


    “找扬哥?”


    郑立新皱着眉。


    每天在医馆里待着,自然能从患者的口中,听到很多传闻。


    其中,关于张耀扬的传闻,郑立新也没少听说。


    张耀扬是一个黑老大。


    而且,黑白两道都要给张耀扬面子。


    “是啊,找扬哥就能处理。”


    刘永祥说道。


    “可我们不认识扬哥。”


    郑立新苦笑道。


    刘永祥说道:“我一个同学就住在旧厂街,我帮您问问。”


    “谢谢,谢谢您。”郑立新感谢道。


    ……


    中午。


    刘永祥来到旧厂街的老年人活动中心。


    老年人活动中心内,麻将桌坐满了人。


    刘永祥找了一会儿,便找到了他的老同学。


    此时,刘永祥的同学吴培清心情很不错。


    他已经赢了十几块钱了。


    他退休在家。


    一个月的退休金就有三百多块。


    除此以外,每个月家里的房子出租,也能有300块的收入。


    他老婆死的早。


    现在儿子已经成家,儿子媳妇都在恒万集团工作。


    也不需要他补贴。


    因此,他的生活过得很滋润。


    “培清。”


    这时,刘永祥来到吴培清的身边。


    吴培清转头看向刘永祥:“永祥,你怎么过来了。”


    “听说你们帮黄宝林撤销了罚款。”


    刘永祥对吴培清说道。


    “是有这回事。”


    吴培清说着,便打了一张牌:“三万。”


    刘永祥说道:


    “能不能帮一帮郑大夫,保育路的郑源堂。”


    “郑大夫也被罚了吗?”


    这时,吴培清的牌友吃惊地问道。


    “他也没症。”


    刘永祥说道。


    “老张。”这时,吴培清的牌友朝着张顺年的方向喊道。


    张顺年转头看向身后。


    吴培清的牌友对刘永祥说道:“你去找他,他是耀扬的叔公,找他就行。”


    “好,谢谢啊。”


    刘永祥道了声谢,便走向了张顺年。


    “你们等我一下。”


    吴培清也站起身来,陪着刘永祥走过去。


    刘永祥不认识张顺年,非亲非故。


    吴培清泽不同。


    他和张顺年是同事,认识几十年了。


    “顺年,这是我同学刘永祥。”吴培清对张顺年说道。


    “你好。”张顺年站起身来,和刘永祥握手。


    “永祥,顺年和我一个车间的,你有什么事,直接说就可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吴培清说道。


    刘永祥点点头,便说了来意:“我前段时间病的不轻,还好去保育路找了郑大夫看病,只花了十几块钱,病就好多了。结果,最近郑大夫也被卫计局罚了三万块,医馆还被查封了。”


    “这事我也听说了。”张顺年说道。


    近期被举报的中医可不少。


    刘永祥说道:“我听说扬哥能处理。”


    “黄宝林的事情,就是我找耀扬处理的。”


    张顺年提到这事,就有些得意。


    现在旧厂街,可以直接找张耀扬办事的人。


    并不多!


    而他是极少数的几个。


    刘永祥说道:“那不能帮帮郑大夫啊,他也是个好大夫。”


    “当然可以,我帮你联系。”


    张顺年没多想,就答应了。


    ……


    白金瀚,张耀扬办公室。


    此时,张耀扬正在玩游戏。


    【帝盟】和【龙腾】正式开战,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作为【帝盟】的大号。


    张耀扬每天上线的任务,就是PK。


    尤其是BOSS的争夺。


    每天都很激情。


    BOSS掉落的装备,根本比不上每天的资源损耗。


    游正坤作为帮会的老大,也舍得掏钱。


    不就是比钱多,比人多吗?


    双方就杠上了。


    就看谁先坚持不住了。


    毕竟,每天光是动员几百个人去PK,都要花几万块的‘出场费’。


    这还没算上装备、药品。


    这时,陈书婷走了进来。


    陈书婷说道:“叔公又找我们帮忙了,还是中医的事情。”


    “我知道了,我会安排程程去处理的。”


    张耀扬对陈书婷说道。


    不过,陈书婷并没有离开。


    张耀扬看着陈书婷。


    陈书婷说道:


    “我听叔公说,这郑大夫治肺炎很厉害,周小洁的母亲还在医院里呢。”


    上个星期,陈书婷去医院探视了周小洁的母亲。


    周小洁的母亲病得挺严重的。


    陈书婷立即和沈元良打招呼,将周小洁的母亲安排到VIP病房。


    人民医院呼吸科、感染科的医生们也会诊过。


    然而,试过多种药物后,病情还是没有好转。


    “让他试试吧,说不定有效果呢。”


    张耀扬对这些家传老中医,还是有信心的。


    俗话说,医不过三世,不服其药。


    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


    普通人对中医的信任,来源于身边的‘案例’。


    只要亲戚朋友吃了某个中医的药,身体康复了。


    那么这个中医的药,就是有效的。


    而能传承三代以上,这药就是靠谱的。


    ……


    晚上,李涛、粱杰两人坐在一起吃饭。


    李涛的胃口很好。


    今晚光是羊排,他就吃了一斤多。


    反倒是粱杰,今晚食欲很一般。


    “有心事?”李涛看向粱杰。


    “涛哥,我能问一个问题吗?”


    粱杰忽然问道。


    李涛放下筷子,点了根烟,看着粱杰:“什么问题?”


    “涛哥,为什么卫计局要针对这些老中医呢?”


    粱杰忽然问道。


    在张耀扬身边。


    他的原有三观已经被冲击的支离破碎。


    这世界比他想象中更黑暗,也更复杂。


    不过,他不是圣母,他只是好奇。


    粱杰听说很多黑心的民营医院。


    可是,卫计局却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涛拿起茶杯,喝了口茶,“以前我也问过扬哥一个类似的问题。”


    粱杰看着李涛。


    李涛答道:


    “我曾经问扬哥,为什么地方政府要禁止烧秸秆?”


    “你猜当时是怎么回答你的?”


    粱杰摇了摇头。


    李涛答道:“扬哥说,烧秸秆没办法增加GDP。”


    “GDP?”


    粱杰皱着眉。


    他文化不高,对GDP这个词并不敏感。


    倒是跟着张耀扬看新闻,常听主持人提到GDP增长。


    李涛吐着烟圈:


    “扬哥说烧秸秆可以烧死虫卵,减少病虫害,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我们华夏从刀耕火种的时候,就开始这么做了,这么做简单有效。”


    粱杰点点头。


    以前确实都会在田里烧秸秆。


    印象里,也就前几年开始禁止了。


    “虽然烧秸秆的好处多,但真要烧秸秆,农药就用的少了,化肥也用的少了。”


    “而我们华夏的农药和化肥的产量,以及使用量,全都是世界第一。”


    “你算算,全国的化肥厂、农药厂,一年下来能挣多少钱?能给地方财政交多少税?”


    “这还只是农药、化肥。”


    “都知道农药、化肥对人体不好,对身体有隐患,容易生病。”


    “病了就要去医院治病,吃药。”


    “那么多的医药公司、药厂,医院,一年要赚多少钱,要纳多少税?”


    李涛的一番话,让粱杰眉头紧皱。


    “农药、化肥、医院、药厂。”


    粱杰掰着手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懂了


    李涛说道:“至于为什么要针对老中医,我估计最后也是落在钱这个字上。”


    “这时代就这屌样,搞什么都是图钱。”


    李涛笑道。


    ……


    京海市人民医院。


    陈书婷带着郑源堂走进住院楼。


    一路上。


    郑源堂身上的出诊箱特别显眼。


    沿途的患者、换着家属、护士、医生都会多看郑源堂几眼。


    周小洁站在VIP病房门口。


    此时,周小洁也戴着口罩。


    “书婷。”


    周小洁远远就朝着陈书婷招手。


    陈书婷带着郑源堂走到了周小洁面前。


    郑源堂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眼神中透着睿智和坚定。


    而在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草药味,让人感到安心和舒适。


    “周姐,他就是我和您提过的郑源堂郑大夫,他非常擅长治疗肺炎。”


    陈书婷对郑源堂说道。


    “郑大夫,麻烦您了。”


    周小洁对郑源堂说道。


    她母亲已经住院两个星期了。


    一直在持续反复发烧。


    医院的消炎药,挨个试了一遍。


    结果,病情还是没有好转。


    郑源堂看着周小洁。


    周小洁这时开始咳嗽。


    “我可能也被感冒了。”


    周小洁捂着口罩,不好意思的说。


    “我先看看患者。”


    郑源堂说完,便走了进去。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让人感觉仿佛在聆听一位智者的教诲。


    等郑源堂戴上口罩进入病房,放下出诊箱,给周小洁的母亲把脉时。


    周小洁注意到郑源堂的手。


    他的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


    这给她留下了专业、严谨的印象。


    “张开嘴,我看下舌苔。”


    郑源堂对周小洁的母亲说道。


    周母吸着氧气,她艰难的张嘴,吐出舌头。


    舌头水汪汪的,舌苔厚腻,发黄。


    郑源堂问道:


    “你现在是不是觉得身体很重,头就像裹了一块布一样?”


    周母点点头。


    周小洁立即问道:“大夫,我妈的情况怎么样?”


    “我们是沿海城市,今年又是冬温,城里湿气,浊气,晦气都很重。”


    “而肺是娇脏,不能有太多湿气,湿气多了就会出现积液,造成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如果不及早治疗,那会引发心肺衰竭。”


    郑源堂拿出纸笔,写了两张一模一样的方子。


    最近,郑源堂发现了很多染上温病的患者。


    严重者和周母一样。


    “先用三仁汤调理,你们两个都喝点。”


    郑源堂把一张方子交给了周小洁。


    周小洁看着手里的方子。


    方子上面写着: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苡仁18克、法半夏15克。


    “我也要喝吗?”


    周小洁问道。


    郑源堂点点头,然后把另一张方子交给了陈书婷:“这方子您拿好,也按照方子喝。”


    “这方子是调上中下三焦的湿气,把三焦的气机通畅了,湿气没了,身体也会更轻松。”


    郑源堂解释道。


    郑源堂用方子,他也会用易懂的方式,把‘对症下药’的原理,告诉患者和患者家属。


    喜欢京海教父:开局杀掉安欣请大家收藏:()京海教父:开局杀掉安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