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婚礼办的有面子

作品:《特殊年代:每天签到才领一元?

    过后梁鑫听说之后,简直是哭笑不得。


    咱这剧场,一场两小时表演,如果一楼八十桌都坐满,那单纯门票的收入就是四十块。


    这还没算其他额外收入。


    结果这场地你们租给人家一上午加中午,就壮着胆子收了十块钱?


    那还不如不收呢!


    你们俩,简直是侮辱了奸商这个名头!


    大舅当时嘀咕了一句,十块钱不是钱啊,十块钱谁白给啊。


    梁鑫直接捂住了脑门。


    此时临近中午,剧场里面十分热闹。


    几十号知青都来了。


    此外还来了不少村里人。


    这要是在正经饭店,那一桌也是十来个人。


    剧场的桌子小,大家就随行就市,也四个人一桌的坐。


    反正剧场宽敞。


    而且将来说起来也有面子啊。


    别人问,就说当时坐满了好几十桌,别说就来了一百来人。


    知青和村里人,数量差不多一半一半。


    知青们在村里待了一年多小两年了,多少也会结交下一部分村里人。


    好吧,归根结底,也是村里人也有钱了,敢过来掏份子钱凑个热闹了。


    这要是换做两年前。


    大家恐怕会避之不及。


    咱们可不熟啊!我不去,没钱凑这个份子!凑不起这个热闹!


    硬着头皮过去,能掏个三五毛钱,也就了不起了。


    现在其实就这个行情。


    而现在呢,大家一出手至少几块钱,少了感觉拿不出手!


    张翰小两口都愣住了,没想着结婚发笔财什么的啊,就想着让大家热闹一下啊!


    好吧,这不算正经发财。


    这随礼,可都是欠下的债,将来都是要一笔一笔还回去的!


    甚至可能到时候市场价格更高,要还回去更多!


    知青加上村里人,这就上百人了。


    此外还有一点张翰两口子的家里人。


    不多,因为这不是第一场了,两边的普通亲戚都在前面两场来过了。


    所以基本上来的也就是亲爹亲妈,叔伯舅姨个别跟过来的,那都得是平时走动的特别好的。


    是的,这是他们办的第三场了。


    普通人家办,可能也就一场也就结束了。


    哪有那么多关系,那么多亲戚朋友啊。


    张翰两口子,毕竟不是普通人。


    双方父母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


    甚至父母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是普通人,这么扩展下去,那可就太多了。


    所以办了三场。


    第一场,正日子前一天,是在女方家办的,来的都是女方家的亲戚朋友。


    人很多,男方这边的人要是去了,肯定是挤不下。


    第二天,正日子,在张翰家办的,人更多。


    这第三场,其实是不用办的。


    还是张翰他们两口子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办一下,多少也能收点钱啊!


    好吧,这点钱,虽然不少,但人家两口子不是太在乎。


    嗯,在计算出今天的收入之前,没在乎。


    今天的收入,让他们两口子感觉很意外,有点太多了。


    实际上,他们决定在村里办第三场,还是觉得,这里才是他们小两口真正的家。


    他们已经有了归属感。


    话说回来,反而是这本可以不办的第三场,人最多,最热闹,大家也最放得开。


    之前两场,在首都家里。


    现在的这个社会环境,没办法大操大办,就是有这个条件和能力,都不好这么办。


    太扎眼了。


    在乡下就方便多了。


    想怎么搞怎么搞。


    张翰特意去梁鑫家,和梁鑫爷爷商量,让老爷子给杀了两头猪,还拿着大红包,请了公司食堂的几位阿姨来掌勺。


    务必要让大家伙吃的尽兴!


    这样他自己也有面子啊!


    两头猪,出了上百斤肉,这一百来号人,平均一人一斤肉,吃的足够尽兴了吧!


    当然,钱也没少花,花了一百多块钱呢。


    等于把乡下一户人家的三间房子给吃掉了!


    然后还有两条银龙,这就是三十块钱。


    桌子上摆的,大家可以随便抽的,自然不是银龙。


    是双方父母划拉来的烟票,在城里带过来的中档香烟。


    真要银龙随便抽,这么搞也请不起啊,那估计比杀的两头猪还贵呢。


    这两条,也就是敬酒的时候,一人分几颗什么的。


    但即使如此,大家也都挺高兴,都高看张翰一眼,老弟,大气啊!


    然后梁鑫还送了一包金龙,让给父母敬烟敬茶的时候用。


    梁鑫家超市,现在只有银龙了,没有金龙了。


    不卖了。


    这也是为了制止村里逐渐有抬头趋势的奢靡之风的一种手段吧。


    所以超市下架了一些太贵的东西。


    实际上张翰不是知青之中第一个结婚的。


    之前还有两对儿。


    其中一对儿两口子都是知青。


    两人当时没在村里办酒席。


    另外一对,男的是知青,女的是梁家村的姑娘,村花级别的。


    虽然说不及叶知秋,但单论身材长相,也算不比杨蜜差了。


    比大部分女知青都强。


    有一说一,女知青们,论学识气质什么的,村里姑娘基本上没法比。


    但单说长相,也就那样吧。


    也没人规定,说领导的媳妇就一定得漂亮,生的闺女必须漂亮什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