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公司改革

作品:《特殊年代:每天签到才领一元?

    然后梁鑫又偷偷摸摸指使宋大爷去和别人谈拆迁了。


    再迁走两户,公寓区再多建六十间房!


    这样房间就富余了。


    不怕,梁鑫有预感,现在村里已经多了五百多外来人口了。


    但这应该不是极限!


    多了这么多人,对梁鑫来说,也有点始料未及。


    计划不如变化快啊!


    第一批一百多农民工,建好了公寓区和工作区之后,现在正在梁鑫大爷家的地基上忙活。


    给他盖四合院呢。


    先暂停吧,继续去建设新公寓。


    先让大家都有住的地方,才是正经事儿,他们家自己住的地方,可以晚几天。


    新来的四百来号壮劳力,都被蔬菜公司接手了。


    成为了公司的临时工。


    第一个便宜的,自然是自己人。


    这半个月差点被累死的知青们,终于是缓过一口气来了。


    公司的地,全交给外来人负责了。


    种菜这种事儿不复杂,不是什么高精尖的工作。


    告诉一下该怎么弄,带着弄几天,就能上手了。


    甚至都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也更有力气,几天下来,就能比知青们更有效率了。


    所以需要一百个知青才能忙活过来的地,换成这些壮劳力来。


    七八十人就能忙活过来了,而且还是像他们去年那种,不太累的那种工作情形。


    这一下改变很大,知青们算是彻底放松了。


    而且全都升级了,变成队长组长什么的了。


    只要带人干活就行了。


    五十多人,带着四百号人,平均一个组长,带八九个人干活。


    当然,还是要干点活儿的。


    不能像大爷似得,拎着个小马扎往那一坐,监督其他人干活就行了。


    现在可不流行这个。


    只是说,轻松了,不用那么累了,跟去年差不多了。


    顺便享受一下当领导的快感。


    而收入方面,和去年比,则是提高了。


    自己干点活儿,加上岗位补贴,加上公司改革之后的分成模式。


    一天八块钱也没问题!


    当然,蔬菜公司还是以前那种模式,一天拿个四块左右,剩下的,秋末入冬的时候,再给大家分红。


    然后宋大爷也通知了下去,谁家忙不过来,就去办公区那边蔬菜公司的办公室,找叶知秋她们雇佣人手!


    四百人,蔬菜公司用了七八十,剩下三百多人,平均给村里一百来户的话。


    平均每家可以多三个劳动力,而且都是年富力强的壮劳力。


    这么一分下来,大家顿时就轻松了。


    当然,只是这么个意思。


    不是把人叫到家里,然后吩咐怎么干活。


    而是划分出多少工作量,交给蔬菜公司,给多少钱。


    然后蔬菜公司统一安排人来工作。


    梁鑫考虑了好几天,可不光是考虑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这反而是最容易解决的。


    他考虑的是给蔬菜公司带来一场变革。


    从今往后,村里的蔬菜,都将统一由蔬菜公司收购售出。


    蔬菜公司拥有定价权。


    然后统一收购各家各户的蔬菜,再统一出售给部队那边。


    这中间,自然是有一部分差价的,这也是蔬菜公司的利润。


    当然,差价不多,跟公司食堂似得,有一些利润,够给大家发工资就行了。


    雇佣人手也是,比如一个人一天干一块钱的活儿,就向村民收取一块二的费用,一块钱给工人开支,剩下两毛是利润和公司的其他开支。


    村里人对这些的态度是……


    嗯,他们啥也不懂,梁鑫说啥就是啥呗。


    反正他们有钱赚就行了。


    梁鑫就算黑心,让他们一天少赚几块,他们其实也是不知道的。


    只是梁鑫不屑于这么做罢了。


    这第二批农民工,收入和第一批差不多,每天八毛钱的工作量是定好的。


    但努力工作,一天收入也是一块到两块之间。


    好吧,这就是故意定的标准。


    干多少活儿,一天能赚多少,都是算出来的。


    让大家不至于赚的太少,也不会赚的太多。


    控制好大家的收入情况,让大家的收入更合理。


    然后村民们收入,其实就不太合理了。


    太高了!


    还是拿之前一家五口来举例。


    比如一天卖出蔬菜的总收入是四十块。


    因为蔬菜公司统一收购,里面有公司的抽成。


    不到四十了,三十五左右。


    从蔬菜公司雇佣三个人,一天开支五元左右。


    就是剩三十左右!


    这可把大家伙儿给高兴坏了!


    虽然跟之前比,大家少赚了十块。


    但谁盯着少的那部分看啊!大家看到的,都是自己一天赚了三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