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12位代表团成员直接懵逼了!


    菜市场买菜都不带这么砍价的呀。


    再说,孙老作为医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他对于这款药物的价值应该很清楚,20块钱一片是根本不可能的,他怎么能说得出口呢?


    到底是为什么?


    到底发生了什么?


    让他们如此自信!


    难道他们就不担心自己不把药卖给他们吗?!


    他们真的要眼睁睁看着那些患者躺在病床上等死吗?!


    孙老瞧着这12位代表团成员呆若木鸡,话也说不出来,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的样子,冷笑一声,合上车窗,轿车缓缓启动,从这12人中间穿过。


    看着轿车朝着后方的大楼驶去,为首的谈判代表皱着眉头说道:“立刻调查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态度发生这种转变!”


    “是!”


    第2天,他们就收到消息。


    原来,是医药研究中心自己研发出一款新型特效药,已经处于2期临床阶段,从一期临床的结果来看,这款新型特效药的药效比他们的还要好,而且副作用更小。


    难怪医药研究中心这么硬气,不对他们的新型特效药感兴趣了,原来是自己研发出了新型特效药,这怎么可能呢!


    如果医药研究中心有这种实力的话,他们当初也不会跟自己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很明显,这款新型特效药是刚出来的。


    可是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他们是如何研究出这款药物的,想要对抗这种病毒,需要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无数次的运算,耗费一年的时间,才能得出筛选结果,而武国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不论是医药研究中心,还是其他的医药公司,都没有如此先进的设备。


    这家医药公司与医药研究中心的谈判,最终以失败结束,因为实在无法接受20元一粒的价格,无缘进入武国市场。


    而医药研究中心,则跟开了挂一样,研发出一款又一款的新药,直接与各大国内的医药公司进行合作,铺设生产线,大量生产,对国内患者纳入报销体系,而对外,则以高昂的价格出售。


    后来,有几款特效药,卖到白鹰帝国国内,价格高达3000美元一片,引发巨大震动。


    从那之后,武国网友才惊喜的发现,原来,武国在新药研发领域,已经具备如此强大的实力。


    随后,扁鹊超级计算机,再也瞒不住了。


    孙老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道:“这是我们国内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对于新药研发过程中的筛选、运算过程,从以往的一年到几年时间,缩短到现在的几分钟到半小时,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研发效率和竞争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得知真相的武国网友陷入狂欢,而白鹰帝国的那些顶端医药公司的股价应声而落。


    难怪,这些年的业务越来越难做,难怪高价药越来越难进入武国市场。


    难怪武国一年之内,会有那么多新药,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之前觉得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现在都有了解释。


    原来,武国已经拥有比白鹰帝国更先进的设备,更强大的研发能力!


    甚至连他们都没有研制出来的新药,武国都已经在临床阶段了!


    丁修对于医药这块并不关心,他帮忙搭建好扁鹊超级计算机后,就不再关注。


    趁着实验基地没有建完,他带着苏小雪和100号新人,在会议室观看近期的局势、新闻、情报。


    这里面,有很多保密的实地战争场景画面,这些宝贵的资料,大多来自武国分部在各地的探子,也有一些来自战地记者的新闻报道。


    这都是科研人员研发的基本资料之一,科研人员的关注重点,不在局势方面,也不在谁赢了谁输了,他们只关心,当武国的士兵面临这种作战环境,是否有更合适的武器装备,如果没有,该研发怎样的新型装备。


    现在,所有人都清楚,红星机械厂,正在从冷兵器厂逐步向综合兵工厂转型,已经不再局限于研发冷兵063器,所以思路也更加开阔。


    其中,几个关于三角战区的视频,引起大家的注意。


    之所以这几个视频被关注,主要还是因为不久前,有一伙正规军,试图剿灭一伙靠奶粉为生的军阀。


    军阀的根据地,在深山老林,没有公路、没有山路···几乎没有任何基础建设,跟原始森林差不多。


    正规军浩浩荡荡一千多人,只能步行进入,之后,只活着回来不到100人!


    这嚣张的军阀,甚至从山里反攻出来,影响到了武国商业街的生意,有多人在枪战中受伤。


    而因为这紧张的局势,不得不对当地的武国人进行紧急撤离。


    “这么复杂的环境,考验更多的,应该是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没用啊。”


    “怎么没用,直接用导弹轰成平地不就行了!”


    “瞎话,这些山里,有很多无辜山民的,他们只是被军阀裹挟进去而已。”


    丁修笑着问道:“你们觉得,如果面对这种作战环境,我们的士兵,需要怎样的武器装备?”


    一名新人说道:“麒麟军刀、枭龙十字弩,饕餮狼牙棒在这种环境中,块头有点大,可能不方便,就不要带了。另外,再带一些手雷、手枪、冲锋枪之类的。”


    丁修点点头:“还有补充的吗?”


    “还需要配置夜视仪,夜间活动用!”


    “烟雾弹!”


    ···


    大家议论纷纷,说出意见。


    苏小雪挑了挑眉头说道:“这里地形,以低矮的山峦居多,林木茂盛,没有平坦的大道,不通车,单单行军就是个麻烦事。


    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军阀的老巢,结果,要么人家换地了,要么,先把自己累够呛,这仗怎么打?


    虽然当地的正规军战斗力跟我们的战士没法比,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被军阀搞成这副样子,与在山林中的行军速度不无关系。


    如果发现军阀耳目,能够迅速追上、灭口,成功率会大很多。另外,就是翻山越岭之后,体力必定大量消耗,而军阀士兵却是以逸待劳,必须解决行军途中体力过度消耗的问题,否则,再厉害的军队,单单爬山,也累坏了,更别提打仗。”


    苏小雪的目光望向丁修:“师傅,我觉得,可以帮他们设计一款新型的单兵机械外骨骼!”.


    苏小雪一番话让众人眼前一亮。


    丁修也点点头,说道:“三角战区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低矮的丘陵、山脉比较多,穿梭在其中,对士兵的体力考验非常大。


    而军阀躲在深山老林里,就算根据现有的情报,好不容易穿越千山万水,抵达到目的地,可能他们已经转移了据点。这样就需要继续追查,因为山林里没有山路,士兵需要自带干粮,再加上各种武器装备、负重、行军压力是很大的。”


    众人连连点头。


    丁修继续说道:“首先行军所需要的吃喝负重,绝对不会轻。进入这种山林作战的士兵动辄一两千人,派出一两千特种兵,根本不现实,只能是普通的士兵。


    他们需要携带干粮水源,再带上枪械弹药,重量绝对不会太轻。而普通士兵的体力是无法跟上的,所以我认为小雪提议的单兵机械外骨骼非常好。


    一来可以解决士兵的体力问题。让他们抵达战场的时候,有充足的体力应对作战场景。二来可以增强他们的机动性,在山林中快速穿梭,快进快出,不论进攻或者撤退都可以游刃有余!”


    大家都想象到那副场景,多达到千人规模的军队,在丛林中穿梭,全都配备单兵机械外骨骼。既能形成规模作战,又可以单兵作战,如同幽灵一般,将敌人包围。


    而如果情况不对劲,也可以从容撤退。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士兵在这种作战环境中的死亡率,同时增强他们的作战能力。


    其实现在大家对于机械外骨骼并不陌生,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早就研发出这款产品。


    在商业上,也有很多应用。


    人们在配备机械外骨骼之后,依旧可以相对灵活的活动,这对部分残疾人群体提供了帮助。


    另外,还能够用来搬运比较沉重的物资,解决工人因为长期搬动重物而过度劳累的问题。


    一般来说,


    机械外骨骼都可以支撑背部,腿部,肩部,以减轻这三个部位的重力负担。简单来说,就是感应穿戴者腿部弯曲角度的功用,实时为用户提供外力支撑。


    通过机械化辅助来分担物件的重量,这样可以把一个普通的人或者士兵变成一个大力士一样的存在。


    通过这种装备提供额外能量,来供四肢运动,以此减小体力的消耗,提高使用者的自持力,而且在军用领域,还拥有出色的防护性能。


    这种装备,在一定程度上绝对可以提高士兵的存活率。


    国内各大战区也已经配备了这种机械外骨骼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融合了多个传感器管理,微型液压系统,能在人与机器外骨骼之间创造有效的互动。


    而白鹰帝国的兵工厂在这个领域表现非常卓越。士兵穿戴机械外骨骼之后,能够背负大约200公斤的重物,以1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多种地形中行进技能,使士兵完成爬行,深蹲,提取重物等一系列动作,又能减少士兵因提取重物战斗载荷而引发的肌肉骨骼损伤。


    很快大家就明确了接下来的研发方向,那就是单兵作战所用的机械外骨骼系统。


    丁修提交立项,而军工楼对于丁修提交上来的项目,那不说秒批也差不多,一路都是开绿灯,甚至连资金规模都不审核了,丁修说需要多少钱,那军工楼直接就给转多少钱的专项研发资金。


    不过唐秘书倒是给丁修打过电话询问了一下情况,因为丁修主要是致力于超音速潜艇的研发,虽说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副产品,但是像这种单兵作战所用的机械外骨骼明显不属于超音速潜艇研发领域。


    而军工楼对于超音速潜艇的研发是无比重视的,任何风吹草动他都会与丁修进行沟通。


    丁修也只是淡淡的说,实验基地还没有建好,闲着没事就研究一下。


    唐秘书很是无语,说实在的,在超音速潜艇试验基地搭建的这个过程中,丁修已经完成了不少的项目。


    实验基地都还没有盖完,就拿出这么多成果,这如果说修建完毕,那又该多么恐怖,最关键的是,丁修的研发速度实在是太恐怖了。


    各种芯片、处理器,操控系统,编程系统等等等等。中间还抽出时间去帮医药研究中心打造了一台扁鹊超级计算机,大幅度提升了武国研发新型特效药的能力。


    现在居然还有闲情逸致,研发单兵作战机械外骨骼,而理由也仅仅是闲的无聊。


    这如果让其他的工程师们听到,估计都要气死。


    人家一个项目一研究可能就是一年,少说也得半年,而他所带领的红星机械厂,今年已经研发出好几个项目了,而且都是重点级别的项目。


    无论是芯片、系统,还是其他的,都已经得到了应用,对武国各个领域的现状,包括军方和民间都获益颇丰。


    丁修在定下研发课题之后,很快就收到了军工楼的批复,自然是同意。没得说,专项研发资金也在当天打了过来。


    而丁修已经开会开始分配任务。


    既然是研发新型的单兵机械外骨骼,性能的提升自然是最重要的。


    目前武国的单兵机械外骨骼虽然科技感十足,但是与国外的技术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目前所流行的基本上都是采用无电设计。


    不需要采用充电来维持系统的动力,而是采用特殊的机械结构,使其能将身体的部分负担重力转移到地面,从而实现减轻士兵负重的目的。


    并且采用了新型碳纤维制作而成,同时具有各种的缓冲垫,让外骨骼十分的轻便,也提高了穿戴者的舒适度,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总体来说,这款单兵机械外骨骼还是不错的,为单兵作战外骨骼后续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丁修等人就是要在这款机械外骨骼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为了大幅度提升单兵机械外骨骼的性能,丁修决定采外动力系统,采用充电模式。


    在一些比较激烈的作战场景,比如需要快速冲锋跳跃,负担更加沉重的物资等等,可以有足够的电力进行支撑,而如果只是平常普通的行军,则可以关闭电源,通过机械自身的结构来进行协调。


    这样既保留了原始的设


    计理念,又在这个基础上,大幅度提升机械外骨骼的作战和防御能力。


    这样就需要设计出一种新型机电一体化的装置,综合传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动计算等机器人技术。


    为穿戴者提供防御,保护身体支撑等基础功能,还要能够非常便携的控制自身状态,完成一定的动作功能和任务。


    这款产品必须通过多种传感器实时感知、传载运动状态和运动意图,然后通过中枢计算机对数据处理,进行实时分析,快速作出反应,实现人机多自由度多运动状态的运动辅助效果。


    同时,对穿戴者的行为,进行放大,提升人体机能。


    比如说,士兵原本原地跳跃的能力只有一米,那么通过机器的辅助,让他达到两米,甚至5米。


    丁修很快对自己手底下这些人进行分组,有的人负责研究机械外框架,有的人主要负责感知系统,有的人负责控制系统,有的负责通信计算系统。


    还有的人负责执行机构和能源动力。


    各个小组之间,既有明确分工,然后又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款产品的研发。


    这其中,需要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仿生学、动力学等等。


    还需要将传感器反馈来的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综合各种传感信息,通过相应的感知和预算算法,来感知人体姿态,并对运动作出预测,以及系统方面得重新编程等等,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来。


    其实,工作量整体来说,还是非常庞大的,正常而言,至少也得需要几年的研发时间,但是丁修,最多也就是给大家几个月的时间。


    在大家看来,是丁修严师出高徒,或者对自身要求高,或者是对自己研发能力比较自信等等各种看法,但实际上,丁修只是单纯的因为掌握了全套的技术资料。


    在今年,他除了已经获得完整的超音速潜艇全套资料之外,也获得了一些零零碎碎的武器装备全套技术资料。


    单兵作战机械外骨骼只是其中一个,而经过综合考虑,他发现这款设备完全可以拿出来进行研发,并且投入到战场中使用。


    一来是用在类似于三角战区,波斯沙漠等一些经常发生局部战争的地方,另一方面则可以广泛普及到各大战区,应用到各个作战兵种,比如说士兵通过人工装填炮弹的时候,如果穿戴这种单兵作战机械外骨骼,那么会非常省时省力轻松,就可以轻松的把沉重的炮弹搬起来,装入指定的炮筒,动作将更加流畅,而且可以实现持久作战,节省大量体力。


    虽说很多的近程、远程打击设备,已经实现了模块化装弹,但是对于士兵人工装弹的训练,从没有停止过,因为在很多场景中,确实需要通过人工来完成,而且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这也是士兵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所以,在丁修看来,这款产品还是非常有市场和前景的。


    他分组之后,每个人各司其职,立刻投入到研发状态,其实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不过这一款单兵作战机械外骨骼的重点,在于动力引擎方面。


    动力引擎将直接决定这款产品的性能,比如说跳跃,士兵穿戴这款装备之后,原地跳跃,能够跳多高,与这款装备能够提供多少动力,有很大关系。


    另外,就是续航问题。


    就像三角战区这种作战环境,一旦进入丛林之中,是没有地方去充电的,这就对续航提出很大的考验。


    如果不能在三五天内解决战斗,电池却没有电了,这个时候就会非常尴尬,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单兵作战机械骨骼,甚至会成为一种累赘。


    所以,丁修亲自带了几个人,负责新型电池的研发。


    电池将是这款设备动力引擎的最核心部分。


    其他的传感器、信息采集、动作预测等等也很重要,但是相对来说反而简单一些。


    但是电池这一块就比较难办,首先市面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蓄电池、锂电池等等款式。而续航比较好的则是电动汽车上面的一些电池。


    像国内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达到了500公里的续航,国外一些比较好的品牌可以达到七八百公里的续航,但是这种极限距离,是有非常严苛条件的,比如在


    冬天的时候,电池的性能会大幅度降低。


    而士兵总不能说,冬天不打仗吧。


    而且新能源汽车上面的这种电池,也不适用于单兵作战机械外骨骼这款装备上面,因为体积过于庞大,携带起来会比较笨重。


    士兵执行任务,大多数都需要作战,电池所占据的体积,自然是越小越好,这样不碍事子。


    所以,丁修必须从头开始研发一款新型的储能电池,体积要小,能储存的电量还要足够多,这样才能满足这款单兵作战机械外骨骼的续航要求,难度自然是很大的,民间那么多的公司企业聚集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攻克这个难关,也不过是达到了今天的这个状态,而丁修居然试图在几个月的时间,就让电池实现一个质的跨越,可想其难度有多大.


    红星机械厂针对单兵作战机械外骨骼的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100多位科研人员,分成多个小组,由丁修为主导设计师。


    各个小组成员以自身思考、讨论为主,而丁修会适时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给予他们一些引导,以推动整个项目加速前进。


    否则,就凭这些新科研人员的水平,想独立研发出这款产品,没个三五年的时间,估计办不到。


    而丁修肯定不会等这么长时间的,红星机械厂还是要以研发超音速潜艇为主要任务,至于这款单兵作战的机械外骨骼,只不过是为了填充一下中间的空白时间,顺便锻炼一下这些新科研人员的研发能力。


    他相信这里面肯定会有一些佼佼者出现,日后能够达到主导设计师的级别。


    在丁修的引导下,各个小组的工作有序往前推进,研发进度很快,比起今年前面那些项目的研发工作,这个项目因为相对简单,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切实的参与进来。


    大家有明显的参与感,热情很高。看着研发进度一点点推动,所有人都非常兴奋。


    在之前,他们基本上是被丁修和苏小雪硬拉着往前走。而这些新科研人员贡献的力量非常有限,但是现在,他们能确切感受到自己确实参与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