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金山县的新开局

作品:《家妻钟小艾,我祁同伟真不想进步

    大年初一,这本该是在家热热闹闹团聚的日子,祁同伟却苦着脸坐在车上。他实在是被家里那帮亲戚折腾得没辙,心一横,决定找个清净地儿。


    想了想,他给李达康拨了个电话,电话那头李达康竟说自己在县委大楼。嘿,祁同伟心里直犯嘀咕,这大过年的,达康书记唱的哪出?


    到了地儿,祁同伟一瞅见李达康那模样,吓了一跳,忍不住吐槽:“达康书记,你这是闹哪样?大年初一在办公室打地铺,昨晚不会就睡这儿吧?你可别告诉我,你被嫂子扫地出门?”


    李达康揉了揉那俩像熊猫似的黑眼圈,声音干巴巴的,无奈道:“还真被你说中了,昨晚和你嫂子吵了一架,就被赶出来咯。”


    祁同伟好奇心上来了:“为啥事儿吵?”


    李达康不耐烦地揉了揉脑袋,疲惫道:“和你没关系。对了,你今儿不休息嘛,跑这儿来干啥?”


    祁同伟也不藏着掖着,一肚子苦水倒了出来:“还不是被逼的。一大早上,家里乌央乌央来了一堆亲戚,说是来拜年,结果全是带着私心,想让我给安排工作。”


    李达康乐了:“你可是县长,安排几个工作,那不是小菜一碟!”


    祁同伟一脸正色:“话可不能这么说,这头可不能开。咱们当官的,那是为人民服务的,又不是给亲戚当保姆的,你说对吧,达康书记。”


    嘿,李达康心里也虚啊,之前为了欧阳箐,以权谋私的事儿可没少干,只不过运气好,暂时还没被发现罢了。


    李达康赶紧转移话题:“同伟,那你接下来打算咋办?一直不回去,躲着那些亲戚?”


    祁同伟胸脯一挺:“我行得正,坐得端,为啥要躲!”


    “不躲你来这干嘛?”


    “解决问题!”祁同伟走到窗台,深吸一口气,眺望远方,那范儿,仿佛在谋划着一场世纪大变革,“金山县穷了这么多年,也该变变样了。”


    一听要改变,李达康瞬间来了精神,心里想着:政绩,政绩,这可都是政绩啊!忙不迭地说:“说说看,怎么改变?”


    “针对性招商!”


    “能说具体点不?”


    “当然可以!”祁同伟点点头,那自信的模样,仿佛金山县的未来已经在他掌控之中,“咱们先去档案室,把金山县这几年的财政报告调出来瞅瞅。”


    到了档案室,祁同伟拿着财政报告,像个老师给学生讲课似的,滔滔不绝:“达康书记,你瞧,这是金山县近三年的财政报告。你看啊,第一产业占了9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加起来才10%。也就是说,咱们金山县一直靠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撑着,其中螃蟹和茶叶又占大头。”


    李达康点点头,略带埋怨地说:“这点我早就注意到了,所以我一直在招商引资,想开发第二产业,给出的条件那叫一个诱人。就说之前那个造纸厂,为了引进它,那块地都免了十年租金!结果你小子一来,造纸厂就黄了,这锅你得背!”


    祁同伟乐了:“达康书记,你还为了润泰华造纸厂记恨我呢?你也太小心眼了吧。”


    “不是你的政绩,你当然不心疼。”


    “达康书记,不是我说你,你这人除了爱甩锅、爱摘桃子,心胸还狭窄,眼界也不咋地!就为了一个造纸厂,把整个金山县环境都破坏了,你觉得值当吗?”


    “值不值当不好说,可造纸厂一停,几百人失业那是实打实的。”


    “要是造纸厂不封,咱们金山县第一产业可就遭殃了,特别是渔业,要不了多久,全得玩完。”


    李达康揉了揉脑袋,无奈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又想要环境,又想要财政,哪有那么美的事儿!一直强调环境,金山县的第二产业永远发展不起来。”


    祁同伟反问道:“为啥非得发展第二产业呢?金山县的优势又不是工业,而是农业啊!依我看,先把第二产业放一放,重点发展第一产业。”


    “同伟,不是我说你,你干刑侦和缉毒那是一把好手,可这民生问题,你还是个外行。财政报告写得明明白白,第一产业都占总财政的90%了,到这份上,还能怎么开发?怎么发展?只有发展工业,不断招商,金山县才有未来!”


    “不对,达康书记,你没抓到重点。”


    “啥重点?”


    “目前来说,金山县第一产业确实饱和了,可没形成规模化!说白了,就是农业内部自己瞎折腾,却没往外推广。要是能把咱们金山县的农业规模化,再集体外销,所有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嘛!环境保住了,就业问题解决了,财政赤字也没了,这不是双赢嘛!”


    “额……”李达康愣了一下,若有所思道:“有点意思,接着说,我听着呢。”


    祁同伟得意地掏出一支烟,点上,不紧不慢地说:“你想啊,咱们金山县的茶叶全省闻名,白茶更是稀有品种,螃蟹也不输给魔都的大闸蟹。只要有公司愿意投资采购,咱们把茶叶和螃蟹全部规模化,不就能形成一个大型产业链了嘛!”李达康沉思了好一会儿,用力点点头:“这主意不错,不过,茶叶和螃蟹要形成规模,前期投入肯定少不了,找投资商恐怕不容易!”


    “你只要同意,投资商的事儿包在我身上。”


    “包在你身上?你有把握吗?”李达康还是有点顾虑。


    “可以试试嘛!”


    “试?这风险可不小啊!”李达康皱着眉头,小声分析道:“要是大力投资第一产业,最后赚不到钱,那可就错过发展第二产业的好时机了。”


    “达康书记,你这么前怕狼后怕虎的,还能干成啥事?”


    “没办法,谁让我是一把手呢!”


    “这样吧。”祁同伟退一步说:“咱们先找个村做试点,就以一年为期限。要是试点成功,咱们接着干,要是不成功,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哪个村?”


    “当然是我们淳溪村啦!”祁同伟理所当然地说:“我对我们村熟啊,规划起来也方便。而且……就算赔了,让他们来找我就行。”


    “好,我同意!”李达康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试点要是不成功,这个黑锅,你可得背好咯。”


    嘿,这李达康明目张胆甩锅,也算是一绝了。不过祁同伟倒也不在意,毕竟他可是个重生者,有着上帝视角。


    上一世,金山县就是靠着茶叶和螃蟹逆袭,成了农业模范镇。这一世,他祁同伟就是来推波助澜,加快这个进程的,这黑锅,他背得那叫一个底气十足!


    年初五,冬日的晨曦透过淡薄的云层,洒下丝丝微光。


    祁同伟精心在村里挑选了几包上好的陈茶,仔细地放进双肩背包,随后买了车票,毅然踏上前往魔都的旅程。


    此去魔都,他目标明确——寻找关键人物。


    找何人?正是寻觅金主!


    回溯上一世,真正为金山县带来翻天覆地变革的,是一位名叫“许春风”的商人。此人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行事低调,却实实在在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实业家。在第一产业领域,许春风堪称行家里手,在他的引领与推动下,金山县诞生了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春风农贸有限公司”。也正是这家公司,宛如一双有力的翅膀,将金山县的茶叶与水产,成功推向了全国市场。随着公司业务的蓬勃发展,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毫不夸张地说,许春风不仅仅是一位逐利的商人,更是一位勇敢的开拓者,他凭借卓越的眼光与非凡的能力,将金山县的农业发展带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


    “轰隆,轰隆……”那辆老式的绿皮火车,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迈着缓慢而沉稳的步伐,在铁轨上缓缓前行。


    车厢内,热闹的氛围扑面而来,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啤酒、花生、瓜子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最让祁同伟印象深刻且难以忍受的,是满车厢弥漫的一股特殊气味——并非泡面的味道,而是那浓郁的脚丫子味儿。


    毕竟正值冬天,大家大多皮裤套着毛裤,袜子也是里三层外三层地穿着。一到车厢,寻个地方躺下,便毫无顾忌地脱下袜子,那股酸爽的气味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祁同伟实在受不了这股味道,只能安静地躺在自己的位置上,尽量闭目养神,脑海里则不停地思索着,等见到许春风时,究竟该如何开口,又该说些什么才能打动对方。


    历经漫长的旅程,终于抵达魔都。从古至今,魔都始终是一片富饶之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商业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这里诞生过无数商界枭雄,他们的传奇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代代流传。重生之后,祁同伟还是第一次来到这座繁华之都,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惊叹。


    “魔都果然名不虚传,单论经济实力,恐怕都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稳压京城一头,不愧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尽显霸气风范!”


    此时,祁同伟感觉肚子有些饿了,便走进一家街边的小苍蝇馆。当看到馆内的物价时,他不禁咂舌。


    要知道在 1995年的岩台市,一块钱就能买到一碗肉丝面,可在这魔都,同样一碗肉丝面竟然卖到四块钱,要是再加个鸡蛋,就得五块钱。好在如今祁同伟手头宽裕了些,倒也不太在乎这多出来的些许花费。他花了八块钱,点了一份店里的特色面。说实话,这面的味道着实不错,只是对于习惯了家乡口味的祁同伟来说,稍微有点偏甜。


    中午时分,这家不大的苍蝇馆子内,已经坐满了人,其中以中年人居多。别看这些人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穿着打扮也并不起眼,但他们聊天的内容却令人刮目相看。要么谈论着风云变幻的股市行情,要么探讨着各种投资项目,一开口便是动辄上万的交易。


    祁同伟心中暗自感慨:“果然,想要寻求发财致富的机会,还得来到魔都这样的商业繁华之地。”


    就在祁同伟一碗面快吃完的时候,又有两个中年人走了进来。其中一人,年纪不算太大,也就四十来岁的模样,然而一头耀眼的银发却极为醒目。


    祁同伟心中猛地一怔,目光瞬间被此人吸引——这不正是商业鬼才许春风吗?上一世,祁同伟就对这个男人极为关注。他记忆中的许春风,满头银发,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


    当然,这仅仅是他的外在表象,除了这副斯文的外表,许春风在农业领域所取得的卓越建树,以及他出众的个人能力,在行业内那绝对是首屈一指,堪称翘楚!没想到在此时此地竟能遇上许春风,祁同伟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惊喜,觉得这或许就是天意。


    祁同伟轻轻擦了擦嘴,并没有立刻上前去打招呼,而是选择默默聆听他们的谈话,试图先多了解一些情况,为接下来的交流做准备。


    祁同伟竖起耳朵,仔细听着许春风他们的交谈。


    许春风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对业务的关切:“有庆啊,眼瞅着还有两个多月就到清明了,清明一过,便是交茶的关键时期。云城那边的茶商,你联系得咋样啦?”


    被称作有庆的青年人,神色有些无奈,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许总,云城的茶商变卦了。”


    “变卦?这是什么意思?”许春风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之前不都谈得好好的嘛,他们为啥突然变卦?”


    “主要出在价格上。”有庆一脸愁容,继续解释道,“云城的茶商会表示,今年茶叶收成不太理想。要是咱们还想收他们的茶叶,普通茶叶的价格得提高20%。要是白茶的话,价格更是得提高到50%!而且还得先行付款,他们才肯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