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我愿指洛水为誓

作品:《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大人,辽东急电。”


    徐希颜带着电报走进了办公室。


    汤潇逸和刘一鸣在办公室里交谈着,汤潇逸正揉着眉心,听到这儿来了精神:


    “怎么了?”


    徐希颜打开电报:


    “东瀛集中兵力向我登陆部队靠拢,目前已经确定东瀛第一、第二、第三军都有派兵参战。”


    “朝廷各军坐视东瀛人进行兵力调动,并未阻拦。”


    “王福生估计,集中在我军外围的东瀛兵力已经超过十万人,形势严峻。”


    “渤海运力不足,王福生希望能增派一些运输船,运输装备人员和后勤物资。”


    “啧~”


    汤潇逸轻啧一声,


    “朝廷这是想逼死我们啊!”


    汤潇逸起身,和刘一鸣对视了一眼。


    刘一鸣眨了眨眼,看了看徐希颜,解释道:


    “徐大人,朝廷的电报先到一步,命我军派兵巩固台澎海防,而且要求人数不能低于两万。”


    “同时还给我发了电报,说运河堵塞,让我组织中外货船,准备接手漕运,必须保证给北方运粮。”


    “李和李大人也发来电报,说朝廷也给他发了电报,让他出任北洋舰队左翼总兵,让他带舰队归队,并且许诺了北洋海军提督的职位。”


    “李大人拒绝了朝廷,并请求回来养病,大人让他好好干。”


    徐希颜眉头一皱:


    “漕运?这借口也太烂了,朝廷就不会找一个好一点的借口吗?”


    清国末期这几十年间,因为动荡和工业的发展,漕运归海这事儿提了不少次。


    但因为其中牵扯的人员太多,利益太大,一直没有解决。


    上到漕运总督,各部高官,运河沿线官员,下到漕帮帮众,沿线商贩苦力,都盯着漕运这碗饭呢。


    所以,明明海运运力更大,速度更快,更便宜也更安全,但就是不用海运。


    汤潇逸摇摇头:


    “朝廷是想拿漕运总督的位置收买一鸣兄,一鸣兄是我的左膀右臂,失去了一鸣兄,我们闵军得废一半。”


    这话当然有点夸张,但刘一鸣若是真被收买,那对闵军的影响丝毫不比舰队全军覆没小。


    毕竟刘一鸣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军事工业建设,相当于一半多工业正常运行都靠他。


    没了他,企业不说停摆,混乱是肯定的。


    另一半是煤钢联合体,靠詹达朝。


    “大人莫要折煞卑职,卑职虚度光阴十数年,若不是大人提携,卑职还只是个翻译呢!”


    刘一鸣拱着手,


    “大人知遇之恩,卑职没齿难忘。”


    十几年的冷板凳,让刘一鸣对世界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别说这是离间计,就算真给他个总督巡抚甚至六部尚书、军机大臣的位置。


    离了闵系,没了根基,他坐的稳吗?


    只有在闵系里,他才是那个受人敬重,手握大权的刘大人。


    “啊?”


    徐希颜眼睛瞪得老大。


    为什么他没收到电报?


    朝廷看不起他?


    看不起他这个闵军明面上的最高军官?


    “大人,既然识破了阴谋,那北方战事该如何是好?”


    徐希颜没时间多想,战争就是争分夺秒。


    “漕运归海的机会也不能放过,北洋不是有船吗?用北洋的就是,若是不允,便接管北洋。”


    “另外,除了泉城,接管鲁地其余地区,官声差的官员直接处决,对土豪劣绅进行清算,犯命案者抄家,以振民心。”


    汤潇逸一说完,一旁的刘一鸣就惊呆了!


    “大人!”


    刘一鸣惊呼一声,想到徐希颜还在,立刻压低声音,


    “大人,内忧外患,咱们要从长计议呀!”


    “不如先打赢东瀛,再和朝廷……诉说其他?”


    刘一鸣说的很委婉,但话里话外都透露出要反的意思。


    确实,闵军发展到这个阶段,只剩下两个选择。


    第一,引颈受戮,运气好能落得个曾文正的死法,运气不好抄家灭族。


    第二,逐鹿天下,不过一般第一个掀起乱世的人都得不到最终胜利。


    所以刘一鸣希望汤潇逸能忍一忍,先撺掇其余野心家,消耗朝廷的影响力。


    “大人,如此一来,怕是鲁地震动,需要派兵维持秩序,这……”


    徐希颜也劝,不过是从军事角度劝。


    这样肯定会引起土豪劣绅和士家大族的反抗,引起混乱。


    到时候为了维持秩序,维护后勤,肯定会占用大量兵力。


    “我还没说完,听我说完你们再说。”


    汤潇逸叹了口气,他都还没说完,


    “解决土豪劣绅后,没收其土地,以为军田,实行军功授田制。”


    “凡参军者,参军期间家人可免费耕种十亩上田,或十五亩中田,参军年限满五年,或立功受奖者,授田为其私产。”


    “因公残疾、战死者,除抚恤外,一次性授上田二十亩。”


    “如此一来,维稳问题也好解决了,新招的兵马,发给一些轻武器,维持地方秩序还是够用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人的命根子。


    汤潇逸拿不出几十亿亩耕地搞均田制,但搞个军功授田制还是搞的起的。


    之前没搞是确实没条件,在闵地那兵家不争之地,田都没多少,怎么搞授田制?


    给人授山?


    这不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时候,给人一块山地,只会让军心动摇,觉得汤潇逸吹牛。


    但鲁地可是有大块平原的,该实验一下怎么搞了。


    “嘶~”


    二人倒吸一口凉气。


    十亩上田,一个十口之家一辈子不一定能攒出来的财富。


    “这会不会……”徐希颜有些犹豫,这一招不少人用过,会引起忌惮吧?


    “大人英明!”


    刘一鸣直接打断他,


    “既然如此,大人不如再招二十万精兵,既然授田,我想军饷低一些也无妨。”


    “等兵练成了,逐鹿中原,恢复中华,也并无不可。”


    刘一鸣其实想说不发军饷,管吃管住就行。


    反正就这待遇,多的是人愿意参军,挤都挤不进来那种。


    唯一的问题是汤潇逸能养活多少人,但两江鱼米之乡在手,还怕养不活吗?


    “还是先打完这仗再扩军吧,没有军官,没有老兵,军队也没有战斗力。”


    汤潇逸摇摇头,


    “下去做吧。”


    …………


    接到汤潇逸的命令后,还在鲁地的八万余闵军立刻开始了行动。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基本控制了当地,只是并未进行延伸,只将影响力局限在城市、交通线上。


    而这次,汤潇逸要来真的了。


    7月30日,闵军第五镇进入威海卫协防,闵海军往威海卫行军。


    31日,闵军强征北洋运输船,把闵军第三镇运往辽东。


    此时,辽东东瀛陆军还在进行战前准备,从陆地上调动各种物资速度更慢,一时半会儿也打不起来。


    顶多是一些小规模战斗,闵军压力不大。


    8月1日,鲁地闵军开始分散至各镇,收集各种信息,特别是土豪劣绅的情况。


    8月2日,朝廷给汤潇逸发出申饬电报,让他立刻把闵军从鲁地撤回。


    鲁地闵军也接到了各种消息,一些士兵有些慌乱。


    8月3日,闵军贴出军功授田公告,同一天,开始抓捕土豪劣绅、官僚地主。


    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


    噼里啪啦~


    太后罕见的直接将杯子摔碎在地上:


    “这就是你们说的忠臣,这就是你们嘴里的公忠体国?”


    太后喘着粗气,愤怒的看着文武大臣们,


    “好,好啊!满朝文武都看不出他的反意?我看你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奴才有罪……”


    “臣有罪……”


    稀里哗啦跪倒一大片。


    “太后,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结束和东瀛的战事,剿灭闵军……闵贼为重。”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先安抚闵军,以便有时间整军备战。”


    北洋大臣趴在地上,面无血色。


    和东瀛和谈,证明北洋失败,而北洋舰队还在威海卫,在闵军控制之下。


    大失败!


    现在他就希望来一场战争,重塑北洋。


    特别是打闵军,闵军再强,也不是正统不是吗?


    影响力再大,有长毛大吗?地盘有长毛广吗?


    “哼!”


    太后看着北洋大臣就来气。


    如果不是北洋不争气,前线节节败退,闵军怎么会如此嚣张?


    至于当初为了平衡北洋,坐视闵军坐大的是谁,她就不提了。


    “汤潇逸父子狼子野心,谁能安抚?”


    虽然很气,但太后也知道北洋大臣说的对。


    现在清军已经被打散了,士气已经崩了,必须争取时间重建。


    “四川总督裕禄,曾署理闽浙总督兼船政大臣,与汤牧之、汤潇逸皆有交流。”


    “另外,臣以为,东瀛国小民寡,此战已经元气大伤,不如和谈完毕后,花些银子,请其助我剿贼?”


    “闵军还有几万兵马在辽东,先断其一指。”


    北洋大臣说道。


    太后点了点头:


    “那就立即和东瀛和谈,不要管这么多了,他要什么给他就是,撮尔小国能要多少?”


    “这汤家父子,要的可是我大清的江山!”


    …………


    另一边,汤潇逸还不知道朝廷为了干他,都准备和东瀛合作了。


    他正在烦另一件事。


    “父亲!岳父!我愿指洛水为誓,我绝无反意!”


    汤父和郑景溪一大早就来了,问了汤潇逸半天,把汤潇逸搞的头昏脑胀的。


    洛水为誓?那不就是承认了吗?!


    郑景溪咳嗽了一下:


    “既然如此,我就放心了。”


    “事情已经做了,那就只能做下去,若是我们也能重塑湘军楚军的荣光,那这事儿也就都是小事儿。”


    “放心,我和你爹都是支持你的。”


    “今年闵浙两江的税银已经给你带来了,还有海关,我正在和英吉利人谈接管海关……”


    喜欢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请大家收藏:()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