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万国来朝

作品:《孟遇安传奇

    人民代表大会的落实与推进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遥远的西方传回了捷报:


    与西域诸国签订关税商贸协议的事,从仲春一直持续到盛夏,才算是尘埃落定。


    而访问西域的大华使者,也终于在伏月未尽时回朝献捷。


    使者带回了振奋朝野的新消息:


    “大华与西域数十国建立外交关系,商品贸易打通;另外,近乎全部国家欲派遣使者拜谒大华国君,一月之内即将到达。”


    这是彰显国威、弘扬文化的大好机会,孟遇安的喜悦自不必说。


    明堂众臣也接连向孟遇安欢欣道贺,共襄此等举国之盛事。


    七月盂兰盆节刚过,来自西域各国的使臣便陆续抵达了京师洛阳。


    定鼎门外,车马如龙,人头攒动。不仅有许多西域远道而来的客人,更有因好奇而来凑热闹的无数洛阳百姓。


    “诶,你们看,这西域人果然和中原人长得不一样。”


    “嗯,确实。我从前只听老人说过,西域人长得金发碧眼、高鼻深目。今日一见虽不尽然,却也大差不差。”


    “鲜卑人的眼睛和头发颜色已经很浅了,却不想西域人比他们更夸张!”


    ......


    陆幼芷与贺望北此前南归襄阳,家祭三月有余,现已返回洛阳,正赶上万国来朝的盛景。


    各国的使臣在陆幼芷所派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井然有序沿天街进入紫微城,登明堂参拜大华皇帝陛下。


    孟遇安身着衮服,头戴十二旒冕,高坐明堂御座,文武百官位列两侧。


    诸国使臣依次上得明堂,一一向孟遇安施礼拜贺,各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西域诸国的子民原本不会中原的语言,但由于中原百年内战以致民不聊生,许多百姓逃难迁徙至甘凉一带,也将中原的语言和文化带至甘凉。


    西凉在被西域掌控期间,亦有汉民随之继续西迁,散落至西域各国定居。因而,在孟遇安于西域设立“大使馆”之前,西域已经有了会说汉语的人。


    此次西域万国来朝,有不少使臣或是提前学习了汉语,或是随身携带了翻译,与大华君臣的交流也算顺畅。


    接见使臣持续了两个时辰,才算是逐渐结束。车师、高昌、龟兹、焉耆、楼兰、精绝、大宛、戎卢、疏勒等二十余国皆遣使赴华,各有朝贺贡品无数,不可计量。


    朝贺结束后,便是宴会。


    宴会亦在明堂举办,朝会所用桌椅尽数撤去,换上了茶床和案几,用以让百官和使者就座进食。


    一道道珍馐肴馔流水似的奉上,摆满了明堂中的每一张案几。


    西域远在沙漠之地,经年所获菜蔬酒肉有限,使者们何曾见过这许多美食?各自皆看得眼花缭乱了。


    孟遇安于高台之上举酒相庆,对着台下众使者笑道:


    “自张骞出使西域起,胡麻、无花果、甜瓜、葡萄等食物渐次传入中原。中原久享西域丰盛美食,今日朕请诸位贵使品尝一下中原酒食,看看还合你们的胃口与否?”


    楼兰使者精通汉语,未等别国使者的翻译将孟遇安的话语转述,他便已经做出了应答:


    “天朝上国的美食,自然比我等小国强得多。小人多谢皇帝陛下宴飨,楼兰深感皇恩浩荡,必会永奉大华为尊。”


    这一番话说得字正腔圆,好似母语者一般。孟遇安循声看去,却见那楼兰使者鼻梁高耸、眼窝深陷、栗色卷发披散两肩,绝不是中原人模样。


    “贵使的汉语说得极好,不知家中可有汉人亲眷?”孟遇安饶有兴致地问道。


    楼兰使者离开坐席,右手放于心口处,向孟遇安深鞠一躬,而后答道:


    “回禀皇帝陛下,小人家中并无汉人亲眷,小人的汉语是和楼兰当地的汉民讨教学习的。”


    孟遇安笑道:“汉语这般晦涩难懂的语言,你后天习得能到如此程度,实属不易。”


    “皇帝陛下夸奖,小人愧不敢当。”楼兰使者再次鞠下一躬。


    楼兰使者直起身来,玻璃似的剔透眼珠向上微微一瞟,看出孟遇安此时心情不错,便大胆提议道:


    “小人奉楼兰国王之命,此行带来一众舞伎乐师献予陛下,不知陛下可有兴趣一览?”


    楼兰使者的提议,令在座朝臣使者纷纷侧目,暗地里各怀想法。


    朝臣大多在彼此对视后,悄悄将目光投向孟遇安,品味观察着她的神色举动;


    使者大多面露不豫,对这个哗众取宠之徒深感不屑,鄙夷他当众现眼讨好孟遇安。


    孟遇安双眼微眯,心中思索内中潜藏深意,表面不动声色道:


    “贵国美意,朕岂可推辞?陆侍郎,你命人协助楼兰使者宣舞乐上殿。”


    孟遇安所说的“协助”只是明面说法,真正的含义是走一个安检流程,确保舞伎乐师没有暗藏有危害性的器具。


    未几时,安检已毕,楼兰舞伎乐师从外进入明堂。众人一见之下,下意识发出小小惊呼。


    怎么全是男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孟遇安看到眼前光景,亦觉略有意外,但还是保持得体微笑,对楼兰使者说道:


    “久闻楼兰人能歌善舞,不想连男子都可充当舞伎,这还真是别具一格呢。”


    楼兰使者的端庄笑容里有一丝谄媚:“陛下凤翔九天,威仪万方,男子自然也可为舞伎!这些舞伎,是楼兰国王特意献给陛下的。”


    这最后一句话,让本就不悦的其余各国使者更觉反感,就差把嘲讽之语宣之于口——只是当着孟遇安的面,不好言说罢了。


    对于楼兰使者的话,孟遇安不为所动,只云淡风轻道:


    “贵使说得好,朕愿观一舞。”


    胡笳箜篌之声奏响,十余名男舞伎在大殿之上翩然起舞。


    这些舞伎身穿轻薄纱衣,并不曾穿里衣,皮肤和肌肉在轻纱覆盖之下若隐若现。


    许多大华臣子看了两眼后,均不忍直视,或以袖掩面,或与周围人假装攀谈,不再观舞。


    孟遇安处之泰然,仍旧注目欣赏。


    女子作舞,多以柔美见着——即使也有刚劲之姿,但大多掩藏了起来,只为表演弱势讨好男人。


    孟遇安在寻芳阁时所见所学,皆是如此。


    可这些男舞伎却大大不同。


    他们个个筋骨强硬,动作虽然舒展奔放,可力量感十足,竟有些孟遇安当年“以武作舞”的气势。


    孟遇安看着眼前这群男舞伎,心声默然响起:


    这样美好的肉体,确实撩人啊。


    我亦不能免俗。


    喜欢孟遇安传奇请大家收藏:()孟遇安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