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科举趋势

作品:《皇帝的白月光她是所有人的

    平时兰惜起来赵政和都是不在的,今日难得兰惜醒了的时候他还躺在旁边。


    迷迷糊糊间兰惜起来上厕所,眼睛都没睁开,平时她一翻身就下去了,今天一翻身是一具火热的身体。


    她一个震惊,睡意没了,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赵政和熟睡的脸。


    昨晚的记忆一下子回笼了。


    他本来就个子高,躺在外面把兰惜路挡住了。


    后宫的嫔妃睡觉都是让皇帝睡在里面,自己睡在外面方便伺候的,兰惜起不来,赵政和也不想打搅她,所以在景泰宫都是赵政和睡外面。


    按理不符合规矩,但是主子都不在意的小事宫人自然当看不见了。


    兰惜站起来想从他身上跨过去,好巧不巧,他正好翻身,直接把兰惜绊倒了一屁股坐下去。


    “我靠——”兰惜捂住小腹,本来就要爆炸的膀胱差点没憋住,她眼泪花花地剜了赵政和一眼。


    赵政和也闷哼一声,醒过来就挨瞪了一眼,他刚想问,就见兰惜光着脚往旁边跑,那方向是去更衣的。


    “小祖宗,你倒是穿上鞋啊,这么冷的天——”


    可惜他的话注定是要被无视的。


    兰惜出来的时候石榴和香梨一个拎着鞋,一个捧着热帕子,身后还跟着捧了衣服的宫女。


    石榴:“主子,赶紧穿鞋,别着凉了。”


    伺候她穿上鞋,石榴才道:“您是要再睡会儿还是起了?”


    折腾这一番兰惜也睡不着了,道:“起吧。”


    宫人立刻给她更衣,穿好衣服后香梨给她递帕子。


    知道她不出门的时候不爱装扮,所以没有给她化妆,就抹了些护脸的香膏,简单地挽了个百合髻。


    殿内暖和,也没有穿特别厚重的衣服。


    她出去的时候赵政和早就收拾好了,碗里的粥都喝一小半了。


    见兰惜来,赵政和赶紧道:“鱼片粥,还热乎着呢。”


    兰惜又瞪了他一眼。


    都怪这个人,不然她不会差点没憋住。


    赵政和自己也搞明白当时发生的情况了,他也很无奈。


    “我还被踩了一脚呢,你这是损伤我的龙体,我还没气你倒是先气上了。”


    兰惜放下勺子,“那要不您让人把我抓了?”


    赵政和:“……”


    他给兰惜夹了一个虾饺,“错了错了,是朕错了,别气了。”


    兰惜接了虾饺,算是和好了。


    “陛下今日怎么没去上朝?”


    “今日小朝会。”


    大朝会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上朝,小朝会比大朝会迟一个时辰,不用起太早。


    兰惜恍然,小朝会都是一品官员才能参加的,相当于现代公司董事和老板开会。


    一般小朝会时间会比大朝会长。


    兰惜一下子就有了想法。


    等赵政和离开之后她也不睡回笼觉了,让石榴找了她出宫的衣服,拿着令牌带着石榴溜出宫了。


    香梨留在宫里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下次再换香梨出宫。


    两人到宫外的时候还早,没到午时,吃饭的人不多,又不是早上,也没什么买菜的人,街上没有早午人那么多,但是对兰惜来说这样刚刚好。


    人太多了走路都得挤着过。


    两人直奔街边支着的面摊子,石榴要了一碗阳春面,兰惜则是点了油泼面,特意叮嘱卖面的阿婆:


    “要宽的手擀面,茱萸和醋多放点,再煎一个鸡蛋。”


    可惜没有辣椒,不过今年农官署那边已经在推行辣椒和土豆了,明年再来吃面就可以吃到辣椒了。


    阿婆笑着道:“这开春倒春寒,要茱萸加在面里的人多。”


    兰惜道:“可不呢吗,吃了身上暖和,听说农官署那边去年种了些域外传来的辣椒,味道比茱萸得劲,还有一个叫香菜的东西,配面最好吃。”


    阿婆惊讶道:“是吗?”


    不过随即就道:“域外传来的东西肯定很贵,我这小摊子肯定买不起。”


    辣椒和香菜都不是什么难种的东西,特别是香菜,种子撒下去,出来就一堆。


    兰惜道:“或许不贵。”


    阿婆乐道:“希望如姑娘所说,如果不贵,到时候我也去买些来。”


    “那等辣椒和香菜面世的时候我再来阿婆这里吃面。”兰惜笑嘻嘻道。


    宫里的膳食精致,味道也好,但是路边摊是兰惜这辈子都戒不掉的,总是感觉有不一样的味道。


    石榴的阳春面也吃完了。


    本来就离用早膳时间不久,两人吃得撑死了。


    为了消食,两人沿着街道慢悠悠地走,还遇到不少书生打扮的人匆匆走过。


    兰惜恍惚记得之前皇后说陛下特开恩科,今年有科举考试,还让她们家中有兄弟要参加科考的抓紧点。


    “可有传旨什么时候科举?”


    石榴想离开一下道:“年前的时候就昭告天下今年三月初六特开恩科。”


    “我怎么不知道?”


    石榴很是无奈地道:“娘娘您天天不是吃就是睡,哪里会关心这些?况且我们府上四公子又不参加科举,也不必关心。”


    “其实三月初六是有点赶的。”石榴道。


    科举这种大事一般都是三年一次的。


    兰惜倒是能够理解,“本来就是因为急着要用人,不然也不会特开恩科。”


    一开始是善堂失修,闹出人命,皇帝嫌弃官员不得用,所以说要开恩科,后面又闹出定襄雪灾的事情,牵扯了不少人。


    皇帝一怒,死掉的官员不少,丢了官职的更多,定襄那边连郡守都死了,真的是从上到下没几个落到好的,那边的官职空了三分之二。


    这些人可不就是要科举选人去填充?


    现在是先调了一些其他地方的官员过去管着,但是赵政和是没打算让这些人在定襄长待的。


    都是些官场老油条,这一二年对定襄肯定是有各种照顾的政策的,他怕那些老油条借着政策又搜刮百姓。


    定襄再经不起闹腾了。


    所以决定定襄那边的官员都选新人。


    郡守用皇帝自己的心腹,治下官员用新人,大多数新人都是怀抱理想之人,不容易同流合污。


    即便有那些为了银子的人,刚进官场没有站稳也不敢乱来。


    喜欢皇帝的白月光她是所有人的请大家收藏:()皇帝的白月光她是所有人的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