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平安堂,开的本是老药铺~

作品:《大唐说书人,蛊惑李二玄武门

    说书,也叫评词,在江南则称为评话。


    它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说书。算是我国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


    战国时,诸子百家游说诸侯,经常旁征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后来形成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怒发冲冠”、“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等,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评书。


    真正的说书人,嘴上的功夫惟妙惟肖,几句话就能把人带入到场景当中。让人欲罢不能。


    而快板,则是从宋朝的‘莲花落’里出来的一个分支,大唐现在并没有,所以当柳书辰拿出快板的时候,一旁的白大夫则是非常惊奇。


    柳书辰对着白伯伯笑了笑,一抬手,清脆响亮的快板在人群中响了起来……


    富有节奏的快板一响,周围的百姓便停了下来。


    “这是何物啊,听着如此脆生。”


    “这不就是两块竹板吗?”


    “谁还不知道是竹板,可这小子打的如此新奇。”


    “这节奏甚为明快啊,倒是一个好手艺。”


    “你看这小子背着一个女娃子,莫不是出来要饭的?”


    “要是这样,还真就能要着……”


    “这小子要是能找人给写点词,怕是真能吃上一口饱饭。”


    柳书辰见到人都停了下来,柳书辰也清了清嗓子,打算先来上一段看看大家的反应。


    “元宵节,众人游,我祝大家不发愁!”


    “打竹板,往前来,我祝大家都发财~~!”


    众人听闻,不由的往前靠了靠,每个人眼里都露出了惊喜的样子,这种表演形式还真没见过,倒是想听听眼前这小子说些什么。


    足足打了几分钟,各种花活让柳书辰打了一个遍,见到众人围拢,不由扯上嗓子说道


    “打竹板,响叮当,平安堂里有妙方。


    风寒表里不足惧,专治跌打和损伤。


    如今正是上元节,小子不敢乱嚷嚷。


    借着竹板讲一讲,长安药铺平安堂!”


    “嚯,这小子有本事啊……”


    “你别说,这听着还真是欢快。”


    “怕是药铺请来扬名的吧。”


    “哪请的啊,还没见过有这种手艺的。”


    此时的白伯伯乐的脸色通红,万万想不到这小子还有这等手艺。用这一副竹板,就把人给聚过来了。


    柳书辰轻咳一声


    “平安堂,开的本是老药铺,


    先生这个好比甩手自在王。


    药王爷就在上边坐,


    十大名医列在两旁。


    白郎中,妙法高,


    悬壶济世艺高超,


    三指能瞧天下病,


    阎王胡子也敢薅。”


    白伯伯哈哈大笑,看着柳书辰嘴都合不上了,左右看了看,腰板也挺直了。这种吆喝扬名,老夫是长安第一份。


    “哈哈,白郎中,这小子你哪找来的?”


    “这有点意思啊,夸奖你手艺高超,连阎王胡子都敢薅啊。”


    “这小子说的真不错,白郎中,这唱一次多少钱啊。”


    白郎中摆摆手,刚想说不花钱,但看着柳书辰脑门都出汗了,连忙喊道“这是我请来的,一次一吊钱。”


    一吊钱,也就是一百文,十吊钱就是一贯,这个价钱绝对不低,要是换成长安的一般的大米,能买四斗,够兄妹俩吃好久了。


    听到白伯伯给自己喊出价钱,柳书辰也明白这是给自己做宣传,不由唱的更卖力气。


    “平安堂里有栏柜,


    那栏柜三尺三寸三分高。


    一边撂着轧药碾,一边供着铡药刀。


    铡药刀,亮堂堂,几味草药您老先尝。


    先铡这个牛黄与狗宝,后铡槟榔与麝香。


    桃仁陪着杏仁睡,二仁躺在了沉香床。


    睡到三更茭白叶,胆大的木贼跳进墙。


    盗走了水银五十两,金毛的狗儿叫汪汪。


    有丁香,去送信,人参这才坐大堂。


    佛手抄起甘草棍,棍棍打在了陈皮上。


    打得这个陈皮流鲜血,鲜血甩在了木瓜上。


    大风丸,小风丸,胖大海,滴溜圆,


    狗皮膏药贴伤寒啊。


    我有心接着药名往下唱,


    可药材太多我认不全……”


    快板书终于停止了,所有人都沉寂在柳书辰的节奏之中不能自拔,柳书辰见到这个场景,不由加了一句“药材我认的也不少,诸位给我叫声好~”


    “好~~”


    “好~~”


    “好~~”


    【叮~积分+1】


    【叮~积分+1】


    【叮~积分+1】


    听着耳边传来的提示音,柳书辰心里大为高兴,听着叫好声不断,一会的功夫就涨到了一百多。


    “小子,你这手艺哪里学来的?”


    “是啊,你可以啊。”


    “还会说别的嘛?”


    “对,会说再说两段。”


    柳书辰笑道“列位,小子姓柳名书辰,是说书的,这快板是喊客扬名的手艺,自己研究出来的。


    大家也看见了,我这妹妹自幼双盲,爹娘走的早,我俩身体有个病疼,都是白郎中给拿方子开药。


    白郎中看我们兄妹凄苦,很少收药钱,还时不时的接济我们兄妹,这份恩情小子无法报答。


    趁着今天上元节,小子就卖弄一下手艺,给白郎中的平安堂扬扬名,说的不好,大家担待!”


    “小子,你这手快板可以啊。”


    “是啊,这京城卖艺多了去,你这本事能讨上一口饱饭了。”


    听着众人这么说,柳书辰连忙接上言道“这位大哥说的是,兄妹俩也算从此卖艺求活吧,到了这里眼望生人,也没别的办法,只能瞧着诸位了。


    各位叔叔婶子,老爷小姐,小子不是要饭的,是靠手艺活命。


    您要觉着说的好,就往袖子里摸一摸,三瓜俩枣几个铜板,不是高头大马您有我没有。


    您往地上一扔,小子兄妹将来端起一碗粥,也记得诸位的恩情。”


    人群之中,有两个男子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人笑道“这小子不简单啊,几句话说到人的心坎里了。”


    另一个男子言道“跑江湖卖艺,总是有些手段,就是带着瞎眼的妹子,当真是不容易。”


    说完,从袖子里拿出几文钱扔到了地上,打算接着听。


    他是人群里第一个扔钱的,柳书辰自然看见了。有了他的带头,众人也纷纷给出一文两文,就当过年听个乐呵……


    柳书辰连忙起身捡起铜钱,居然有三十多文,赚钱嘛,不丢人。


    拿起快板笑道“多谢各位帮衬,俗话说,大英雄手中枪翻江倒海,也架不住饥、寒、穷。各位之恩,我们兄妹铭记在心。我这就给大家卖卖力气,再来一段。”


    听着叫好声,柳书辰看着积分蹭蹭涨,顿时来了精神,打算唱段大的。


    而在一旁的男子言道“二爷,大爷宴请咱们呢,别晚了。”


    “唉,也罢,走吧!”说完,还留恋的看了柳书辰一眼走出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