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或将成为传奇

作品:《文娱:骂谁狐狸精呢,喊我偶像

    《彩云追月》在演奏技法上没有太高的难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偏音的精准控制。


    这首曲子采用民族五声音阶,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宫、商、角、徵、羽,也被称为正音,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就是中式音乐的全部。


    实际上并非如此。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还有变化音级,比正音高半音叫“清”,比正音低半音叫“变”,比正音低全音叫“闰”。


    这些统称为偏音。


    古时候只集中使用四个偏音,分别是清角、变徵、变宫、闰,相当于大小调中的变化音级。


    如果以1为宫的话,它们分别相当于4、#4、7、b7。


    将偏音加入其中,由五声音阶演化而来的七声音阶便有了三种不同的调式。


    雅乐音阶,又称正声音阶。


    燕乐音阶,又称清商音阶。


    清乐音阶,又称下徵音阶,此音阶相当于现代音乐体系中的do(1)、re(2)、mi(3)、fa(4)、sol(5)、la(6)、si(7)


    所以认为中式音乐只有五音并不准确。


    《彩云追月》这首曲子以越剧为基础,其中有融入了西洋乐的技法,所以其中频繁出现偏音,但本质上还是民乐。


    所以这两个偏音拉不好,很容易把这首曲子西洋化。


    陆清风的小提琴造诣已然登峰造极。


    从最初靠着强大的九尾狐天赋自学成才,历经小半年的时间将水准提升至职业级小提琴手,后面也未曾放松过,每天都会抽出一段时间来苦练。


    逐渐有了名家风范,到此进入瓶颈期,加上上了大学后,开始学习钢琴,很长一段时间内技法都停留在这个层次。


    但有魅惑天赋的加成,在情感共鸣,情绪的渲染性上,已然能够比肩大师级的音乐家。


    大概是前面进度太快,导致后面长时间练习没有正向反馈后,他也懈怠了,直到刘茜雅在节目中对其提醒,他和爱乐乐团合作,成为客席小提琴手。


    在与乐团的练习中,小提琴技艺再次精进。


    而在这项乐器上真正脱胎换骨,登堂入室是在故宫百年音乐会后,与国内顶级小提琴家吕思嘉的相遇。


    这位大师级的音乐家对他极其欣赏,指出了他在演奏中缺陷,并为其解疑答惑,带他进入小提琴更高层次的领路人。


    去芜存菁,将过去学习的那些国内外小提琴大师的技法风格融为一体,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至此,他在这项乐器上已有了殿堂级的水准。


    这也是他有底气将《彩云追月》这首经典民乐独自改编成小提琴协奏曲的原因。


    要知道这在记忆库中是没有的,只有原作者的曲谱。


    右手的弓子挥洒自如,举重若轻;左手按弦,泛音、双音、波音、倚音,信手拈来,舞台中心的少年和谐,自然,柔和。


    轻快灵动的旋律似月华铺地,在艺术大厅中弥漫开来,如为水墨长卷勾勒金边。


    小提琴特有的音色在他手中展现东方意境,五声音阶的婉转与探戈节奏的灵动在琴弦上交织,时而如流云轻抚,时而似月光倾泻,构建出云追月逐的视听意象。


    魅惑随着音乐声扩散至全场,俘获着在场所有人的心神。


    大多数人都如吕家驰一样,沉迷在抒情演奏中,但也有人在倾听之余,也在感慨演奏者的技法。


    不,这已经不是技术的展示,而是一种艺术的升华。


    来到现场的除了买票进场的观众,也有受邀而来的音乐家,乐评人。


    柴胜安,《音乐家》杂志撰稿人。


    这本杂志在大众层面名声不显,在专业领域却是声名赫赫,其作为国内最权威的古典音乐杂志,创办于1979年,内容涵盖西方古典音乐、中国民乐、世界音乐、音乐剧、跨界音乐、爵士乐等多种类型。


    作为季刊,一年只出四版,能登上这本杂志封面的无不是世界级的音乐家。


    在专业性上,只略逊国内音乐界的扛把子《音乐研究》


    与英伦的《留声机》,美利坚的《美利坚音乐》齐名,在古典音乐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柴胜安是香江人,毕业于香江大学音乐系,后又去了英伦皇家学院深造,从事音乐行业多年的他今年三十六岁,并非一个乐手,而是一名研究人员。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音乐是一门需要深入挖掘的课题。


    除本职工作外,他也是一位专业的乐评人,和国内外多家音乐杂志合作,供稿。


    他此次是受爱乐乐团的邀请而来。


    而在来之前, 他对这次音乐会的主人公陆清风,也有所耳闻。


    陆清风这个名字在香江那边也是有一定的认知度,主要还是那本武侠小说《陆小凤传奇》,在连载期间就在港岛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后来成书出版后,销量也颇为可观,一度上了音像制品热销榜。


    在武侠日落西山的当下,在那边被好事者称为武侠最后的余晖。


    柴胜安倒不是不是因为这本武侠小说知道的他,还是故宫百年庆典的缘故,这场活动声势浩大,专门筹备的音乐会也在香江的TVB电视台播出了。


    《故宫的记忆》作为开场曲也随之传播开来。


    这也是柴胜安第一次知道了陆清风这个人,对其创作能力,和让人无法忽视的颜值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陆清风的小说在扶桑出版,其本人在岛国行程vlog上传至油管,特别是街头演奏了维瓦尔第的《冬》


    再次惊艳到了他。


    因为那个时候,他就发现这个少年在距离上次登台后,演奏技巧又有了十足的长进。


    如果说故宫音乐会时候的陆清风在小提琴上还有些许瑕疵的话,那个时候的他已然有了音乐大家的气度和风范。


    而距那段时间过去不过两个来月,他发现这人又进化了。


    博览古今,采众家之长,以自身天赋为主,融会贯通,独辟蹊径,开创了属于自己演奏风格,可称一声大师。


    而台上这人确实如此的年轻。


    且据他所知,少年并非从小就开始学音乐,而是成年前后这段时间才开始学的,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多的时间。


    简直耸人听闻。


    这瞎眼可见的溢出天赋,简直恐怖。


    柴胜安看着台上在享受着音乐的少年,想起了古今中外音乐长河中诸多声名赫赫的音乐家,这些音乐大师无一不是拥有着传奇的经历。


    幼年学琴,年少成名,登台演出,自此成为人类历史上闪耀的星。


    而现在,他在这个少年身上看到了这样的传奇性。


    ????


    酒色误我,今日起戒酒,好好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