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致虚极,守静笃!大器晚成】

作品:《从低武世界开始创法传道

    通俗点的说法,练武的黄金阶段应在少年!


    少年期,气血磅礴,精力充沛。


    与之完全相反,老年期气血衰败,精力枯竭。


    别说搬运气血,连走路都喘粗气,怎么练武?


    纪云感觉现在就好比一具无暇完美的玉体横陈眼前。


    自己某方面却不争气。


    被迫望洋而兴叹。


    太伤人自尊心了。


    “我就不信没有半点办法。”


    纪云轻轻放下手中的一部上乘武功秘笈,思考应对之策。


    他不甘心只是将这些武功秘笈记下。


    他更想求证!


    “万卷经书中,竟没一个老人求武的例子,真不争气。”纪云暗戳戳骂道。


    若真给自己练成,那还真算开武道先河。


    仅凭这点,就足以传世。


    “路是死的,人是活的。”


    “既无前贤开路辟道,那就由我来当前贤者。”


    纪云眸蕴沧桑,又有几缕精光迸射。


    他现在最为担忧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的时间。


    毕竟留给他的并不多。


    …….


    皇宫天禄阁戒备自是森严。


    阁内除了纪云这尊皇亲监阁史,还有五名监尉,以及数十名监卫严格把守四方,防止一些江湖肖小潜入。


    再者!


    大虞皇室能统御八方,制衡江湖武者,实力更是不差。


    许多宗亲都是武者。


    如那当今圣上元康帝,本身更是一尊先天武道大宗师,修炼太祖所创的顶尖功法【皇极八绝】,驾驭皇道龙气,江湖少有能比肩者。


    这也是皇城森严体系的一面。


    遍观天下,还真找不到几个能比天禄阁更生死无忧之地!


    纪云也没他想。


    只想躲在天禄阁中找寻求道的契机。


    如那元康帝一般,一个求道,一个求长生。


    反而更像同道中人。


    所以——


    纪云也没半点批判元康帝炼丹长生的意思。


    “也不知那些江湖术士炼的是重金属外丹还是草药外丹?”


    重金属外丹,无外乎金丹银汞,吃了短命。


    草药类外丹则不然,多为药草补血之物。


    反而能延寿。


    那万寿真人求的正是后者,不然早拜拜了。


    纪云不知元康帝炼的是那种丹法。


    不过,与自己没什么干系在。


    从天禄阁走出,便是一片宁静的山水庭院。


    楼阁四角飞檐耸峙,底下溪水潺潺流淌,树木落叶纷飞,飘在水面上,在黄昏的霞光映照下,泛起阵阵涟漪。


    大抵是身体缘故,纪云才走了一会,就觉得眩目恍惚,只能坐在溪水边歇息,抬手召来一名守门的监卫。


    “拜见监阁史大人!”


    “去喊赵安来。”


    赵安是负责自己寝居的公公。


    他毕竟是皇族宗室身份,为皇家看管天禄阁,算是四品官,说起来官职不低,如今年老,皇族便派了一个公公专职伺候。


    只是一会!


    白面长相的公公赵安施施然而来。


    他中年身,身上宦官服饰干净利落,没有其他太监身上那股异味,态度颇为礼敬。


    “大人有何吩咐?”


    赵安性情温和,不像其他公公狡猾。


    不然也不会被司礼监指派来这天禄阁。


    纪云再重新上下审视赵安一会,对眼前的白面公公记忆愈发深刻,颇有好感,便温吞慢声道,“赵安,老夫要麻烦你去裕盛坊走一遭,添置些人参、黄芪、小青龙等温和的补气血之物。”


    自己先天不足,当假借于外物。


    也好在他当监阁史数十年,无欲无求。


    手里攒了不少金银,倒是不缺钱。


    接着,从怀里掏出一些金叶递给赵安。


    “赵安明了。”


    赵安意会,并没多说什么,接过金叶就转身离去。


    谁人不想求长生,求不死。


    连正处于壮年阶段的元康帝都沉浸于长生之术。


    将近八旬的监阁史,大概也是如此。


    纪云并不在乎赵安所想,佝偻身躯,一双看透红尘沧桑的深邃眸子悠悠望向青天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秋去东来,寒风凛冽,雪落人间。


    大虞上京内外,皆披上雪衣。


    纪云总算明白为什么老人难熬寒冬!


    他只觉得阵阵冷风如刀刮在身上,滲入骨髓。


    这谁受得了!


    好在数月下来的补气血汤药属实有些说法。


    让他这副躯体如枯木逢春,涌出些气血,不至于冻毙于寒冬。


    不然,他将抱憾于“人死了,武功秘笈还没看完。”


    “要是真熬不过这个寒冬,我也得将天禄阁的秘笈宝典看完再死。”纪云心头莫名涌出一股子信念,身体上寒意都被驱散不少。


    但天禄阁禁明火。


    一身正气也难御风寒。


    他只能多披几件大衣,将窗户封死。


    接着一头扎入阁楼上翻阅秘笈书卷。


    几乎与世隔绝,沉浸于书海之中。


    甚至连太监赵安都对这位监阁史大人暗生钦佩。


    觉得大人是个实在的读书人。


    不比那些儒门名士差半点。


    若不是因为皇室宗亲缘故,这天下,大抵要多出一名大儒。


    但赵安怎么也想不到。


    半身入黄土的老家伙竟欲逆天练武求道。


    【天元覆海功】


    【般若掌法】


    【小无相功】


    【乾元八象诀】


    【枯荣真功】…


    一门门武功秘笈被纪云背下,牢记于心。


    他愈发笃定,自己与以往有所不同,好似与天合、与道合,不仅能过目不忘,甚至那些玄奥晦涩的武功心法,也一目了然的洞悉。


    “难道我有种大器晚成的天赋!”


    纪云狐疑。


    俗话说,人越老越妖。


    这话放在他身上的变化再适合不过。


    无需武师来指点,只通过那些秘笈心法,他就能与先人精神共鸣,将一本秘笈真功的精华轻松吃透领悟。


    “也可能是我被泰山的那扇神秘“界门”启慧,打通任督二脉。”


    他欣然低语,心境也愈发祥和平静。


    且将“致虚极,守静笃”六字真意悟出。


    进入一种“无我、无物”的无为之境。


    万物并作,季节更迭,天地轮转,吾以观复,与自然合一。


    此谓之:道法自然!


    这一悟,便是一季轮转。


    一剪春风,枯木逢生,人间四月芳菲尽。


    天禄阁楼上,垂暮之年的纪云负手而立,眼观天地,轻缓抬手一捏,好似一缕春风在他手指间并绕。


    “枯荣相生,阴阳轮转,生死皆一态。”


    “我若想求证武道,看来唯有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逆炼周天玄法,另辟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