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水至清则无鱼

作品:《顶替哥哥为大理寺少卿,惊呆众人

    陈昭策马回到县衙,主持大局。


    一个时辰后。


    “大人!”


    张少鹏疾步而来,铁甲上沾满血迹。


    他抱拳道:


    “城门已封锁,刘家残部约四五百人逃往城外寨子。


    末将已派斥候尾随,派人观察。


    不过,那寨子城墙高耸,防守严密,强攻恐怕伤亡很大。”


    陈昭微微颔首,声音冷峻,道:


    “不急。先肃清城内。”


    话音未落,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只见沈峻押着十余个衣衫华贵之人走来。


    最前头是个鬓发散乱的中年妇人,正哭嚎挣扎。


    沈峻快步上前,拱手一礼,笑道:


    “大人!此乃刘崇山正妻王氏,在其卧房暗格中搜出这个账簿。”


    他递上一本账簿。


    陈昭随手翻开,瞳孔骤然收缩。


    账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送贿的数目。


    涉及桂林郡官场上的大大小小的头目。


    尤其是郡守曹家,数目最大。


    其中居然还有跟扶南国那边人口交易。


    这是陈昭没想到的。


    不过在古代人口买卖确实是很常见。


    更别说这种偏远的地方了。


    扶南国虽然附属大周,但是多有不臣之心,骄横野蛮,乃敌国。


    这跟南诏国不同,南诏对大周服服帖帖,并且任用大周人为官员。


    陈昭脸色一沉,拍着桌子,道:


    “你们刘家好大的胆子,居然还跟扶南国做人口走私买卖,将我大周的子民贩卖出去。


    此罪如同私通外敌,其罪当诛九族。”


    王氏闻言,吓得瘫软在地,嘶声道:


    “大人饶命!这些都是老爷……不,是那逆贼一人所为啊!”


    陈昭合上账簿,怒道:


    “那你们便将刘家的勾当全部交代清楚,我或可以轻判尔等,不然便是同罪。”


    王氏连连点头,道:“奴家一定交代清楚。”


    陈昭挥挥手,让沈峻将这些人带下去做笔录。


    他转过身,看向王元德,问道:


    “王大人,这刘家居然还跟扶南国做人口买卖勾当,你没听到一些风声吗?”


    王元德思索片刻,想了想,道:


    “下官也是一年前刚来,不知其中内情。


    不过本县每年确实有不少失踪案。


    本官觉得这些人的失踪或许跟山中猛虎有关。


    本官还招募猎人进山剿灭凶虎。


    现在想来,这些人的失踪或许跟刘家有关。”


    随后,王元德连忙让主簿送来了卷宗。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道:


    “大人,您看这些卷宗都是跟失踪案有关。


    这威县每年都有上百起失踪案。”


    陈昭接过卷宗,目光冷峻地扫过那些泛黄的纸页。


    “昭武一年,六月初七,李家村朱大牛,年二十三,夜归未返,次日寻无踪迹。”


    “昭武二年,二月初二,赵家庄赵氏女,年十六,采茶未归,其父报官,未果。”


    “昭武三年,九月十五,樵夫王五,入山砍柴,三日未归,疑为虎噬。”


    陈昭眼神一凛,停在其中一页上。


    “昭武四年,春,威县码头苦力张阿大等七人,卸货后未归,工头报官,衙役查无果,疑醉酒落水。”


    他抬眼看向王元德,问道:


    “这是今年春天发生的案子,码头苦力,七人同时失踪,竟无人追查?”


    王元德额头渗出冷汗,连忙解释,道:


    “大人,当时刘家派人来说,这些苦力是私自逃了,去别处谋生,所以下官……”


    “逃了?”


    陈昭冷笑一声,道:


    “七个人,同一天,一起逃?


    连家眷都不知?


    卷宗上说醉酒落水,刘家说逃了,前后不一致,你又有何说辞!”


    他猛地合上卷宗,恨铁不成钢瞪了眼王元德。


    王元德跪在地上,磕头求饶。


    这王元德真是昏聩无能。


    也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张禄!”


    张禄立刻上前,道:“大人!”


    陈昭吩咐道:


    “带人去码头,查!问问那些苦力、船夫,这些年可曾见过可疑船只,尤其是扶南国的商船!”


    张禄领命而去。


    王元德一惊,道:


    “扶南国的商船?莫非他们是通过船只通过内江运走了,然后再出海?”


    陈昭反问道:


    “不然呢,难道翻越丛山峻岭?我看大部分失踪人口应该来自其他县,你回头写几份公文,让周围的县城一起协查。”


    王元德拱手道:


    “大人真是明察秋毫,下官真是不如万分之一。”


    陈昭摆摆手,道:“好了,你派人去准备一些膳食给大家,他们都累了一晚上。”


    王元德连连点头,道:“下官明白。”


    夜色渐褪,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沈峻手持一叠供词匆匆走来。


    沈峻将供词递上,道:


    “那王氏和刘家几个儿子交代了不少东西。


    这些年刘家给节度使司衙门、巡查使司衙门送的年节礼单都在这里。


    大人,这……连郑伯安、周桐两位大人的名字也在其中。”


    陈昭接过供词,沉默良久才叹道:


    “水至清则无鱼啊。”


    沈峻嘿嘿一笑,道:“大人明鉴。毕竟您也只是判官,我看还是别查这个事了。”


    陈昭将供词收入袖中,忽然轻笑道:


    “不过这些账本,倒是能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行个方便。”


    沈峻哈哈一笑,道:“大人,你若是离开这里,以后倒是方便了。”


    陈昭摇头一笑,抿了口茶,并未多说。


    沈峻又拿出来一个账本,又道:


    “大人,这是从刘家查抄的银子、金银首饰以及各种物资的账册。”


    陈昭接过来一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道:


    “这刘家果然豪横,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财富,可以推行本官的计划。”


    这时,一名衙役过来禀告说,县衙外已聚集了数百百姓。


    他们是听说刘家大败,故而现在来脱籍。


    沈峻摇头,道:“真是谁赢,他们帮谁!要是咱们输了,他们鬼才出来冒头呢。”


    “我也该去见见他们了。”


    陈昭整了整衣冠,大步走向县衙正门。


    看到陈昭来了,人群顿时骚动。


    有个跛脚老汉突然跪下,紧接着哗啦啦跪倒一片。


    “大人,这脱籍是否真的有奖励?”


    那跛脚老汉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大声询问道。


    陈昭走上台阶,真气鼓荡间,声音如沉雷般滚过广场,道:


    “诸位乡亲,本官奉皇命整肃威县。


    凡受刘家欺压者或是告发其罪行,现在可登记发银。


    愿意脱籍者,按照告示,发放银子和良田。”


    死一般的寂静。


    人群里,一个身材魁梧,肌肤黝黑的男子走过来,大声喝道:


    “大人,此言是否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