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整理好了

作品:《顶替哥哥为大理寺少卿,惊呆众人

    “哈哈哈!”


    梁斌冲大笑着拍了拍陈昭的肩膀,笑道:


    “陈大人断案如神的名声,本官早有耳闻。今日亲见,方知传闻不虚啊!”


    司空嫣猛地站起身,急忙说道:


    “梁大人,求您抓了徐惟那个凶手!”


    梁斌冲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转头对门外喝道:


    “赵校尉!”


    铁甲铿锵一响,赵校尉抱拳而入:“末将在!”


    梁斌冲转过身,开口道:“我会写一份公文给你,明日你派几个人去苏州将那个徐惟带过来。”


    赵校尉点了点头,拱手道:“卑职明白。”


    梁斌冲对着司空嫣说道:“司空姑娘,你也听到了,我已经派人去抓了。”


    司空嫣缓缓站起身,双手交叠,郑重行礼,道:


    “多谢梁大人,多谢陈大人为民女主持公道。”


    梁斌冲捋着胡须,面色凝重地转向陈昭,道:


    “陈大人,此案牵涉甚广,恐怕还需你在此多留些时日。光是抓捕审讯这些凶手,怕就要耗费月余。”


    陈昭摇了摇头,拱手道:


    “梁大人见谅,下官赴任屏南县的期限已近,在此耽搁数日已是极限。若再延误,恐有渎职之嫌。”


    梁斌冲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道:


    “这可如何是好?此案若无陈大人坐镇……”


    陈昭从怀中取出一叠文书,正色道:


    “梁大人不必忧心。今夜下官会将案情始末重新梳理,将证据链、口供要点等,尽数整理成册。有此卷宗在手,定案足矣。”


    烛火摇曳间,梁斌冲的目光在那厚厚一摞文书上停留片刻,终于展颜笑道:


    “陈大人办事,本官自是放心。待此案了结,本官定会在奏折中详述大人之功。”


    陈昭淡然一笑,目光转向窗外渐亮的天色,道:


    “为官一任,本该如此。倒是梁大人彻夜未眠,也该歇息了。”


    梁斌冲点了点头,道:“辛苦陈大人了。”


    司空嫣望着二人,忽然深深一拜,道:


    “二位大人的恩情,民女没齿难忘。”


    ……


    天亮后,严映雪端着漆木托盘,轻轻推门而入,却见陈昭仍伏在案前。


    “大人该用早膳了。”


    她将一碗冒着热气的粳米粥放在案边,目光扫过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


    陈昭闻声抬头,脖颈发出“咔”的轻响。


    他伸了个长长的懒腰,笑问道:


    “什么时辰了?”


    “辰时三刻。大人吃点东西吧。”


    严映雪笑吟吟地说道。


    陈昭接过粥碗,用勺子轻轻搅动了两下,点头道:“好。”


    严映雪站在一旁,看着桌上整齐码放的卷宗,轻声问道:


    “大人,这些卷宗都整理好了吗?”


    “嗯,已经全部整理完毕。”


    陈昭喝了口粥,抬头道,“待会儿我让沈峻把这些送给梁大人,然后我们就准备启程前往岭南了。你先回房收拾行李吧。”


    “是,大人。”


    严映雪正要转身,又忍不住回头道,“大人熬了一整夜,要不要先休息片刻再赶路?”


    陈昭摆摆手笑道:“没事,路上再休息也不迟。”


    待严映雪离开后,陈昭很快用完早膳,唤来沈峻。


    他将厚厚一摞卷宗郑重地交到沈峻手中,笑道:


    “沈峻,你去跑一趟腿,将这些卷宗转交给梁大人。”


    沈峻接过卷宗,却面露迟疑,道:


    “大人,这案子是您一手侦破的,为何不亲自主审?就这样离开,未免……”


    陈昭整理着衣袖,摇头道:


    “若留下来主审,至少要耽搁月余。屏南县那边已经耽误不得,我必须尽快赴任。”


    沈峻皱眉道:“可是这功劳……”


    陈昭却显得很淡定,笑道:


    “功不功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相大白,凶手伏法。梁大人公正廉明,定会秉公办理。”


    沈峻叹了口气,抱拳道:“好!那属下这就去送卷宗。”


    陈昭点点头,目送沈峻离去。


    窗外,晨光正好,几只麻雀在檐下叽叽喳喳地跳来跳去。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开始收拾自己的行装。


    半个月后,岭南的湿热空气扑面而来。


    陈昭一行人终于望见了屏南县低矮的城墙。


    只见,青砖斑驳,墙头杂草丛生,城门上“屏南”二字已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


    城门外,一队官吏正翘首以待。


    为首的县令白杰生身着洗得发白的七品鸂鶒补服。


    今日一早,听驿丞禀告,知陈昭到来,他连忙带着主簿、巡检、教谕等人在此等待。


    “来人可是陈县尉?本官屏南县知县白杰生,恭迎陈大人到任!”


    白杰生拱手行礼,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他身后几名僚属也跟着行礼。


    官袍下摆都沾着红土。


    显是匆忙赶路所致。


    陈昭翻身下马,还礼道:


    “白县令不必多礼。我乃是县尉,是您的下属,您怎么向我行礼?”


    他目光扫过众人,注意到那位身着夷人服饰的巡检,腰间佩刀竟是苗刀形制。


    街上行人往来,多是身着斑斓服饰的夷民。


    几个背着竹篓的僮族少女好奇地张望,见官差目光扫来,又嬉笑着躲进巷子。


    白杰生笑着捋着胡须,道:“您毕竟在朝中做过大理寺少卿。”


    陈昭摆摆手,道:“我那是冒名顶替。”


    白杰生拉着陈昭的手,道:“不管是不是冒名顶替,您都是深受陛下信任啊。我看用不了多久,您迟早会被调回京城去。”


    陈昭哑然一笑,道:“白大人,您说笑了。”


    “陈大人一路辛苦。县衙已备好接风宴,只是岭南偏僻,比不得中原丰盛。”


    白杰生在前面引路,笑着说道。


    “多谢白大人了。”


    陈昭笑道。


    正说着,街角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一个浑身刺青的夷族汉子扛着野猪经过,血水滴了一路。


    几个差役慌忙上前阻拦,那汉子却哈哈大笑,用生硬的官话嚷道:


    “莫拦着老子,这给新老爷的贺礼!”


    陈昭见状,反而笑道:“白县令这位是……”


    “这是咱们屏南县的捕头王学海,他是夷人,比较粗鲁,陈大人勿怪。”


    白杰生介绍道。


    陈昭点了点头,道:“多谢王捕头了。”


    王学海连忙摆手,笑道:“不用……客气啊!应该的。”


    就在这时,忽听城楼上鼓声大作。


    众人面露惊恐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