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朕自会安排

作品:《大明:本想当咸王,你却非逼我登基

    “遵命!”


    伯颜帖木儿同样激动不已。


    经过整天整顿,此刻的军队士气如虹,重归巅峰状态!


    他难以置信这次会攻克不了小小一座易州!


    大战的硝烟已在一触即发之间。


    面对这样的局势,俺答汗毫不犹豫。


    对于区区二千五百人的兵力,分配给射手和守门之人已是勉强,对抗将近五万明军,显得尤为微不足道。


    明军的羽箭落在他们头上,连躲避都不屑一顾,径直冲向城门。


    看到此景,王顺面色大变,他深知当前无法阻挡对方攻势,于是抽出腰间利刃,直奔城墙下方冲去,意图效仿石亨,一往无前,即使面临死亡也要与敌决一死战!


    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刚刚靠近城墙脚下,忽然惊觉下面不知何时聚拢了一众百姓!他们一个个神情坚韧,皆为男子。


    “将军大人,咱们能坚守住么?有没有武器?我能出力!”


    一个肤色黝黑的大汉大声问道。


    “我本该因衰老退休归乡,当年太宗北伐时的我怎么忍辱至此?老头子我也得上!”


    人群中一个满脸怒火的老者高喊。


    “别人说秀才无用,但我自幼在此成长,祖先的安葬地岂容蛮夷肆虐?”


    一个青衫读书人激昂地反驳。


    “家中的妻小都已经撤退,但我留在此地。今日不是他们滚回草原,就是我在这里陪葬!”


    一个中年男人坚定了声音。


    ……


    每个人,都在用行动表明立场,或者是在鼓励自己的斗志,脸上各种神情应有尽有,但他们没有一丝畏惧之情。


    王顺呆呆地看着眼前画面,双目顿时变得血红。他愕然“你……你们……”


    这情境即使他身经百战也难以遇到。


    不,历史上有如此情景出现吗?


    即便仁德之君可能退位让民避祸,可又有哪个时代会见到人民自己奋起持枪抗敌的情形?


    “将军!”


    “元朝末年昏政,与其坐以待毙被他们屠戮,倒不如挺身迎战!我大明天子削权惩恶,皇位永固,天赐‘永昌’御玺。”


    “我们皆敬奉在圣主的德威之下,此仗无论为国家或自我,我们都义不容辞。”


    “虽然守军空缺,百姓力量犹在!这是我们该坚守的誓言!”那个读书人的声音犹在耳边回荡。


    他的脸色肃穆无比,尽管说话时下意识地有些颤抖,然而面部并未显露丝毫胆怯!


    谁能说士人无能?


    国难当头之际,有谁不想拔剑而起?


    “战!必须要战!”


    “难道让这群野蛮之人回归,我们就只能受苦度日?!”


    “……”


    呐喊声顿时响彻全场。


    王顺呆滞地望着这一切,陷入了长久的沉思,最终竟直接双膝跪地,以低沉沙哑的嗓音发誓“不论胜败生死,我会铭记你们所有人,永不忘记!”


    “好!”


    “这一仗,我们共同作战!”


    “各位,签名吧!”


    “如同圣上所言,无论生死,你们的名字都将被大明永镌心间!”


    ……


    此时的京师,朱祁镰手握着刚刚完成,略显惊异的表情溢于言表。


    “这系统的出品绝对是精品啊!无论是使用便利、威力提升,乃至填装量,都显著升级了。”


    “确实不错,非常满意!”


    连三天三夜,工部人员被分为轮班,不分昼夜地改良这种武器。


    可见这些老行家的效率,就连朱祁镰这样对这个时代的机械知之甚少,他们几个时辰就掌握了全部技术,甚至将其视若瑰宝,不断地询问这是何人所创。


    对这些问题,朱祁镰含糊应付,说是自己随意绘制而成。


    此话一出,工部的老者们更是惊叹连连,仿佛看见了神仙下凡。


    于谦站在旁边,笑容满面。


    身为监造官员,他对朱祁镰的态度赞赏不已。


    “于谦。”


    朱祁镰望向他,笑着“你明白了吗?我对你的才能十分看好。”


    面对此情此景,于谦稍有迟疑,片刻之后,他坚定地说“臣明白了。”


    也先在紫荆关的行为已经引起朝廷瞩目。


    虽然于谦如今没有实际官职,但也听说了他对也先的策略,他稍加思量,就能领悟背后深意。


    “好。”


    朱祁镰点头赞赏,正要继续发言,忽然急促的呼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陛下!”


    “易州的讯息回来了!”


    陈循慌张地持着一封情报冲了进来。


    听到这个消息,朱祁镰迅速接过情报浏览,脸上顿时绽放喜悦的笑容。


    作为京城的屏障,易州的地位自然非同小可。


    朱祁镰本指望石亨仅需抵挡住一天的时间,这样再加上路途时间,也能为朱祁镰争取一些宝贵的时机。


    然而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如今竟已有三天了,易州仍旧完好如初!


    听完朱祁镰的话语,于谦和陈循皆是一愣,旋即接过递来的文书。


    两人读过后不由自主发出惊愕之声“啊!石将军居然这么英勇?”


    “反守为攻?”


    “面对如此劣势,竟然还能击退也先?”


    信笺上详细叙述了这一切,于谦与陈循的惊讶之情难以言表。


    他们从未想过那个因土木堡事件仓皇而回的将军竟能有此等勇气!


    朱祁镰见二人面色变幻,微笑道“于爱卿,朕问你,目前如何是好?”


    语气虽轻,但似乎有种说不出的味道。


    于谦不知怎地,总觉得朱祁镰嘴角那微微上扬的弧度透出异样。


    回想之前的朱祁镰行为,于谦明白他不是一个听人建议的君王!


    然而他还是忍不住咳嗽了几声,调整心态,慎重地说“陛下,末将认为,应立即撤回易州的军民百姓。我军现今的火器装备已初步完成提升,配合大炮,瓦剌贼必无法抵挡。”


    他的意见相当实在,此时撤退实为上策。


    京都城墙加固,加上现代化兵器,瓦剌铁骑势难攻破。


    一旁的陈循闻言,赞同地点点头,附和道“皇上,臣以为可行。”


    然而于谦万万没料到的是,朱祁镰却毫无犹豫地摇头“不必因兵器之威而轻视敌人,也先攻打易州,哪来的撤退空间?”


    这一番话,犹如寒风袭面,让于谦顿时僵住。


    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战争之中,撤退不能随意!


    如今,究竟何去何从?


    正思索对策,忽闻朱祁镰再次出言“传令下去,全军整备,朕要亲临战场!”


    这一声,平静中隐藏着决绝。


    尽管朱祁镰的语气轻柔至极,但对于于谦、陈循而言,犹如晴天霹雳,令人惊愕。


    那一瞬,仿佛连时间也静止了。


    御驾亲征?!


    两人的思绪不约而同跳到了那个悲痛的画面。


    朱祁镇曾同样掷地有声地宣布此决定,大明三大营百万精锐瞬间凋零……


    此语像噩梦般让人惊醒。


    于谦急忙唤道“陛下,请三思啊!”


    双方几乎是同时间跪伏在地,凝视着朱祁镰,神色严肃。


    “万万不可,陛下您不可离开京城!”


    “新登基之际,朝廷初稳,岂可因一时冲动离去!”


    于谦的脸色极其郑重,他真正感受到了恐慌。


    不论朱祁镰此战胜负如何,当前形势绝不允许他的离开。


    “陛下说得是!”


    陈循紧接着表示赞同“若您此时离京,京城恐有动荡之危。”


    相对于于谦,陈循实际上此刻更能体会此事的严重性。


    毕竟,之前郕王的行为他并未告知于谦。


    他曾担忧这个问题,朱祁镰将国之重器——御剑置于太庙之后,郕王的态度才有所收敛。


    但现在,万一朱祁镰不在,还会如此平静吗?


    “你们无需规劝。”


    朱祁镰神情不改,断言道“这一仗,朕必亲身前往。”


    他深知其中的微妙之处,这是身为帝王无法逃避的责任。


    虽然他现下威望日隆,但这不过是平乱党人之口的溢美之词。


    历朝历代哪位赫赫有名的统治者身上不是有着辉煌的战争业绩?


    如今国家身处危机,他正应借此树立威名!


    “至于我退隐之后……”


    朱祁镰目光微抬,淡淡说道“朝政就交由你们二位掌管,锦衣卫的事朕自会安排,不必挂怀。”


    他的表情流露出罕见的坦然,实则对此时的状况略感意外。


    最大的变数发生在易州,那股威势对军心的影响超越了他的预期。


    此战如若胜利,全歼也先部队,则是终结战事的最佳契机。


    近日直隶卫所援军也将陆续抵达京都,京城安全不必忧虑。


    “皇上……”


    陈循听到这番话,长叹一口气,无可奈何。


    而于谦也怔了一秒,本想开口却被陈循拦住了。


    此刻陈循真是害怕起来。


    虽然不清楚朱祁镰深意,但对于于谦,他知道得太清楚,担心说出不当的话,会被皇帝看低。


    这样的重任,他自问难以承受。


    “嘿……”


    朱祁镰看着二人的样子,难得微笑出声,缓步自龙椅上起身,对着他们道“走吧,陪我出去走走。”


    他的表情宁静淡然,话带轻笑,令人捉摸不透。


    于谦和陈循相视一眼,犹豫片刻,只好跟随他走出……


    ...


    紫荆之城,朱祁镰带领着于谦和陈循闲逛着。


    “陛下,您真准备前去?”


    紧跟在朱祁镰后面的于谦沉默许久,终于按捺不住,开口问道。


    朱祁镰丝毫没有犹豫,眼神坚毅无比。


    “这场战役我们必须迎战!并且只能由朕亲征!”


    失去了大明天子应有的威望,朱祁镰势必要亲手赢回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