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刚直的于谦

作品:《大明:本想当咸王,你却非逼我登基

    朱祁镰看着于谦,微微笑道“质疑朕


    自从古往今来,新君即位首项举措往往是什么?


    除了厚赐群臣外,震慑群臣的手段也不乏见。这是历代常规,也是不得已为之。


    现在,于谦即将面临这样的角色定位了吗?每个人都暗自思量,甚至连于谦此刻的眼神都骤然睁大,专注盯着朱祁镰缓缓开口“臣乃于谦!”


    没错,这就是于谦的回答!他忠诚于国家而非私人利益,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并且会直言相告。无论对象是朱祁镰或是更早的明成祖朱棣,他也绝无所畏惧。


    “哼!呵呵~确实好,真不简单!”,听见于谦的表态,朱祁镰露出微笑,”真是个刚直的于谦!”


    “然而,于谦,莫非真以为我会是个易于操控的懦弱君王,毫无策略可言吗?”


    朱祁镰内心虽认可于谦的价值,但也需要他的完全服从。


    朱棣时期,他曾把于谦托付给了仁宗和宣德皇帝,可惜未能尽得其用。


    作为君王,他所求的臣下不仅是人才,更是能百分之百服从的人。


    显然,朱祁镰并不是朱祁镇,他并不需如后者般被呵斥;但他已经即位,这意味着于谦的行为必须被纠正。


    “臣斗胆不敢!陛下天纵英才,在下只是恳请慎重行事。”


    此刻的于谦目光渐平,预感可能面临的权势斗争,却丝毫未曾退却。


    面对朱祁镰的咄咄追问,他表示坚决“如若您执意如此,后果如何并非臣所能左右。”


    他的回答既不磕头服软,也未直接赞同,已然透露了立场。


    短暂静默后,朱祁镰看着沉默的于谦微微一笑,声音坚定地传下令去“传谕。”


    “由于与朕见解不合,不再于朕侧侍。然念其为国为民之功,不予严惩。然而,你似乎向往亲民生活,那朕决定……”


    他简洁地说道“撤销你的兵部尚书职衔,收归全军与锦衣卫之掌控,调任督造督尉,共守城池。”


    朱祁镰话音不高,然而在众人听来如同炸雷般震撼,每个人的身心不由微微震颤,深觉这番决定太过严厉!


    于谦何许人也?


    不必细数他对宣德帝孙若薇的重要程度。


    要知道,他可是首个倡议拥立齐王为皇的那一位!


    如今才刚即位的齐王,便要废弃掉这位忠良?


    这变化实在令人猝不及防,有人替于谦申辩,却在察觉朱祁镰脸上的森然之气后,硬生生止住了话头。朱祁镰的魄力让人不寒而栗,没人敢于触犯他的锋芒。


    “陛下……”


    在这静寂中,于谦先发声打破沉静。


    他的眼神虽依旧镇定,然而双手微抖,内心难以理解朱祁镰的决定。


    以他的才识,自然洞察其中隐忧,可为什么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于谦并不全然无辜。


    谁曾想过,朱祁镰早就不仅仅考虑保卫京师,他要的是彻底消灭境外隐患。


    即便这一切摆在眼前,朱祁镰也不会坦诚相告,除非是在他和于谦都不重要的时候。


    “臣知道了!”


    于谦这次足足沉默许久,终是开口,语气坚定地交出锦衣卫腰牌,缓缓取下头戴的蓝巾。”


    陛下号令,臣自当谨遵。”


    “也相信陛下的智谋足以领我国度过难关。”


    于谦一边递交令牌,一边还不忘规劝“然而臣依然反对销毁关隘之举,那并无益于国家和百姓。”


    接过令牌的朱祁镰淡淡地说“于谦,你就专注修建城墙去吧。”


    “让朕来显示一下战争策略。”


    说完,朱祁镰便没再纠缠于谦,转身踏上台阶,宣布“大殿议政!”


    说完,率先离开了殿堂。


    于谦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蠢蠢欲动欲参政,但金英在此刻及时制止。


    “大人于谦,此刻您不可参与。”


    金英的嗓音古怪,但这句话却宛如一针剂直入于谦内心。


    “噗!”


    于谦轻轻一笑,道“金公公言之有理,小将只是督造官,怎配涉及朝堂之事。”


    笑容中带着自嘲,眼中泛起涟漪。


    尽管不至于慌张失措,但历经四位皇帝却遭此


    下场,他内心又有何感受?金英才说“于大人难道觉得陛下真想打压于大人吗?”


    话语间,叹了口气,再次予以暗示。


    长期处于宫廷内的金英才明白些最基本的道理。


    “嗯?”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金公公?”


    于谦疑惑地蹙眉追问。


    “于大人,我只是想知道,你觉得当今圣上是如何样的人?”


    金英才的目光直接降至谦面前,平静发问。


    面对这个问题,于谦沉思片刻,注视着朱祁镰的背影,语气慎重地说“潜龙飞天,乃是天命之主。”


    他的确对朱祁镰的才能抱有深深的信任,并且有了传国玉玺的印证,君主地位毋庸置疑。


    然而金英接下来的话语,令他愕然。


    “那你为何又要质疑圣上的决定?”


    声音虽小,于谦听了却不觉被惊雷一击,浑身震颤。


    “于大人。”


    “历代君王若是懦弱,方需要你这样的忠臣。”


    金英拍了拍于谦的肩,接着步履不稳地抓起清扫用的棍子走进太庙。


    “大人,你要懂得,陛下独一无二。”


    心中理解金英才的话,但是否真正让自己做那样的事,于谦心中暗问。


    “陛下,你是不是想让我亲眼见证您的战役?”


    “是否暗示,无需我这样的‘不听话’的官员呢?”


    于谦顿悟后回应“我会仔细观看您的战略。”


    眼底的决心渐增,于谦收起感概,重新回到正常状态,果断离开太庙。时间过后的一个时辰。


    披上平民服装的他从府邸出门,眼神坚定直奔德胜门前进,这就是他的坚持——于谦式的方式,筑就坚实的壁垒。


    四十大军此刻集结于紫荆门外,相隔七十里之处。


    “瞧这块丰饶土地。”


    首领男子瓦刺也先,腰挂战刀,脸露激动。他们的种族长久以来未能再次踏足中原大地,就连他的祖父马哈木都没能达到,而今他自己先行实现了。


    “过了此紫荆关,便是我瓦剌军队攻入长城,直袭京城的良机。”


    他此刻因土木堡战役大获全胜而心潮澎湃。


    大明最强的三大营都被他所战胜,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呢?


    更为关键的是,掌控在手的明朝天子,在他掌控下的城池只要提及朱祁镇的名号,无一不开城投降。


    他也深信紫荆关支撑不了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