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0 章 神龙越天街

作品:《楚兵

    “咚-咚-咚……”


    “嗡-嗡-嗡……”


    神龙大道,


    长达九里,位于幽州中轴,自南方大明门起,至皇城宫墙结束。


    赵人认为,武川周云乃卧龙,


    所以帝都幽州,竖为龙街,横为天街。


    取‘神龙过天街,武德治天下’之意。


    此刻,八马神龙大道上,人潮如海,大伙争先恐后的躲避,


    小摊小贩,赶紧收起货物,迅速离开,


    所有车马,哪怕就是三品大员的车驾,也要避让出主街道。


    拥挤的人流,层层叠叠的幞头,将王勃挤上了铺面台阶,


    不多时,白衣书生跟杨炯看见,


    一支雄壮的队伍,战鼓开路,号角震街,


    朱红金边旗帜,一路连绵,迎风招展。


    这支队伍人数不算太多,应该是三百骑兵左右。


    可这区区三百骑,人人北狄大马,长槊强弩,竟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王勃是识货的,这些马匹极为雄壮,


    四肢强健,肌骨如浪,一看就是状态极好的战马。


    王勃大致瞧了一下,从牙口鼻息看,应该都是三岁到五岁,处黄金年龄的北狄大马。


    马匹都如此强了,那上方的骑兵自然是军中精锐,


    他们武力强悍,杀气腾腾,高高在上,冷视幽州如同海洋一般的庶民。


    尤其是最前方那个身材巨硕的大将,


    此人目光如炬,两刃长刀,自带可怕的威压。


    王勃发誓,这是他见过最猛的大将。


    就算是洛阳第一的窦柱,跟此人比,气势也弱了三分。


    “这是上官家族,领头的将领,是上官定方。”


    神龙大道,崇让坊长街,


    人群之中,两位形象迥异的才子,并肩而立,


    杨炯看着前方,跟王勃细说了街道上那支队伍。


    上官家族?!


    难怪帝都幽州的庶民,看见他们,立刻让出了青砖路。


    赵国四大后族之一,兵强马壮的上官家,确实没人敢惹。


    崇让街边,


    里坊铺前。


    王勃望着正前方,旗帜遮蔽阳光的马队,马蹄清脆,


    在数万人中,自神龙街前进的队伍,不禁啧啧称奇。


    不多时,一辆巨大的黑色檀木王车,‘嘎叽嘎叽’缓缓驶来,更显权势滔天。


    此情此景,王勃眼神戏谑,带着一股猥琐道,“传闻,上官家主的这辆王车来历不凡。”


    “赵帝在楚国担任赵王时期,为青梅竹马,强抢帝妃,将王车送给了她,以示宠爱。不知是真是假?”


    神龙大道,青砖长街,


    虽然隔着桑锦,王勃没有看见传说中的上官若雪,


    但仅仅凭着马车附近的十几名娇美婢女,


    他就知道上官家主,该是个绝世美人。


    王勃盯着婢女看。杨炯注意的,则是上官家的兵马。


    某一刻,穿着朴素赵装的乡下子弟,望着赵国显赫的上官家族,悠悠的回答王勃,


    “谁知道呢?陛下的想法,我等岂敢揣摩。”


    “哈哈……”身旁,王勃笑着拍了拍杨炯,嘲讽道,


    “要说,这功名利禄就是好。没有上官,有个下官也不错啊,哈哈哈……”


    忽然,崇让坊铺面,三层石阶上,


    就在王勃还在放肆讥笑,杨炯穷困、自己怀才不遇时,


    下一瞬间,他的笑容,猛然僵住了。


    王勃双目圆睁,嘴巴能塞下鹅蛋,折扇掉落,有些发懵的看着前方街道。


    又是号角嗡鸣,又是战鼓开路,


    又是鲜衣怒马,又是一支可怕的队伍。


    但见长街尽头,乱糟糟的一片,


    有一支华贵到极点的骑兵,旗帜如林,马蹄清脆而来。


    朱红山川旗帜下,还有一辆巍峨的宫车。


    “西域马、鎏金甲,金丝楠木马车,婢女桑锦,男仆华服?”王勃说话都有些吃力了,


    他就是一路吹牛皮,都不敢怎么吹,


    “杨……杨兄,这是谁啊。”


    杨炯看着前方威风赫赫的马队,淡然回应道,


    “太原丁家。金木马车上的那位,就是刚刚生产的丁秀青。”


    说到这里,杨炯又正色道,


    “丁将军武艺高强,一般她是骑马的。但听说,第三个龙嗣还是女儿,最近她病了,所以才改坐宫车。”


    太原丁家?


    这就是太原丁家!


    望着崇让坊长街前,密密麻麻的庶民注目中,


    依仗威武,大气磅礴而过的队伍。


    王勃不禁叹为观止!


    原本,在他的印象里,听说过太原富有,但也没怎么夸张吧。


    太原丁氏,是几十年的老节度府不假,


    可圣昌二十二年,楚军北伐不利,突厥人围城,太原遭了大难。


    太原防守战,足足打了六个月。


    城中民相食,户籍十无一。


    太原从此应该一蹶不振才对,怎么可能如此富足?


    三百骑兵,甲胄、马匹、兵器、维护……等等,


    王勃都不用仔细给它算,粗粗的估计,没有三十万贯拿不下。


    三十万贯?!


    这可是行走的三十万贯。


    还有那辆金丝楠木宫车,王勃都不想算了,


    这太原豪强丁氏,真特么是硬实力!


    “太原坐拥汾河两岸,一直是并州最好的地方。赵国粮食直到今天,都还依赖太原郡。”


    “北疆商路、产粮大郡,又是皇亲国戚,如何能不强大?”


    ----------------


    幽州楼上观幽州,


    幽州河畔说幽京。


    幽州楼,


    坐落于东城外的幽州河西岸。


    王勃、杨炯两人,从西市高家布廊出发,沿着横城的尚善街走,


    要先过集贤坊,再过崇业坊,


    经过两条街,看见巡更武侯衙门后,再走千步,就能看见内水司了。


    幽州全城采用了定襄模式的自流水,


    只是帝都用的地河,没有像定襄城那样用天河。


    也就说,赵国帝都幽州,有两套城内水渠系统。


    一套是污水,一套是饮用水。


    两套水渠,既要考虑高低落差自流,又要互不干扰,还要铺满偌大的幽州城。


    如此雄伟的水道,堪称城池建设的终极艺术。


    别人不知道此物的价值,王勃是知道的。


    如此情况,幽州城在用水的民力和民间花费,都会很低。


    要知道,不少梁国城池,运水行业都是被垄断的。


    单单这一项,赵人不需要为饮用水发愁,就能节省多少银钱。


    而百姓手里银钱多了,他自然就会去买东西,


    从而良性循环,进一步刺激市场,让幽州城高速发展。


    听着‘哗啦哗啦’的流水声,看着高大水车带动的工坊,王勃自嘲的笑了笑。


    梁国跟赵国,民生上看,是没有可比性的。


    从内水司衙门,沿着城墙北走,就能看见赵国帝都的崇文门。


    幽州城,遵循了北疆东文西武的命名传统。


    崇文门城墙高十丈,上有箭楼数座,望楼两座。


    城门洞前,赵兵众多,右进左出,所有马车一律检查。


    王勃、杨炯两人孑然一身,自是走的行人道,时间还算凑合。


    要是走货道,那可就有的等了。


    过了崇文门后,


    天高海阔,大地苍茫。


    幽州城外的耕地,宛如阡陌,井井有条。


    在几百步外,王勃看见一个大驿站,


    奇怪了?!


    里面有专门载人的小马车,还有两人抬的轿子,


    更有出租的五花大马,和打扮像书童的农夫。


    “怎么回事?”王勃不解。


    “哦,这个啊。”杨炯看了一眼,淡然道,


    “这些都是给去幽州楼的士子们准备的。但大多来这里的,都是像王兄一样的。”


    “当然,杨某说的家资,不是才能。王兄之才……很高。”


    有市场就有需求,文人雅士上幽州楼,


    题诗作对,文词比斗,那都是上档次、有身份的事。


    岂可脚踩泥巴,走路过去,那不有失了体面?


    要是让那些小娘子、清倌儿看见,还以为公子给不起银子呢。


    幽州,崇文门城外,


    驿站门口,


    王勃看见,杨炯说的还是中肯,


    这里面,确实有不少赵国士子扎堆,他们或者三五成群,或者结伴而行。


    从服饰上看,有各家书院的,也有各家宗族的。


    他们高谈阔论,大批朝政黑暗,厌恶贪腐,向往血与火的战场,


    王勃听见了他们的谈论,


    时而围绕关中余建山难敌,


    时而又觉得应该剿灭西突厥,恢复大汉之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