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0 章 最后的卓庸

作品:《楚兵

    黄河岸边,


    卓庸看见了周云,


    英俊威武的赵王,比九年前更雄健了。


    他在湛金十字枪下,


    在赵国万人簇拥的大纛下,


    更站在了这个时代,巅峰权力的荣光下。


    如果早知道周云最终会成为皇帝,那卓庸早在圣武二年就跟着迁徙队伍去北疆了。


    可惜,天下没有后悔药可以买。


    梁国已经完了!


    三十万主力军的甲胄、兵器、马匹,单这些硬性物资,都是几千万贯起步。


    哪怕就是曾经的圣武楚国,没有八九年积攒,想再出现一支这样的军队,也是不可能。


    八九年?


    赵帝周云,还会给梁国八九年吗!


    更可怕的是,梁国中原军团,被大量成建制的消灭,


    这些在中原屡立战功的虎狼之师传承断了,


    梁军已经很难再恢复元始二年的实力。


    其实归根结底,


    梁军的中原力量,源自当年项济、周云对中原的治理。


    这一波圣武皇帝积攒的庞大力量消失,


    理论上讲,梁国也是很难再补充回来了。


    “卓庸,朕跟你又见面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


    叮铃作响的湛金十字枪下,


    赵帝周云居高临下,以审判的语气道,“当年中原一别,九年了吧?”


    “哈哈哈!!”惨败面前,卓庸眼神凶狠,咬牙切齿的狞笑道,


    “周云,你这个混蛋!为什么要抓我们?”


    “虎卫军还是你的旧部,为什么愿意放过洛阳兵、宋兵,就是不放过卓家呢?”


    圣武二年,南北两支野战军会师开封。


    周云记得卓庸,


    他是卓神通的弟弟,在庆功宴倒酒很积极。


    当时,他们高兴坏了,对于功勋田地很满意。


    其实,登封河口的三千亩地,大颚书生唐俊,是略有微词的,


    可考虑到虎卫军毕竟立了大功,且六千亩换三千亩,账面上也过得去。


    这件事也就同意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当年,卓将军之事,朕也很难过。”


    战马之上,回忆往昔,


    参加过中原大战的将领们,不由的低下了头颅。


    沧海桑田,


    曾经在王台村血战,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那扬战争,直到最后黑夜时分,都还没分出胜负。


    十里王台,尸山血海,战况很残酷。


    血与火的兄弟,最终成了敌军,这种滋味其实并不好受。


    “难过?哈哈哈!”被押着跪伏在地,卓庸笑了,笑的面容扭曲。


    他眼神轻蔑,咬牙切齿,讥讽赵帝周云道,


    “你就是这样难过的。七八万逃兵啊!你不抓别人,你抓我们?”


    皇帝天威,岂容卓庸亵渎。


    周云身后,李义一个眼色,


    两名武川雄兵,立刻打掉了卓庸的下巴。


    后者嘴巴鲜血淋漓,说不出话了,才安静下来。


    黄河涛涛,


    北岸赵军大纛下,


    周云策马,缓缓来到了卓庸面前,


    皇帝声音很低,却天威赫赫道,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所谓的交情、友谊。”


    “追击虎卫军,符合赵军的利益。所以朕就做了。”


    “何况,你们虎卫军兵卒,在中原河北等地,恶贯满盈,也当得起被诛灭。”


    “嘻嘻嘻……”周云的话,让卓庸笑了。


    他嘴巴渗着鲜血,却用恶毒的眼神看着赵帝,声音沙哑的讥讽道,


    “恶贯满盈?!周云,我们曾经为大楚出生入死,只想要一点点温饱,可皇帝给了吗?”


    “若想富贵!本来就要吃人!!屠城、杀人、劫掠,算什么?”


    “他们强的时候可以,我们为什么不行?”


    “今天你赢了,说什么都对。要是我卓庸赢了,就是我说的都对。”


    卓庸身怀死志,没什么不敢说的,


    他眼神迷离,脑袋晃了晃,笑的面露癫狂,


    下一刻,他突然眼神狰狞,恶狠狠的道,


    “对。我们都比不过你,你假仁假义。你骗的这些河北傻子都在给你运粮!”


    “仁义之师,民心所向。”赵帝周云冷言。


    “民心所向?呵呵……”黄河北岸,卓庸笑了,笑的前俯后仰,


    “骗那些愚夫愚民呢?赵国跟楚国,不会有什么不同!”


    “周云,我等着看你赵国的民心所向。哈哈哈!!”


    “对了,小小的提醒你一句,赵国皇帝陛下。”


    “你的后方,大臣们都拼命在长安买地呢!他们跟楚国权贵一样,要大量占有土地……”


    赵军大纛下,


    卓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疯癫的咆哮。


    他说周云不过是运气好,


    有突厥人给他抢,同时借着项济的名号,渐渐壮大。


    要是换成虎卫军的处境,他也一样要杀人,一样要屠城。


    黄河北岸,


    赵帝周云一边听着卓庸死前的抱怨,一边敏锐的发现,


    方才,卓庸说到长安耕地时,不少将领眼神都变了。


    显然,这里面的参与者,并不在少数。


    “卓庸,看在你大哥的份上。朕给你一个全尸!”


    说完这句,烈日当头,甲光熠熠的赵帝周云,


    仰望涛涛江水,气吞山河道,


    “从前,朕见过一个英雄。那个人虽然愚笨,却始终坚持心中的正义。”


    “他说,去做了就有希望,不去就一定失败!”


    “卓庸,你记住。真正的勇敢从来不是在刀剑上,而是面对黑暗,是否敢于坚持自己。”


    “朕一直在正确的路上,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赵军不会屠城,也不会杀害无辜。


    当年雪林最难的时候,周云都没有抛弃一个赵人。


    更不用说,有虎卫军的局面,那根本不需要屠城。


    黄河北岸,


    虎卫军卓庸走了。


    他被两名赵军精锐架着,仰天而走,


    可卓庸似乎信念崩溃,


    他面露痛苦,一路拼命挣扎,口中全是嘲讽周云的话。


    ‘愚蠢,哈哈……好好当你的皇帝才是正途,不要犯傻!’


    ‘你以为庶民会感谢你吗?不会!哈哈……周云,他们不但穷苦,他们还愚蠢。’


    ‘周云,周云!我等着看你的下扬……’


    几十步后,卓庸的声音戛然而止,


    因为愤怒的兵卒,直接打碎了他的嘴巴。


    赵军大纛下,


    此刻,气氛有些压抑,众将低头,不敢说话了。


    虎卫军的主将虽然走了,


    但长安圈地一事,此刻却摆到了明面上。


    某一刻,迎着河风,赵帝周云目光如炬,询问李义道,


    “说,长安之事,你参与没有?”


    黄河北岸,长风习习,


    旗帜飞舞,猎猎作响。


    几十位武川大将,担忧的眼神中,


    李义被点名,只能硬着头皮,行礼回话了,


    “臣……臣哪有钱?长安的地,现在可是天价。臣可买不起。”


    “哈哈哈!”闻言,赵帝周云笑了,笑的直摇头。


    穷?买不起?


    没想到赵国皇帝的护卫长官,竟然买不起几亩薄田。


    由此可见,长安的地已经涨到了什么地步!


    黄河北岸,就在众多武川将领,听着那爽朗的笑声,以为皇帝并不计较时,


    下一刻,赵帝周云眼神耐人寻味,


    他拍了拍李义的肩甲,口含天宪道,


    “李义,没买是对的!”


    “起圣旨,大军数路出击,全据河北。三个月后,迁都幽州!”


    “幽……幽州?不是长安。”李义眼神一愣,脱口而出。


    黄河北岸,周云目光如电,扫视一圈。


    那股皇帝天威,令赵军所有将领低头侧目,不敢直视。


    “哼,朕什么时候说过要迁都长安?”


    “人云亦云,自作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