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4 章 赵帝现幽州

作品:《楚兵

    “报,启禀将军,十一营梅朝方拔营而走,向高邑方向撤军,即将与朱雀李保会合。”


    “报,启禀将军,赵帝行宫抵达幽州,赵贼士气大振……”


    “报……报……”


    河间郡。


    地处河北中位,滹沱河、子牙河、大清河……等等河流,长期冲积而成,因此被称为河间。


    这里水网密布,有‘九河下梢’之称,其中不乏白洋淀、文安洼等湿地。


    但此地,也是冀州膏腴之地,耕地平旷,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可宋军的到来,让河间遭遇了灭顶之灾。


    河间郡城,


    南端十五里,


    宋军大营旗帜连绵,辕门外数以万计的河北之民,排成数条长龙。


    他们眼神空洞,如行尸走肉般,向南迁徙。


    宋军宁则对清河、巨鹿、河间等地,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劫掠,其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兵马入城,挨家挨户,全部捉拿,贬斥为奴。


    从此之后,这些破家的人,已经不再是人了,


    他们的命将被宋国大军掌控,在上将军宁则的眼里,这些人跟牲畜无异。


    期间的确有人拿起武器反抗,但面对披坚执锐,训练有素的宋军,


    不服之人的脑袋,在城门空地,堆成了血淋淋的京关,以震慑河间之民。


    “嘿嘿……启禀上将军,这是一批最好的下隶、妾媵,咱先给您过目。”


    郝大旗率领精锐兵马,拉着几百个男男女女进来了,


    这些人大的才十五六岁,小的不过十二三岁。


    都是河间府几十万贱民中,相貌体态,上上之选。


    女的各个娇美,细皮嫩肉。男的不少,也是眉宇之间带着媚态,


    不用说,宁则也知道,这些都是河间大族子弟,


    农家佃户,日日劳作,养不出这种娇贵的身体。


    可惜,这些人的未来、生命,已经不归他们自己掌控了,


    从现在开始,宁则让他们死,他们就要死。


    想要一口吃的,就得在宁则这里低眉顺从,否则,剁碎了喂狗。


    其实如此庞大的数目,并不是宋国上将军个人需求,


    真要宁则自己用,十几个男男女女也就够了。


    之所以留下他们,那是因为中原大族,一直以娇美奴仆为好,


    不论男女,都是这些权贵门阀攀比之物。


    上将军宁则,自然要为宋国考虑,这些河北劫掠的妙人,很多都是进献给梁国高官。


    劫掠、毁灭,在河北中路数郡,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一马平川的冀州,庶民很难逃跑,大部分都被宋军抓了。


    宋军将俊美的男子称为下隶,将妙龄女子称为妾媵,五万多宋军嫡系都参与了这次抢劫。


    不仅仅是人,大量金银财富,牛羊牲畜,


    收获颇丰的兵卒们,驱赶着这些奴隶,替他们运回开封郡老巢。


    宋军。


    河间大营。


    宁则的帅帐很朴实,一点也不像他的性格,那样猖狂凶戾。


    此刻,郝大旗、王阔、萧盖等将,曾经黄天宋国的残余势力,都聚集到了如今的宋王旗下。


    王阔曾经是兢兢业业的农夫,家里的地,一直倒腾的很好,


    在原来的十里八乡,也算是个有本事的人。


    可老天要灭族,他就是再能干,也没什么用。


    “将军,赵贼周云来了,我军太过突前,该如何行事?”王阔治军一板一眼,面无表情。


    “嘿嘿……”宁则就喜欢这种死脑筋,他拍了拍王阔拱手行礼的肩膀,


    走过去后,对着郝大旗、萧盖,冷冷一笑道,


    “赵帝周云来了,那我们……肯定是跑啊!哈哈。”


    “难道咱们还得为梁国和周云血战?那不成傻子了嘛。”


    “咱们打河北,本就是抢夺利益,谁管他梁国什么东西……”


    闻听宁则如此老成(奸诈)的言论,郝大旗、萧盖等人,不禁放声狂笑。


    这一趟河北之战,劫掠人口几十万,


    牛羊牲畜数万,米粮二十几万石,财物无数,


    开封宋国,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确实没必要再纠缠。


    可这些得意大笑的宋将,只是看见了表明,


    不像宁则,看见的是战扬上的形势变化。


    赵帝周云的兵力分配,瞬间激活了赵军,


    且整个战扬,周云表现的尤为自信,


    他该集中兵力的点,都有重兵云集的苗头。


    朱雀在左,玄武在右,赵帝居中,三条战线碾压过来,千变万化。


    随时可以对河北某一处战扬,形成包围。


    这种情况,宁则这种兵法大家,怎么可能会留下。


    “郝大旗、王阔,起军令,撤退!”


    “当然,撤也要恶心一下周云。将河北库府打开,武器发放给贱兵,就地选拔千人将……”


    “妙啊!!”营房里,宁则话未说完,郝大旗就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如此这些贱民进攻赵军,就能消耗他们的兵力。”


    宋国上将军,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雄壮的郝大旗,


    他默默的走到,目光躲闪的郝大旗耳边,


    忽然,面容扭曲的吼叫道,


    “郝大旗,你是不是傻!你都不敢打,你指望他们行?”


    “让这些贱民去劫掠剩下的贱民啊,河间到处起火,拖延时间啊!”


    说完这些,宁则平复了呼吸,


    尽量情绪稳定的替惊慌的郝大旗,把肩甲整理好,


    末了,看了看这个宋军莽将,轻声细语的道,


    “还有,这老毛病要改,下次不要再打断本将说话。”


    “否则,你也去当下隶。试试那滋味……指不定你愿意呢?”


    ---------------


    邺城。


    大风坡魏营。


    在长达几个月的拉锯战中,


    十一万魏军付出了过万兵马的损失后,终于渐渐占据了上风。


    邺城朱雀军的大将伍刚、梁大燕、田郡等,因为兵力不足,


    在漳河一带,赵军的攻势渐渐陷入停滞,已经是全面劣势了。


    尤其是范阳豪强田郡,除了本部两千子弟,


    其他兵马,已经全部被几个大将补充了。


    当然,这种情况,丁肆业也能理解,


    毕竟他是新来的猛人,被朱雀老将打压是很正常的。


    现在,魏王正在考虑,要不要通过细作,策反田郡,


    如果能成功,那将是朱雀军重大的损失。


    这不单单是兵力上多寡的事,


    而是田郡投降,乃会影响大势,必然会动摇赵国朱雀的军心。


    帅帐里,沙盘舆图,


    几位并州将门的幕僚,正在积极讨论邯郸邺城的战事,


    对于接下来的战争,丁肆业是充满信心的。


    虽然他现在不急着拿下邺城,但并不代表,邺城在魏军的心中不重要。


    打了半年下来,这里已经成为魏赵之间的宿命之争。


    乃军心胆魄所在,丁肆业志在必得。


    “好消息,魏王,哈哈。好消息啊!”


    帅营前,有忠于丁肆业的亲兵三百,


    这些人都是丁家娘子的庄园子弟,人人都对他丁肆业忠心耿耿。


    如此嚎叫,还不用通报,只有他的三哥才能做到。


    丁憾山一身精甲,大步流星,甲胄响动而来,


    他笑容满面的拿着一份情报,递给了丁肆业观看道,


    “赵王的主力军来了,李泰出幽州,上官定方出沧州,分别对宋军和齐军发动进攻。”


    “赵军东西两线也在调整,玄武、朱雀,赵帝亲军全部归建。目前,形成了三个庞大的军事集团。”


    赵王来了!


    哎……赵王竟然来了。


    丁肆业第一时间,甚至都没有心情看军报。


    那个记忆中,神一样的男人。


    那个让建安军最骄傲的军神,将要站在魏军的对面了。


    老实说,这些年,越是兵法精进,越觉得赵王不可战胜。


    如今他来了,丁肆业并没有像三哥一样高兴,


    就算宋军、齐军损失惨重,那毕竟也只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对魏军没有什么实际好处。


    况且,如果河北全部战败,魏军三镇可都在黄河北岸,


    到时候,他们将成为抵御赵军的主力。


    就算河内郡、上党郡,道路难行,乌堡纵横,易守难攻。


    可那种被丁宏度和赵军夹击的日子,想想都难熬。


    营帐里,沙盘前。


    丁肆业一边看着赵军的兵力调动,一边仔细观察河北的地形。


    赵帝周云来了,梁国三家兵马合起来的体量,也比不过赵军了。


    更何况三王各自为战,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如此一盘散沙,肯定不是赵军的对手。


    “撤!!”丁肆业没有犹豫太久。


    他对着传令兵,下达了全军收缩的命令,


    邺城的事以后再说,先撤军到邯郸,依托坚城,再看河北的情况,见机行事。


    帅帐里,某一刻,丁肆业与丁憾山互视一眼,


    皆是在对方眼中,看见了对赵王的恐惧。


    当年储进良、上官虎何等人物,最终成了赵王的垫脚石。


    老实说,不管丁肆业,还是丁憾山,


    都对那个曾经在十里坡,手把手教他们鸳鸯阵的人,发自内心的害怕。


    “罢了,罢了。事不可为,就守住三镇,静待天下之变。”


    “梁国杨重楼、萧世安,不会坐视赵军占据河北的。”


    沙盘前,魏王丁肆业,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镇守并州大山。


    至于投降,丁肆业跟丁憾山都没有考虑过。


    三镇易守难攻,他们丁家好不容易有千里基业,绝不会轻易放弃。


    没有任何人,不对皇帝宝座有想法。


    曾经的赵王也不过是山匪势力,


    武川赵国行,他们丁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