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5 章 失落的易州城

作品:《楚兵

    易州范阳地界。


    和平诞生繁荣,只有肥沃的商业土壤,才能结出璀璨的果实。


    梁赵的战火,在一定程度上,给河北的商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使得易州范阳商圈,开始走向没落。


    加之赵国朱雀将军李保前线失利,将帅帐搬到易州城后,


    采取了一系列稳固局势的措施,大大小小的检查就不提了,


    其中光宵禁这一项,就让‘十里易州十里楼,处处柳肆不同天’的奇景,消散在河北易州城的记忆里。


    热辣胡姬与江南瘦马,争奇斗艳。


    悠扬的骆驼铃声跟婉约的水乡琵琶之音,令人神往。


    它们的消失,进一步让流连易州的文人雅士、贵族子弟们离去。


    如此种种,昔日鼎盛的易州城,如今的商业规模,十之一二了。


    -------------


    楚源水,白马渡。


    大大小小的商旅,过关内关外,还是喜欢这条成熟的路线。


    泥泞的两丈官道上,驴车、马车、牛车,络绎不绝。


    但最多的,还是要数那只见货物不见人,背着高高货包的苦力行商。


    一个面色黝黑的行走商人,背的尤为多,它拐耙子上的冬衣,足足一丈,


    路过的行人看了都大吃一惊,


    这精瘦汉子,是真的拼命,得背了两三百斤吧!这样干活,伤了腰可就不美了。


    汗水布满了行脚商的额头,他站直身子,休息一下。


    气喘吁吁的瞧了瞧,渡口人来人往的小店。


    这是一间路边驿站的牛肉汤杂店,


    有两个善打牛肉丸的夫妻,在此落脚,十里八乡,也算小有名气。


    他杵着拐耙子,有些犹豫不决,想进去又舍不得那几个铜板。


    拐耙子!


    是这个时期,挑夫苦力最便宜的工具。


    它巨大的货架下面,有两个站脚,能让精瘦的汉子,偶尔休息一下。


    端牛肉汤的店家掌柜,瞧见了这个黝黑老实的汉子,


    他先是惊讶了拐耙子上背的份量,随后朗朗一笑,


    跨出门槛,一边帮忙,一边道,


    “客官,您这一身冬货,少不得比别人多挣三成。进来吃口牛肉,别苦了自己。”


    行脚商本来有些犹豫,但见掌柜的热情,


    便也就卸下了货物,架在店面门口,去贪点嘴舌。


    老树下,走南闯北的行商挺多,有驴子、有马车、还有几头老牛,


    行脚商是骄傲的,他身前板正,脖同头粗,人力背的比驴子还多。


    牛马算什么?人比牛马更能干。


    小店不大,外面棚子四张桌,内里是三张,


    掌柜的夫妻在小角落,灶火熊熊,热气腾腾。


    行脚商人咽了咽口水,蠕动喉结,对这香喷喷的牛肉丸汤,舍不得吃下。


    他张开嘴时候,听见旁边有一个长衫书生,对赵国似乎颇有不忿。


    “哼,要本公子说,这关外赵狗,也就到头了。”


    “孔兄为何有如此言论?这赵帝周云可还没来河北,指不定军神一来,梁国三王就不行了。”


    “哼哼!你们呀,消息闭塞了……”


    在他嘴巴里,赵国十恶不赦,将读书人与农家汉置于一起。


    这自古士农工商,哪有农家跟士子齐平的?


    更可恶的是,商贾奸诈,工匠奇技淫巧。


    如此贱人,在赵国竟然可以为官,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倒行逆施,关外胡国也。


    眼看书生越说越过分,小店掌柜怒目此人道,“孔书生,牛肉丸还堵不住你的嘴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端出些小腌菜,顺手放在食客们的桌子上。


    要知道,这个时期,物资匮乏,农家还是吃树叶糊糊呢。


    要是赶上灾年,路边的野草都能吃光。


    行脚商人哪里见过这滋味?弄了两口,不禁呻吟几声,感叹如今真好。


    可他旁边的书生,似乎对今朝的情况很不满意,一直喋喋不休。


    “哼,赵贼不尊士子,不尊圣学。科举不考文章,却考策论,考奇技淫巧。这是在侮辱圣人子弟。”


    “各位,孔某也不怕跟你们说,如今梁国、楚国的公卿王侯,皆是容不下赵国。”


    “他们在汉中、黄河一带集中兵力,势必推翻关外胡人政权,还天下朗朗乾坤。”


    孔书生在小店中,口沫横飞,侃侃而谈,


    大评赵国之弊端,直言赵人乃胡权。


    掌柜的怒不可遏,斥责此人是自己考不上,埋怨世道。


    书生一惊,认为受到侮辱,跟掌柜的吵了起来。


    店家夫妻害怕影响生意,只得悻悻低头,不敢跟书生计较。


    可几个走南闯北的行商,却是见不到此人猖狂,出言讥讽。


    但大字不识两个的农家汉,论诡辩岂是这书生的对手。


    正当书生以为自己是在秦王殿,纵横捭阖,小店无人敢辩论时,


    一道苍老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哼哼!!赵国土地,至少没有兵卒欺压,搜刮无度之事。书生,你要是去那渤海,说不得能够六十斤军粮。”


    “胡说八道,此乃赵国污蔑之……”


    书生慌了,他浑身发抖,吓得腿软,‘啪’的一声摔倒。


    可他顾不得身上的灰尘,假装面色苍白的吃面,额头上冷汗直流,不敢再发一言。


    门口那个老头子身后,跟着四个铁甲幽寒,鲜衣怒目的朱红赵兵,一看就是朝廷鹰犬。


    这……这竟然是个官家之人。


    铁驼子瞧着这个侃侃而谈的书生,不禁冷笑一声,呸了一口。


    方才还觉得是个人才,敢举例二当家周云的政策弊端,要是真敢言。


    他说不得就要带回去,恶心一下皇帝,没想到,是个怂包!


    “掌柜的,门外架个火炉,桌子拼一下,有二十几个徒弟呢?”


    “哎!好的客官,您上座。就是这火炉的炭钱……”


    “给你,给你。速速架好。”


    铁驼子坐在老树旁的小店棚子下,


    一墙之隔的驿站里,布满了赵国精兵,其中还有不少追随铁圣的武道高手。


    旧桌长凳,老树小棚。


    铁驼子就好这一口,以前走南闯北,就这些个小店最地道。


    吃牛肉的时候,他偶尔抬头,发现这楚源水的白马渡,似乎商人少了很多。


    此情此景,铁驼子不禁感叹,


    ‘这该少很多赋税,河北战事赶紧结束啊!’


    打仗铁驼子可能不行了,但搞商业,武川镇的铁坨子可是一把好手。


    盆里捞水和海里舀水,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不把商贸做大做强,他铁坨子去哪里捞银钱?


    要是二当家一眼就看出来了,行动不了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