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4 章 大赵辽阳战役

作品:《楚兵

    赵国与高句丽形成了两个极端。


    赵帝周云深知灭国高句丽,将是一扬攻坚战,必须将辽民的力量同化。


    至少,要让周边的民族、猎户、庄堡,不能成为赵军的阻碍。


    所以,真正的战争尚未开始,赵国就已经在治理大凌河以东,至辽河以西的广大地域了。


    甭管对方什么人,室韦也好,楚人也罢,甚至高句丽人。


    只要是人,赵国就要。


    辽东平原太大了,赵帝周云深知此地的潜力。


    就算填进去几百万人口,那都看不见影子,


    只要管理的好,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都是赵军的战争后劲。


    而与赵军不同的是,


    扶余人后裔建立的高句丽,正在经历一扬百年未有的大溃败。


    --------------


    自古天下虽幅员辽阔,


    东西南北各数万里。


    大江湖泊,山河险阻,丘陵平原,城池多达数千。


    但这王气,却是极不公平的。


    在中原,长安洛阳,建业成都,这些城池历来都是王朝龙兴之基。


    而在辽东,最重要的城池,


    无疑是横贯在辽河之上的北都,辽阳。


    它是辽、金、清,三个王朝最重要的关外城池,在地缘政治上,历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掌控了辽阳,就等于掌控了辽河平原,进而掌控了辽地。


    因为从军事上讲,辽阳是辽东唯一能承载容纳几十万大军的后勤据点。


    拥有它,进可攻退可守,在军事上会占据极大的优势。


    然而此刻,这座被高句丽占据了几十年的辽东重镇,


    似乎迎来了它的黄昏,


    辽京巨大的城郭,在残阳下,黯然失色。


    西霞漫天,深棕色的高句丽军旗,显得异常灰暗。


    昔日,井井有条的大将军府,此刻人来人往,一片狼藉。


    到处是烈火,到处是滚滚的浓烟,高句丽军队在有计划的烧毁这座城池。


    撤退了!


    数以十万计的高句丽人,拖家带口,


    拉着长长的队伍,一步三回头,撤离了这座辽河上的京都。


    虽然这几年,一直是燕郡压着辽京打,


    单就城池规模而言,燕县比不上辽京的两分。


    三十几年的时间,足以断掉故乡的一切,


    也许当年这些来辽阳的高句丽人,都是山城里的富户,


    但如今回去,他们即将变成赤贫之人。


    高句丽国家层面的失败,是底层庶民无法抵挡的,他们对未来充满担忧。


    在千山山脉,耕地稀少。


    他们没有土地,再多的金银也会用完。


    而在农耕文明时代,土地都是非卖品,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北风呼啸,数支悠长的队伍,凄凄惨惨的踏上辽道,淹没在茫茫大雪中。


    几里之外,辽河西岸大营,


    与辽京城池,数支稀稀拉拉的民众队伍不同。


    这些迁徙的兵马,身覆甲胄,脚步相对整齐,


    但即使兵备不错,组织还算完整,


    他们的深棕色旗帜,却歪歪斜斜,人也垂头丧气,


    高句丽军队的精气神,已经全部被铁血名将杨延,埋葬在了盘州边境的雪地里。


    这是一扬兵力差距不大的决战,


    高句丽十三万主力军,配合一些卫戎兵卒,共计二十一万雄兵。


    一支这样军队,哪怕放到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是一股恐怖的力量。


    赵国以玄武军杨延为主帅,


    集合了玄武、朱雀、赵王五营,主力精锐六万,二线郡兵十万,大约十六万军队。


    不管怎么说,二十一万打十六万,优势都应该在高句丽。


    在乙支文德的谋划中,即使不能战胜赵军,


    只要能打成平手,赵军都将陷入辽东战争泥潭。


    他们的大后方在北疆,粮道何止万里。高句丽就在家门口作战,根本没什么消耗。


    可以说,高句丽一方占尽了战争的主动权。


    但双方辽河以西,一扬决战打下来,


    高句丽的将领们都沉默了,


    他们知道,不可能守住辽东平原,几番商议,只能撤离辽京了。


    辽河东侧,高坡之上,高句丽大纛耸立于此。


    北风呼啸,战旗萧瑟。


    高句丽大将军渊盖文,跨坐枣红宝马,


    仰头抚须,望着十几万撤离的深棕色甲兵,无奈的叹息道,


    “文德啊,注意身体。后续可还要靠你统筹全局。”


    “咳咳……”闻言,渊盖文身侧,清瘦的乙支家家主,咳嗽两声,目光深邃道,


    “后面?后面的战事还要统筹个什么?”


    “大伙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守好各自的山城,耗死赵军就行。”


    “当年曹魏名将毋丘俭,连鸭绿江的丸都山城都攻陷了,最终咱们祖先还不是熬住了?”


    是吧,熬吧!


    熬到这个愚蠢的赵国皇帝,空有雄军,


    却粮草不足,损兵折将,高句丽也就能赢了。


    只是,如此赢,有什么意义呢?


    高坡之上,渊盖文叹息的摇了摇头,


    楚国皇帝项济,真是太丢脸了,竟然连心腹大患周云都不杀。


    就算不杀,也不该把江山丢了,


    好好的南北夹击赵国,就这么没了。


    高句丽大纛旁,身穿锦甲的杨万春老了,


    遥想杨将军当年,镇守安市山城,力战公孙氏几十万楚军。


    那是雄姿英发,谈笑间,视天下英雄于无物。


    然而如今,大纛下,却是垂垂老矣的将军眺望西南方,


    遗憾的摇头叹息,“以前听说,朱雀将军李保,只不过是武川赵国的边缘大将。”


    “嘿嘿,老夫原本是不信的。但这次看见杨延、刘黑豹、李玽,才知谣言非虚。”


    盘州郡这一战,彻底打垮了高句丽的自信。


    玄武军宛如磐石,大盾如墙,万兵如一,强弓劲弩,排山倒海。


    朱雀军、赵王五营,尤其是那支金狼卫,大地怒震,摧枯拉朽,破了高句丽最精锐的骑兵。


    赵军怎会如此,天下怎会有如此可怕的军队!


    难怪野狐关下,赵帝周云能斩杀漠北妖龙。


    如此赫赫雄兵,何不入主中原,来整高句丽干啥?


    “哼,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西域大马之上,高延康鄙夷了杨万春的无病呻吟。


    “赵军厉害又怎么样?这里是辽东,是高句丽的地方。”


    “只要咱们撤退进山城,在城内耕作躲避兵祸。赵国就是再厉害,不出半年也得撤兵。”


    “否则,咱们就能耗到,赵帝周云亡国。”


    高句丽的山城体系,一直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退路。


    正是凭借着先祖这份无穷的智慧,高句丽人才能在一次次灾乱中,民族得以延续。


    大纛随风,呼啸作响。


    高坡之上,一股大宗师巅峰的蓬勃气血,自渊盖文的周身沸腾,


    高句丽神将丹凤眼一冷,叹息道,


    “守住又能怎么样!辽京一丢,高句丽至少失去了五十年国运。”


    “五十年啊?等下一批厉害的高句丽文武大将,又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此刻,风雪之中,神将渊盖文低下头颅,


    在他的一生中,有两大遗憾,


    第一,三十年前,楚军辽河之殇时,


    没有全力拼死出手,杀掉上官虎,让楚人稳住了。


    第二,就是他的年纪来了。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随着年岁渐长,每一年,渊盖文都觉得差很远。


    四年前,童虎还不足为惧,赵国三大名将联手,才能击退他。


    可四年后,童虎跟他,几乎旗鼓相当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一刻,渊盖文在漫天飞雪中,放声狂笑,


    “周云,你果然是祸事妖人?哈哈,祸事妖人啊!”


    高句丽神将,最后望了一眼辽京城。


    那里火光熊熊,黑烟无数,一片大地炙热之象。


    有数支深棕色的军队,旗帜连绵,蜿蜒如长龙,


    他们源源不断的离去,渐渐消失在雪原之上。


    高句丽大纛下,乙支文德也笑了,


    笑的讥讽,笑的自嘲,也笑的无奈。


    “走吧!这一别,希望有生之年,还能再回来。”


    “现在只能看楚国有没有英雄人物,能够压制赵帝周云了。”


    “派遣信使给河北安庆、夏侯杰。唇亡齿寒,尽力而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