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逆势而战

作品:《楚兵

    阳城郡。


    巨野大营。


    广袤的河南平原上,一座巍峨的军寨傲然耸立。


    几十里平地,无数楚人,宛如小溪,向前方的雄浑的城郭汇聚而去。


    他们身覆红色戎衣,跟着前方兵卒的步伐,行军在河南大道上。


    偶尔有清脆的马蹄声在官道旁响动,溅起飞尘,那是奔腾而去的传令兵。


    一名北疆兵卒背覆三面朱红旗,快马接近前方旗帜连绵的楚军大营。


    兵卒在校对口令后,踏马进入辕门。


    军营里,人头攒动,到处是红甲楚兵,随处可见穿梭的马匹。


    这是一场大战,一场决定楚国命运的战争。


    虽然敌军数量远远超过己方,虽然宋国十二方号称精锐之师。


    但那杆军旗在。


    湛金十字枪,立于天地之间,金光熠熠。


    它宛如神器,在昭示九州,


    建安雄军,无敌天下。


    帅帐前方,北疆兵卒看见了赵王大纛。


    他熟练的翻身下马,几个护卫兵卒对其核对之后,收走了他身上的火漆书信。


    巨野大营帅帐里,周云眼眸冷厉,左手扶着下巴,右手盘在胸口,怔怔的望着面前的巨大沙盘。


    宋国战书已下,楚军自然是毫无惧意,果断应战。


    无论有多少阴谋诡计,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真刀真枪的硬实力。


    巨野楚军胜,宋军将完全丧失战场,最终被楚国灭亡。


    巨野若是宋军胜,河洛无兵,很可能被攻陷,


    那宋国占据河南六郡跟帝都七郡,储梁就是天命所归。


    营布被翻开,护卫带着书信,交给了从汝州郡赶来的主薄刘庶。


    他此刻是周云副手,接过书信后一目十行,随后朗声道。


    “记,死士营抵达巨野,神机营抵达巨野。”


    帅帐里,刘庶的话音刚落,一名武川镇少年子弟便手脚麻利的翻找,


    他找出了两营的兵册并呈上,随后在一份舆图上,标记了红点。


    紧接着,顺手拿出一面红旗,写好小字后,插在沙盘之上。


    一套流程下令,熟练的可怕,这是讲武堂新来的少年子弟。


    沙盘前,他还来不及回头,就听见贞娘子冷冰冰的声音。


    “记,玄武军弓弩手二千,归建!”


    “记,十五营三百骑兵归建,十五营全军回归。”


    ……


    沙盘前,刘庶望着宋军的旗帜,太多了!


    他们几乎占满了整个平原地区。


    五虎大将军、十二方精锐、无数各郡的民兵,巨野战场竟然汇聚了三十多万的宋国军队。


    楚军细作回报,宋国军民众志成城,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老人送别儿孙,妻子送别丈夫,一路上全是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支军队,让刘庶动容,也让他担忧不已。


    他想到了沃野镇的北疆楚军,


    那一刻,三十几万楚人军民,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最终击退了铁力可汗,成为了问鼎天下的地缘势力。


    这一战的红利,让项济成了皇帝,让周云成了赵王,


    让北疆五郡的楚人站了起来,成为楚国最强的军团。


    “主公,各营都归建了,李保说要调两旅军队过来,他的意思,羊平山守得住。”


    赵王周云的战法骗得了别人,骗不了刘庶。


    从北到南,上千里战场,楚军攻势如火,其实用的都是北疆最精锐的几个营。


    大量郡兵只是起到了迷惑宋军的作用,


    实际上,在斥候传递了准确信息之后,


    担任出击剿灭任务的,一直都是北疆的十几个旅。


    否则,二线郡兵怎么可能杀宋军如同猪狗,一路摧枯拉朽,干成一面倒的屠杀。


    这和武川镇在雪林的打法是一样的,


    利用宋军对战场的信息差,频频集中优势战力,打击对方有生力量。


    刘庶的话,让周云的思绪回到了帅帐,他眼眸一冷,淡然道。


    “告诉李保,巨野战场不需要他,十七营如果失败,他必须像顽石一样,阻挡徐州军。”


    说到十七营,站立在帅位旁的红甲女将,眼里忽然闪过异色,但很快就平静了。


    此刻是宋楚巨野大战,十七营周言是她的孩子不假,


    但他也是一名楚军,一名顶天立地的楚国军人。


    北疆军魂,同生共死。


    平民的孩子可以死,将军的孩子,当然也可以死。


    从进入巨野开始,不但周云没有对李信偏袒一兵一卒,


    李娘子也变成冷血的娘子军统领,她现在只关心自己的战斗任务,不再理会陈留战事。


    帅帐里,总有传令兵进进出出,期间来过不少将领。


    孟百川希望自己的部队,能担任中军,并表示步二营、步三营完全扛得住。


    周云要他滚蛋,担任中军前部的战营是余建山。


    谁料周云话还未说完,孟百川眼神一转,告退之后,


    没半个时辰,余建山就来了。


    余家村的老农支支吾吾,犹犹豫豫,最终还是开口了。


    他不敢跟孟百川抢,论战功,他远远比不上,论资历,孟百川也是老大哥。


    对此周云很生气,孟百川怎么能随意唆使友军统领,更改赵王军令呢。


    营帐外听墙角的孟百川见老余如此难堪,他忍不了了。


    高大的玄武将军,跪在赵王面前,


    他立下军令状,要是玄武军扛不住,孟百川提头来见。


    如此情况,余建山也同意,周云只能勉为其难,将双方军令对调。


    只是出了帅帐,孟百川才想起,阿骨部军师笑的很怪,似乎有点猥琐。


    糟糕,该不会是上当了吧?


    只是这会军令状立了,别说上当,就是上刀子,他也得去。


    杨猛也来了,他提醒赵王注意宋将铁盖,千万别被王武击败对方而判断失误。


    铁盖的实力,远远在他们同期的武将之上,


    此人覆重甲,持重兵,携精锐骑兵破阵,绝对威胁巨大。


    杨猛说的这一点,周云情报里早就有了,他也一直很重视。


    宋将铁盖,雷公脸,长相怪异,天道十二正经全部开,乃是百年不遇的大将。


    先登将军临走前,还希望赵王不要同意王武出战,


    他的伤没好,筋骨之力损耗过重,此刻实力最多就是个九品。


    只是这件事,周云眉头紧皱,无奈拒绝,


    王武已经说了,如果赵王不让长平郡王家老五参加巨野之战,


    他愧对圣武皇帝同床共寝之义,无颜见昔日定王,只能自裁谢罪。


    帅帐里,周云有些恼怒的事,


    北疆来的将领基本是求战,


    而中原河洛将领,都是祈求补充器械居多,


    如此做法,是在从侧面禀告赵王,他们的军队,战力不强。


    可自古军队战力强不强,根本原因不在兵,而在将!


    将都想逃,兵卒如何能战?


    所有的大族中,以章家的表现最为激烈,


    赵王周云虽然同意了河南各将门的要求,


    但同时,他们也进入了周云的必杀名单。


    傍晚时分,人都散了。


    帅帐里只剩下刘庶哼着小曲,任劳任怨的整理军情。


    某一刻,他忽然对着帅位上的周云笑道。


    “主公,巨野之战,咱怎么看都是楚军赢面小,您有几分把握。”


    闻言,周云望着外企海归,阿骨部军师刘庶道,“不高,七成吧!”


    “七成?那确实不高,以前主公都是九成的。”


    “本王说的七成是宋军!”


    这?!刘庶猛然一惊,楚册掉了一地,


    良久后,他才反应过来,躬身捡起军册。


    楚国大军一直觉得武川兵神是有很大把握,才发动了灭宋决战,


    搞半天,原来他心里也在打鼓。


    帅位之上,周云眼眸深邃,全是无奈。


    赵王出高屯山,入巨野大营,猛攻宋军,本就是一步险棋。


    若是对方玩阴谋诡计,那周云就能玩死宋军。


    可对方要是背水一战,那就很难办了。


    从宋国天公将军储进良,无惧北疆楚军威名,敢拼死一战时,楚军就已经输了一半。


    三十几万宋人,虽然有诸多问题,


    但他们众志成城,哀兵必胜,那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楚军唯一的优势,就是赵王战无不胜的赫赫凶名。


    北疆精锐在巨野不过三万出头,周云只有三万敢死之军,


    十一二万各将门兵卒跟各地郡兵,虽然训练数月,但依旧不比宋军强。


    因为他们缺乏勇气,不是兵卒缺乏勇气,而是将领缺乏勇气。


    其实这个时候,楚国出战,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北疆楚军精锐,虽然在各个战场摧枯拉朽,但这种优势只不过是暂时的。


    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宋军就会渐渐拉平战力。


    这是战场的客观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当活下来的人慢慢找到办法,宋军就完成进化了。


    大孝子出走,虽然是决战的导火索,但却也让周云看见了宋国的勇武。


    此太平道国,必须速灭,只能冒险一战。


    “赵地精锐都在,咱们如此打,很吃亏的。”刘庶听完周云的言论,忧心忡忡道。


    “大丈夫,行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


    “本王欲要开天辟地,为九州创下一片朗朗乾坤,宋国这一关,必须过。”


    ……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