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楚人之怒

作品:《楚兵

    大行·圣昌皇帝,二十二年。


    中土世界,承平日久,安宁的岁月在这一年被打破。


    两个庞大的巨人,爆发冲突。


    室韦,契丹,高句丽,高昌等周边邻国,时刻关注着。


    它们期待这场国战久矣。


    这两个大哥不倒下,它们难有出头日。


    大楚国。


    天下正中,自古都是这方天地的霸主。


    近六千万子民的超级大国。


    休养生息十几年的中原帝国,咆哮着它的怒火。


    集中百万兵力,向仇敌突厥阿史那族发动灭国战争。


    这支北伐军,集结了大楚的举国精锐。


    谋士如雨,名将如云。


    有声名显赫,实力强盛的太原雄主,十二上柱国之一,丁宏度。


    强弓劲弩,兵甲锐利的南阳豪杰,萧氏。


    囚龙棍王,关东名将,武艺赫赫的张须陀。


    还有大楚猛虎,徐州节度使上官氏。


    以及原本就是北狄枪神的王右宁,洛阳来的帝都猛将,夏侯仁。


    数千宗族俊杰,几十万大楚良家子。


    楚人之怒,尸山血海!


    但大突厥国,同样是北方霸主。


    论国力,大楚当之无愧,天下第一。


    但是论军力,整个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大突厥此刻都处于第一位。


    冲突源自一个叫武川镇的小边关。


    雁门郡来的豪强李氏,率先协同上官虎、定襄边军,发动了对西线突厥贵族部落,卑劣无耻的袭击。


    先后剿灭阿骨部,浑部,多次打击扑骨部。


    随后,更是诱骗突厥南线将军,特勒王阿史那木勤思力进入武川镇山林。


    楚人不仅重创了定襄一线的突厥人,还攻陷了定襄突厥主力的据点。


    同年八月,大楚皇帝陛下,发动北伐战争。


    一时间,北疆旌旗遮天,长戈蔽日。


    超过百万楚人应皇帝令。


    踏上征伐异族的道路。


    楚人一度在太行山,定襄草原占尽优势,突厥国疲于应付。


    就在天下诸国,都为突厥人捏了一把汗时。


    大楚天威上将军,梅朝远。


    率领大楚主力,在河原遭到了突厥人的打击。


    此役,突厥举国之兵,同大楚决战。


    楚人不敌,引军撤离。


    至此国家危亡之际。


    大楚国当代第七皇子项济,横空出世。


    他主动接下大军殿后的重担,为国而战。


    河原铸冰城,


    草原巧设伏。


    古河沟血战杨双。


    最终在先后屠戮七万突厥精锐后,被消亡在山草川一带。


    这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他出身并不高贵,乃关中宫女所生。


    但其人,豪迈而宽厚,广结义士,慧眼识珠,善于发掘有才干的人。


    在洛阳,发掘了名将孟百川。


    在武川镇跟名将周云结成伙伴,


    在十里坡,发掘了将才,雁门丁撼山,丁肆业。


    在河原发掘了大将王武,南野。


    可惜了。


    河原大军折损殆尽,残部遁入山林。


    大行·圣昌皇帝二十三年。


    楚人跟突厥人的战争,进入新的阶段。


    大楚丢失了北方重镇定襄城。


    失去近千里江山。


    各国得到的消息,


    目前楚军在马邑中部,童家镇一线布防,帅旗立在易守难攻的罗浮山。


    楚人在马邑重新与突厥人恢复对峙的局面。


    此刻,各方势力,都希望楚军坚持住。


    不仅在边境线撤回可疑部队,国内也绝不集结兵力。


    他们的企图昭然若揭,希望楚人跟突厥人,两败俱伤。


    最好是同归于尽。


    ---------


    洛阳。


    二十四座望楼高耸,帝都繁华依旧。


    喧嚣嘈杂,人头涌动。


    落水上,码头排起运船的长龙。


    人声鼎沸,叫卖吆喝,络绎不绝。


    北疆的惨烈,好像在另一个世界。


    长宁街。


    “快,快,快,别挡道,府衙大人赶着去内城。”


    数名黑衣小吏,挥汗如雨,拼命在华贵的官轿前开路。


    八名轿夫更是小心翼翼,尽可能保证平稳。


    杜齐明脖子粗的可怕,一身大楚红官袍,就像穿在猪身上。


    府衙大人!


    哈哈,他听着很开心。


    他算什么府衙大人。


    从七品,河坊街,管办衙门,一共就管那几里地,八个坊市。


    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但是!


    那可是洛水的八个坊市,其中两个直接在河道上,可谓是寸土寸金啊。


    就这个从七品,五品大员,他都不换。


    杜齐明过去也是个无赖,吃喝嫖赌,结识了户部员外郎周康,


    引荐之下,见到了户部尚书。


    门前的车夫,黄厚涛。


    这些年,名义上,每年几十万两,实际上这些都孝敬给高个了。


    不然,他小小杜齐明,能干这肥水衙门?


    说不定在那街道上,就被帮派分子给弄死了。


    河道如金道,那是谁都能染指的?


    最近,裴家贵公子,想要开做酒肆生意,不知道哪根筋不对,要在运河弄个产库。


    ,!


    杜齐明心中一颤,又有一家商人要倒霉了。


    往前数五十年,洛阳还是残破的城池,大楚都城还在金陵。


    那个年代,有不少行商,在这里定居。


    如今,这些个傻子,还以为守着金窝子。


    殊不知,无权无势。


    洛水河道铺面,那是平头老百姓的催命符啊。


    “三?”


    “侯三?!站好。”


    “特么的,一个个肚满肠肥,吃喝嫖赌,一点官家气质都没有。”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流氓地痞呢!”


    杜齐明来到了目的地,户部员外郎周府。


    过去,周康这份,杜官人是不亲自送的。


    混江湖,要势利。


    周康什么档次,老官僚一个,两个儿子也没什么才干,中庸之人。


    但最近不同了,他那个贱籍子周云,跟突厥人搞出好大名堂。


    内斗和外斗是不一样的。


    内斗看的是阴险狡诈,虚与委蛇,


    老实说,杜齐明都看不起自己。


    外斗,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实力,异族可不惯着你。


    北疆的突厥人,那都是恶鬼,能杀恶鬼的,那得是阎王。


    周府是四进的宅子,不算高门大户,但也门庭不小了。


    周康的二子,周仲一脸不屑的吩咐开门,似乎看不起杜齐明这种官员。


    两个黑衣小吏,跟着大胖猪杜齐明进入周府。


    进了正堂,身覆锦衣,腰佩羊玉,一身官气的老者,坐在主位上喝茶。


    “杜大人,失敬失敬。”


    论城府,周康甩这个水货儿子,一百条街。


    杜齐明知道,这员外郎肯定看不起自己,但场面还是要过得去。


    毕竟他是来送银子的。


    “周大人,客气客气,承蒙周家关照,八个坊市收益尚可。”


    “嗯!如此最好。”


    “老夫有一事唠叨。”


    “周大人请说。”


    “坊市的米价如何?”


    “啊!这!”


    这话杜齐明可不敢乱答,坊市何价,他肯定知道,但这事不能乱说。


    “杜大人只管说,进了周府,出不了外耳。”


    “这,,这,陈粮,陈粮一斗二贯,新粮三贯五,精粮六贯,新的没货。”


    精粮


    就是没有沙子跟尘土的粮食,受制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一般粮食难免有些许沙子泥土。


    所以,粮商大多会掺和一些,具体看各家良心。


    最好的新精粮,一定是提供给高门大户的。


    根本不可能流落到市场。


    市场上出现,就是那家豪门家中精粮时间久了,才拿出来卖。


    出门的时候。


    杜齐明不禁多看了一眼周康府邸。


    洛阳的水太深了,周康明面上问的是粮价,实际上在打听河南叛军的形势。


    粮价直接可以反映大楚官军的战况。


    “府衙大人,您不是还要送周夫人一些特产。”


    “你特么是不是傻,那能在正堂说,走,跟我去后门左侧。”


    “老子早把地方摸好了。”


    周府青砖围墙,一个肥胖的官员,在表演恐怖魔术。


    墙上飞头!


    终于,他看见另一个五尺不到的孩子。


    那孩子蓬头垢面,瘦弱不堪。


    “小孩,周李氏,可住这里。”


    小孩葛衣粗布,隔着头发,打量墙上的怪人,四周看了看。


    “找,,找我娘何事。”


    这!


    周李氏又生了一个?这到底是周康的,还是跟奴仆生的。


    听说大宅子里,乱的很!不管了,不干他的事。


    杜齐明将一个装满铜钱的布棍,扔了进去。


    “小的杜齐明,以前受过周李氏恩惠,送点肉食过来。”


    说着,又将一块十斤上好的羊肉,送了进去。


    布棍掉落,小孩没反应。


    羊肉一掉地上,小孩环顾左右,


    赶紧捡起,小心拍掉灰尘,立即拿走了。


    “明空?!”


    “明空啊?来帮娘干点活,今个有吃食了。”


    “哎呀,你这孩子哪里偷的羊肉。”


    “遮住脸,跟你说了,周家几个都是道貌岸然之辈。”


    “将来啊,嫁给你哥哥,干娘就心满意足了。”


    ……


    ……


    喜欢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