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王梅要下乡

作品:《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额。


    至于害羞成这样嘛,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但是,自从跟季珊正式确认关系后,他也确实少去了那些热闹场合,说话行事都谨慎了不少。


    快到中午放学时,袁国庆从外面回来了,脸上带着一抹轻松。


    王小北忙问:“你爷爷咋样了?”


    袁国庆摆摆手:“没事,去医院看了,我爷爷精神还挺好的,我奶奶也说没啥大事,就是早上出门跟院子里的邻居拌了一句嘴,气得头晕,检查了下说没大碍,说是老毛病又犯了。”


    “拌个嘴就气成那样?啥情况?你爷爷有啥老毛病?心脏病还是枪伤之类的?”


    王小北追问起来。


    袁国庆解释:“不是枪伤,是心脏有点问题。”


    他叹了一声:“不知道爷爷这一住院,对我爸那边有没有影响。”


    “啥意思?”


    “我爸现在正处于事业的关键期,如果爷爷因为身体原因退休,对我爸的影响可能会很大。”


    袁国庆看了一下,接着说:“还是不提这个了。”


    王小北也就没再追问下去,毕竟这事级别高,在这里讨论不合适。


    他转换话题道:“那就换个话题,你爷爷是准备回家休养了吗?”


    “嗯,我离开时,医生说再观察一下,没问题的话,中午就能出院了。”


    袁国庆嘟囔着:“老爷子也是,真会吓人。”


    忽然间,他像是想到了什么,转头问向柯秋露:“对了,柯秋露,我记得你妈妈心脏不好,还是小北给的药治疗的,现在好了吗?没再发作吧?”


    说完,他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


    柯秋露颔了颔首:“已经好了,这么多年没再犯,只是小北之前说那个给药老头儿已经过世了,药也让我妈吃光了。”


    袁国庆心里一阵失落。


    柯秋露跟王小北的相识过程,时间久了,他也有所耳闻。


    只是总觉得那事儿不太真切。


    再说,那些土办法治病,在他看来,多少有些碰运气的成分。


    这观点还是从爷爷那个老卫生员那儿听来的。


    以前不觉得有什么,但今天却让他心有余悸。


    因此,一想到柯秋露的事,就动了念头,想给爷爷找点类似的药试试。


    结果却是没了希望。


    他只好说道:“行吧,那算了。”


    王小北没有接话。


    这时老师走进教室,班里立刻安静。


    ……


    中午放学回到家,王梅竟然也在家。


    他抱起小月跟不停吵闹的小星,好奇地问王梅。


    “姐,你咋这时候回来了?”


    王小北感到纳闷,王梅上大学后,中午几乎没回过家。


    王梅笑着解释:“我们学校有一半学生要下乡,参与农村‘社教’活动,中午回来收拾收拾,估计要出去1年呢。”


    王小北对此并不惊讶。


    各大高校都有派学生去农村。


    尤其是文艺类专业的学生,去的尤其多。


    去年,舞蹈学院就有近半数师生下到基层参与“社教”。


    至今还未返校。


    据说这是一年一轮换的制度。


    随即他皱眉问道:“要走1年呀?去哪里的公社?”


    “是的,预计1年,现在刚好农忙结束,适合开展‘社教’,地方你熟悉的,保咸公社。”


    王小北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太远了。


    足足100公里多。


    可这是学校的安排,王梅上次能避开,这次却逃不过。


    “那边风景好,说不定还能激发我的创作灵感呢。”


    看着似乎毫不在意,甚至有点小激动的王梅,他无奈叹气。


    她显然没意识到事情的严峻性。


    不过也不能怪她,毕竟当局者迷。


    从中音附中开始,教学模式就跟普通中学大不同。


    王梅学小提琴,不仅仅局限于乐器本身。


    还包括综合音乐理论、作指挥、乐器维修、表演等多个领域。


    不过,这些课程也有主次之分。


    到了大学,就更不同了。


    望着王梅,他想了想,问道:“你打算带些什么?多拿些粮票。”


    如今肉不用票了,鸡蛋更是随便买。


    就连糖果、白糖这类定量供应的东西,高价货也没绝迹,有钱随便买。


    有钱便是硬道理。


    这一出门就是1年,后面怎么变还不清楚,感觉就数粮票最紧俏。


    他又瞅了瞅冬秀。


    不光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也到处是青年们热火朝天地往乡下跑,就跟八中那会儿袁国庆他们的情形似的。


    只是眼下这下乡的时间变长了。


    他们高三了,哪儿还有那精力凑这热闹。


    可高二的学生们还是乐此不疲,争先恐后地下乡体验。


    王梅颔首:“行,带点粮票就成了。褥子那些的,我先带一套,等真冷下来,我再抽空回来取。”


    至于钱,她压根没提。


    小北私下里给过她不少,除去日常花销,还存下不少。


    王小北微微颔首。


    “回来了?开饭喽。”


    张美英看见王小东夫妇和王家和进门,高声招呼起来。


    俩小家伙一听,忙松开王小北,一溜烟去找妈了。


    王家和跟王小东则在门口,和武高远闲聊着。


    “哥,我们想去后院住。”


    正想着,扎着双马尾的小菊,冲王小北抛来一句。


    王小北回过神,愣了愣:“后院?大哥房子空出来后,你们想搬进去?”


    小菊颔首:“嗯,我们毕竟都长大了,你帮我们跟妈说说,行不?”


    闻言,王小北打量了小菊跟冬秀一眼。


    冬秀今年十八,小菊十五,确实不小了。


    家里搭了张炕,原来的床早卖了。


    以前五口人挤一炕,虽说中间有木板和帘子隔开,到底别扭。


    毕竟孩子大了,总要顾忌些。


    冬日里同屋上厕所也不便。


    他轻笑道:“行,我去跟妈说,那房不退了,你们俩去住,晚上不怕就行。”


    “嘿嘿,哥,你真是太棒了。”


    小菊喜不自禁。


    租房要钱,她俩可没有那面子去求。


    况且王小东已经成家立业。


    眼下,只有王小北能说服张美英。


    “啥太棒了?”


    王小东笑着进屋。


    王小北见张美英端着一大盆馒头进屋,便笑嘻嘻地把小菊的心愿说了。


    不出所料,张美英当即炸了毛。


    “你每天上学,工作都没影儿呢,就想分家了?这家里容不下你了?一家子吃穿用度不用花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