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一个闷骚男
作品:《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雄州鏖战,还要进行下去,远没有到达最惨烈的程度,很快,“铜城绞肉机”的幸存者们,也会汇集到这里。 与此同时,外围局势,也讯速地发生着变化—— 南唐方面,郑彦华“多年媳妇熬成婆”,荣升清淮节度使、淮右行军都统,统兵两万,顺江之下,驻扎湖口,与太湖县城的“白甲军”相互策应,准备伺机夺取舒州。 郑彦华离开湖南之后,不仅可以减少军权之间的冲突,让龙幼安更放得开手脚,还能减少湖南财政的压力,毕竟,战乱刚平定,老百姓要养活那么多军队,难度太大。 同时,“庐山二害”的蒯鳌、诸葛涛,分别荣升淮右招讨使(游骑将军)、监军使(游击将军),两人接到任命之后,喜出望外、感激涕零,恨不得立刻给卢绛写信—— 老卢,你在哪儿呢?哥们儿也领兵了!来呀,一起呀,祸害张琼去呀! 十月十三,在“大宋拆迁队第四包工头”韩重赟凿穿雄州城墙的当夜,蒯鳌、诸葛涛已经渡过长江,在和州与史珪、谭紫霄汇合,左右军合计六千人,骑兵一千、步卒五千,对外号称五万! 与此同时,抚州大都督临川牧、信王李景达接到飞鸽传书,立即整顿兵马,走水路赶往湖口,按照时间算,至少还需要8-10天才能裕溪河口。 然而,在此之前,李煜命人通过各种方式,将“大唐大举进攻舒州、庐州”的消息,传播了出去,声势极为浩大。 穿越之人,深知舆论战的重要性,在消息传播的过程中,还有意引导,让在淮京(寿州)做着皇帝梦的赵匡胤以为,南唐是被迫出兵的,是李重进要求的! 通过这种方式,让赵匡胤将仇恨的矛头,精准地对准“扬州政权”。 以上,都是预定计划的执行结果,当然,也有超出计划之外的变化,那就是,吴越突然硬气了。 彰武节度使李儒赞写信给平海节度使陈诲,然后,金陵方面就收到了飞鸽传书。 一句话,就是福清不给了,爱咋滴咋滴。 【南唐飞鸽传书的三个地点:泉州、金陵、洪州,其他地方还没有】 收到消息之后,李煜当即判断,吴越一定出兵了! 否则,扬州政权做出“背刺南唐”的举动,而且,还是借着李儒赞的口信传递,将李重进、钱俶择干净。 事实上,吴越方面,不是简单的出兵而已。 自沈承礼领兵一万,以“押运粮草”为名参与扬州防御之后,朝廷“主战派”喧嚣甚上,吴程、王子惟、潘审燔、赵承泰、张筠等轮番上书,要求继续增兵,“参与战事”一度呈现公开化的状态。 紧接着,又发生了两件事,促成了钱俶“二次增兵”的契机。 一件事情,就是崔仁冀回到了绍兴东府,他带回了郭宗训的许诺,应该说,是符太后的许诺,只要吴越全力帮助扬州政权,打退赵匡胤的叛乱行为,吴越与后周的“铁一样的联盟”仍然继续生效。按照常规来说,这种政治交易没有什么特殊的,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但对于吴越来说,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此前吴越出兵协助后周,都是以“小弟身份”进行的,如今,相当于是“交易双方”的地位,更加平等,也就意味着吴越的政治地位提高了一大截。 钱俶也认识到,既然已经搅和到了后周内乱战争之中,脱身是不可能了,增兵可以,但增兵多少还值得商榷。 吴越,常规军一共就十万!沈承礼已经带去了一万! 另一件事,进一步刺激了吴越的“主战派”,也彻底改变了钱俶的观点。 这件事情,周期比较长,首先是崔仁冀从扬州回来,路过苏州的时候,听说正在举办佛事。 吴越经常举办佛事,起初,他也没在意,只不过,这次组织佛事的主持人,正是传说中的高僧觉悟! 一时兴起,加上差事办得顺利,崔仁冀闲着也是闲着,赶往开元寺参加了一下,毫不意外地是,他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贫僧夜观天象,紫微星垣式微,斗数之主遭舛,大周叛将赵匡胤必然称帝,然将星新生、运势东南,有吴越大元帅庇护,周主定然能够化险为夷,重新掌握天下。” 崔仁冀明显不是一个虔诚的、资深的佛教徒,他潜在人群当中,听到这句话,既疑惑、又震惊。 疑惑之处,在于一个僧人,就算你是高僧,怎么知道赵匡胤会称帝?这种军国大事的情报,自己都不知道! 震惊之处,在于一个僧人,竟然能够判断出吴越出兵,也就是“吴越大元帅庇护”,真是高僧啊! 问题是,老崔,你是真不知道吗?当和尚的怎么会看星象! 虽说东汉之后,佛教传入中华大地就进入了“本土化”进程,盛唐时期已经出现了“佛道合流”的迹象,可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正统佛教都是不相信(也不否定)星象、风水、占卜的。 崔仁冀带着满腹狐疑,回到了东府复命,在阐述完毕出使经历之后,他将听到的“高僧言论”,也无意中透露给了钱俶。 一开始,钱俶自然觉得,纯粹胡说八道! 这种说法,更像是觉悟高僧为了讨好钱俶,编出来的故事,自己虽然不信,但也不讨厌,毕竟,吴越崇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神话自我”。 但是,两天之后,十月十三,中吴节度使孙承佑送来六百里加急! 奏表内容概括为五个字,就是“赵匡胤称帝”! 消息,自然是李煜命人散播出去的。 震惊、很震惊、十分震惊! 钱俶立即喊来了钱弘亿,吩咐道:“放下一切手中事务,前往苏州去请觉悟高僧,本王要隆重礼遇!” 《十国春秋·吴越列传》记载,吴越整个历史上,受到国王礼遇的高僧一共三十三位,恭喜觉悟,成功晋级第三十四位! 同日,江北也驶来一艘商船,一群军夫装扮的人走下来,簇拥着一个人,上岸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往金陵宫城。 一轮新的博弈就要展开,只不过,被军夫拥簇的来人,表情不苟言笑,细看之下,全是尴尬。 很快,正在澄心堂办公的李煜,就迎来了徐铉。 “徐卿?真是稀客,快来。” 徐铉受宠若惊,虽然回归金陵之后,皇帝给他加官进爵,比如内侍参军、格物院督审参议、御史大夫、礼部侍郎等,尤其荣升太子太傅、翰林学士加知制,可谓荣宠一身! 但是,他主要的工作,还是在礼部,军国大事很少参与。 “陛下,臣有事禀奏。” “坐下说。”李煜一边招呼,一边将新设计的“大唐宝钞”样品递给徐铉,“徐卿,你看如何?” 徐铉接过来,样式没有太大变化,但多了四个字:广南特供。 “陛下,这批宝钞是运往泉州的?” “不错,别小看这四个字,将来,大有用途了。” 徐铉一时间猜不透,又想起自己的事情,说道:“陛下,淮京特使渡江求见。” 李煜放下纸钞,面容严肃起来,问道:“赵匡胤派来的使者?” “不错,此人,陛下也许记得,名字叫陶谷,字秀实,先前郭荣在世的时候,也曾出使过金陵。” 李煜想了好一会儿,还是没记起来。 “徐卿,昔日出使金陵的周朝官员,大多品级较低,朕没有印象。” 历史上,后周、北宋在派遣去南唐的使者身份上,确实有点欺负人,官阶低,就是摆明了说,对你不重视,看不起你。 比如,元宗李璟去世之后,宋太祖派梁义前来吊唁,这个梁义的官职是什么呢?鞍辔库使,六品官员,鞍辔是什么,就是马的缰绳嚼子,说白了,就是一个仓库管理员。 代入现代场景,一国元首去世了,别国去吊唁的,都是驻地大使本人,总不能派大使馆仓库管理员去。 徐铉想了想说:“陛下,就是当年被戏称为……独眠居士的那个。” 哦,李煜终于有点印象了。 陶谷被称为“独眠居士”,确实是李煜做太子的时候,刻意羞臊他起的外号。 原来是他,一个闷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