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早朝!改!制盐之法!

作品:《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

    听到这一番话。


    众人也都微微点头,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无非就是早朝依旧进行,只是李承乾不来参加,只听从内阁人员的汇报问题和解决方案。


    若是解决方案有问题,李承乾就再进行商讨。


    这倒是可行。


    “每日早朝官员是可以变动的,六部之中,并非需要人人进行早朝。”


    “但每十日或者五日的大朝会,都需要参加,届时有任何事情,皆可直接上奏!”


    李承乾又一开口。


    让众多大臣们更是点头,明白其中合理之处。


    大早朝会都参加,也是预防有人蒙蔽。


    也是给了其余官员们跟皇帝开口的机会。


    这也代表了内阁的人并没有极大的权力,只是有了参政的权力。


    “这样一来,凡是加入内阁的,都可以提前开始学习如何处理政务,为大唐培养更多的人才。”


    “天下何其大,孤一人如何能够管理住天下,朝中大臣都需为此出谋划策。”


    “每日小朝,则是给不少内阁的官员学习的机会。”


    “大朝便是给一些官员开口的机会,凡是内阁有人品行不过关,皆可在大朝提出来!”


    “但具体的事宜,还需要尔等商议一番,将其细化。”


    李承乾的声音不断。


    大臣们却也都听进去了。


    按照李承乾的设想,并没有削弱皇权,反而是更加稳固了皇权,更是给皇帝多了一些自由的时间。


    这是好事。


    重点,也能够让不少大臣有了学习的机会,从而更进一步。


    “这样看来,只要进了内阁,就是宰相候选人了。”


    有大臣小声的嘀咕。


    这种想法之人比比皆是。


    只要入了内阁,便可参政议政,这都是学习的机会。


    未来自然前途无限。


    看着众人的反应,李承乾微微一笑,明白这一群大臣都被自己说服了。


    “行了,接下来,就开始细化一下大朝早朝的问题吧。”


    “太子殿下,依臣看来,若是要分大小朝,不如再细分出六部之朝。”


    “六部人员众多,各部门先进行汇总议事,随后再进行小朝,最后经过内阁商议完成之后,再禀告给太子。”


    有大臣站出身来开口。


    让李承乾眼睛一亮,这个办法是最好不过了,当即点头。


    “此事可行,不过,凡是要上报之事,只要六部有一人不同意,可直达内阁商议。”


    李承乾这个要求。


    也是预防六部的人将事情给内部消化了,而无法传到上方。


    “太子殿下,不如这般。”


    杜如晦露出笑容,上前一步,看着李承乾开口说道。


    “每日六部先行议事,而由内阁出六人去各部听政,将事情给记录下来。”


    “若是内阁之人,或者六部之人觉得一事需要上报商议,再提上来,这样也是两手准备。”


    此言一出。


    李承乾更是笑容满面,微微点头。


    “真不愧是杜相,就这般办吧。”


    之后,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也不断的开始完善早朝的制度。


    李世民离开的第四日。


    李承乾提出改善早朝制度,获得大臣们支持。


    李世民离开的第五日。


    早朝制度正式完成,开始试行。


    李世民离开的第六日。


    李承乾就不再上早朝,内阁制稳步进行,小朝受到众多大臣们的点头认可。


    李世民离开的第七日。


    大唐内部局势安稳,一片和谐,大臣们心情更好,每日睡眠时间也多了,精神状态更上一层楼。


    在李世民离开的第八日。


    李承乾又提出一个设想,让内阁人员去商讨。


    在李世民离开的第九日。


    内阁人员商讨各地奏折上规定写上当日米价,盐价之类的。


    于是乎。


    在李世民离开的第十日。


    李承乾的第一次大朝。


    “即日起,通知各地官员,凡是上奏,每日将各地的米价和盐价上报,进行汇总!”


    “内阁挂上各地米价,盐价,预防有灾情发生!”


    百官们没有任何意见,更是拍手叫好。


    他们看懂了李承乾的这一措举,各地米价盐价的高低,代表了各地的情况好坏。


    有了这个,也不怕各地会隐瞒事情,也不怕地方哭穷了。


    “太子殿下,理应派人,每隔一个月,前往各地打探米价盐价,若有人欺瞒,直接拿下。”


    也有大臣提出意见。


    李承乾欣然采纳。


    不知不觉之中。


    大臣们对于李承乾的印象那是直线飙升。


    原本就对于李承乾聪慧很是欣赏,而今看到李承乾的各类政举,更是深得众人之心。


    所有人确定了,李承乾会是一个好皇帝,能够带领大唐变得更强。


    不过。


    大朝会自然也不会这么快结束。


    李泰第一个站出身来。


    “太子殿下,我研制出了制盐之法,能够将海水,矿盐变成精盐,所需耗费极少,能够让天下百姓们能够吃的起盐!”


    李泰的开口。


    让所有大臣们都是一脸的目瞪口呆,震惊无比。


    盐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凡是百姓都需要盐。


    大唐缺盐,盐田众多,但盐并不多,故此让盐价颇为的昂贵。


    不少百姓们买不起盐,都是用醋布蘸点汤。


    所谓醋布,是用醋和盐一起浸泡过,煮过的布料。


    醋布也有味道,放在汤里煮一下,也有点盐份,而且价格也便宜许多。


    故此,大唐许多百姓们都是用醋布。


    但也是因为穷,若是能吃得起盐,谁还会用醋布呢。


    而今。


    李泰能够将海水和矿盐提炼成精盐,那等于是给了大唐无限量的盐。


    足以让天下百姓们都能够吃得起最便宜的盐。


    矿盐那可都是有毒的,人若是吃多了,会毒发身亡。


    “魏王殿下,此言当真,没有开玩笑吧?”


    “是啊,此事事关重大,可不能开玩笑啊!”


    “魏王啊,这事情,真的不能开玩笑!”


    “对啊,当真能够提炼矿盐和海盐?”


    “矿盐各地都有,那可是真的让盐价便宜了。”


    “而海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大臣们都是显得格外激动,有点不敢相信。


    生怕自己信了,这一切都变成了假的。


    然而。


    李泰却是一脸信誓旦旦的看着众人,淡淡的说道。


    “真的,一切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