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岭南道支教令

作品:《贞观开荒人

    “岭南乃百越杂居,地处偏远,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竟无一名家大儒。


    大庾岭即将凿通,朕希望众学子去岭南支教,帮助各州府、县衙办起官学。


    诸卿家中可有子侄愿意前往?”圣上问。


    下面一片沉默。


    该死的于文成,弄些破事,大家好好地过年不行吗?


    这下好啦,扯到岭南支教,谁去?疯了才去那破地方!


    “工部卢侍郎何在?”圣上点出卢贺洲。


    “回陛下,臣犬子才疏学浅,尚在求学中,怎敢误人子弟?”卢贺洲心中一跳,忙推拒。


    大郎已入仕,二郎刚考入国子学,将来运作运作,也有不错前程。


    去岭南作甚?那个倒霉催的鬼地方,没见王端方贬谪榕县,跟着流放儋州?家产抄没。


    “王侍中?”圣上又看向王珪。


    王珪面上一僵,这火怎么烧到自己身上啦?


    王珪为前朝官员,武德元年,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辅佐太子李建成。


    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与秦王矛盾加剧,王珪未尽劝导太子之责,被流放。


    玄武门之变后,王珪与魏征一同召回,出任谏议大夫。


    多次进谏,深受圣上信任,,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因请侍中高士廉向圣上呈递密奏,被高士廉扣下密奏。


    高士廉获罪被贬,王珪接替高士廉,代理侍中之职。


    “回陛下,臣…”王珪顿住,偷偷瞥一眼二相。


    杜相抬手,捋了捋胡须。


    “回陛下,臣家中子侄资质愚钝!恐负圣恩!”王珪躬身道。


    “嗯!”圣上点点头,“众卿呢?”


    众大臣垂首不语,有的偷瞄苏步成。


    你家不是岭南回来的么?挺能耐的,岭南孩童都考上算学,又去啊!


    苏步成脑子飞转,不知圣上何意?为何卢侍郎、王侍中拒绝后不恼怒?难道另有深意?


    “既然没有,那房卿念吧!”圣上冲房相道。


    房相从袖中拿出一份折子,大声念道:“大唐学子岭南道支教令…”


    众大臣开始不解,以为是各家必须强制送子弟去岭南办学支教,但是听到后面越听越不对劲儿。


    此政令只鼓励庶民学子去岭南支教,满三年,可由县衙、州府出具举荐信,到长安参加补学考试。


    通过后进入国子学修学,之后直接参与科考。


    除开乡贡、地方官学,另一条参加科考之路,亦可不科考,在岭南从吏员做起,计算履历。


    按例吏是吏,官是官。


    官员必须经朝廷考核、选拔、任用;吏员由当地主官选任,两者有天堑之别。


    但若是到岭南支教,允许吏员转官员,具体实施上有政绩考核,也有年限限制。


    虽苛刻,但终归是一条通道,总有人能从这条道混出头。


    寒门学子不怕路难行,就怕没有登云梯。


    众大臣这才明白,圣上压根就不想让他们的子弟参与,这分明是专给寒门的通道。


    三品以上勋贵无所谓,子侄本就直接入国子学,毕不了业一样参加不了科考。


    对于三品以下官员来说,就难受了。


    世家大族手中最多的便是四、五品官,再往上很难,没有从龙之功不可能得到,只能从数量上占优势。


    这寒门学子异军突起,最先分走的便是他们手中资源。


    此政令朝堂一片哗然,“陛下,万万不可!”


    王家、卢家、崔家为首的代言人齐齐反对。


    “此举对其他学子不公!同样十年寒窗苦读,别的学子必须经过层层筛选,方有资格参加科举。


    去岭南支教三年便可跳过乡试、府试,会让其他学子寒了心。”


    “觉得不公,大可去岭南支教三年,可获得同等机会!”圣上淡淡道,这些昨晚讨论时就预料。


    “房卿,盖印后即刻签发各道、各州府、县衙。”圣上不打算再跟这帮人纠缠。


    这政令把朝中分化成两派,忙着过年,反对声不算强烈。


    年后又回过味儿,串联的,再来吵闹、阻挠,就真推不动了。


    “是!”房相当众盖印、签发中书令。


    随后由中书省下属接过,向各道、各州府、各县下达。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徐直尖声道。


    圣上起身,贞观三年最后一场大朝会结束。


    苏步成默默随着众臣出朝堂,回衙。


    “恭喜苏大人!”李弘时笑嘻嘻拱手。


    “大人客气!”苏步成不知府尹恭喜他何事。


    “昨日大人家中子侄、岭南学子皆上榜,可喜可贺啊!”李弘时笑道。


    “侥幸而已!”苏步成客套着。


    “诶,苏大人,你是不是最近犯小人?”李弘时凑近苏步成低声道。


    “大人何出此言?”苏步成不动声色。


    “你苏家在岭南一点儿风吹草动,便有人盯上,你不觉的奇怪?”李弘时问。


    “巡察御史闻风而奏,人家的本职!”苏步成笑笑。


    “?”李弘时盯着苏步成的脸看,好一阵道,“岭南那么多人,为何不见有人关注,就盯着你苏家?”


    “谁知道呢!”苏步成讪笑。


    返回长安,王端方的女儿嫁与卢侍郎二公子,王端方在朝堂拉自己下马。


    他就猜到当初自己的祸事起因,哪是什么灭蝗?不过是卢家为退婚抓的把柄!


    后面的事儿一件件印证自己的猜测。


    想来今日之事,又是卢、王两家在背后指使。


    都已退婚,为何还死咬着不放?自家长女被羞辱退婚,怎么还不依不饶?


    苏家挖了卢家、王家祖坟?世家大族就这么欺负寒门小户?


    苏步成深吸一口气,心头郁闷。


    “怎么突然颁布岭南道支教令?”李弘时捋着胡须,“莫非岭南发生了什么事儿?”


    “也许吧!”苏步成面上不显,心中猜测应该跟长女有关。


    村学是她提议办的,孩子们游学也是她一力促成。


    关注岭南教育,把岭南支教跟寒门学子入仕联系起来,也只有她想得出。


    说起来惭愧,自己本寒门出身,为官二十年,注重农桑,致力于农耕。


    在岭南近一年,却从未想过建设岭南官学,从未想过为寒门争取一条出路。


    包括岭南各州府主管,都未引起重视,默认岭南的落后现状。


    唉!苏家真正有眼光、有见识的其实是长女,自己都自愧不如。


    喜欢贞观开荒人请大家收藏:()贞观开荒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