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这也是……威国公的孩子
作品:《说好败家子,比朕都有钱?》 安乐公主和夏若雪也停止了说笑,紧张地看向张妈妈。
徐璃月的心,在这一刻提到了嗓子眼,她的第一个念头,也是唯一的念头,便是远在江南的丈夫。
她的声音因为紧张而变得有些尖锐:“难道是……难道是夫君他……出事了?!”
“不!不不!”张妈妈见夫人误会,吓得连连摆手,一张脸憋得通红,“不是!国公爷没事!捷报!是捷报!兵部的人刚走,说是国公爷在江南大获全胜!”
听到这话,徐璃月、安乐公主和夏若雪三人齐齐松了一口气,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一般。
“那你……那你如此神色?”徐璃月定了定神,心中的大石虽然落下,但疑惑更甚,“既然是捷报,理应是喜事,你为何这般……这般模样?”
“是……是大事!”张妈妈喘着粗气,似乎在努力组织语言,但因为太过激动和震撼,话说得颠三倒四,“奴婢……奴婢也说不清啊!那……那不是言语能形容的!实在是……太……太……”
她“太”了半天,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
“到底是什么事?”安乐公主也急了,忍不住催促道。
张妈妈急得直跺脚,最后像是放弃了解释,直接道:“夫人!公主殿下!您……您还是亲自去大门口看一眼吧!奴婢嘴笨,我说不清,您看了就全明白了!”
亲自去看?
徐璃月心中充满了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捷报”,需要她这个国公夫人亲自跑到大门口去“看”?
难道是夫君送回了什么稀世珍宝?还是缴获了什么奇特的战利品?
可什么样的战利品,能让整个国公府都为之震动,让张妈妈这样见惯了世面的老人都语无伦次?
她的心,再次被强烈的好奇与一丝不安占据。
“好。”她当机立断,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襟,恢复了威国公夫人的沉稳与威仪。
“妹妹,你和若雪在这里照看好音音。”她对安乐公主吩咐道,“我去去就回。”
“姐姐小心。”
徐璃月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迈开脚步,在张妈妈的引领下,快步朝着国公府那朱漆厚重的大门方向走去。
怀着满腹的疑云,徐璃月终于走到了那扇敞开的府门前。
门外宽阔的街道,不少百姓和看热闹的闲人,他们伸长了脖子,脸上挂着敬畏、好奇与些许恐惧,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石狮子处。
国公府的石狮子下,只站着一个人。
一个女人。
她身形高挑,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脚下是一双沾满泥尘的草鞋。头上戴着一顶压得很低的宽边斗笠,几乎遮住了她大半张脸,只露出一个线条刚毅的下巴和一双因为长期紧抿而显得有些苍白的嘴唇。
她的背上,斜斜地背着一柄用粗布包裹的长剑,剑柄古朴,缠着暗红色的布条,散发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凛冽气息。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怀中。
她用一种极其标准而稳固的姿势,紧紧地抱着一个襁褓。那襁褓被保护得很好,与她自身风尘仆仆的模样形成了鲜明对比。
她就像一头孤狼,警惕地环视着四周,哪怕被千百人围观,她的站姿依旧如磐石般沉稳,那从斗笠阴影下偶尔透出的目光,锐利得仿佛能刺穿人心。
徐璃月的心脏,在这一刻几乎停止了跳动。
她身为国公夫人,见过的场面不知凡几,有跪地哭嚎的告状者,有抬着重礼的求见者,甚至有装疯卖傻的攀亲者,但她从未见过如此阵仗。
这个人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谄媚或哀求,只有平等,甚至带着一丝审视的冷漠。
“夫人,就是她……”张妈妈在旁边小声提醒,声音都在发颤。
徐璃月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她知道,此刻她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整个威国公府的脸面。她不能乱,更不能怕。
她莲步轻移,缓缓走出大门,站在了台阶之上,居高临下地看着那个斗笠女子。
“你是何人?”徐璃月的声音清冷而平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为何要在我威国公府门前,引众人围观?”
那斗笠女子抬起头,阴影下的目光与徐璃月在空中交汇。明亮、坚定,却又带着深深的疲惫和警惕。
她没有回答第一个问题,而是用一种同样平静,却略带沙哑的嗓音开口道:“此地,可是林尘,威国公的府邸?”
“是。”徐璃月心中一沉,对方直呼夫君名讳,显然来者不善。
“那便没错了。”
斗笠女子似乎松了口气,她看了一眼怀中的襁褓,眼神瞬间变得柔和,随即又恢复了冰冷。她向前走了两步,对着徐璃月,不卑不亢地说道:
“我奉圣母之命,前来,将这个孩子交还给威国公。”
“圣母?!”
“孩子?!”
徐璃月脑中“嗡”的一声,如遭雷击。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让她瞬间想到了无数种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足以在京师掀起滔天巨浪。
她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某种阴谋,是夫君的政敌,用这种下作的手段来污蔑夫君,败坏国公府的名声。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追问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圣母。这孩子又是谁的?你凭什么说要交给我夫君?”
“这是圣母的孩子。”斗笠女子惜字如金。
“那与我夫君何干?”徐璃月的声音变得严厉。
斗笠女子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用词,最后,她还是说出了那句石破天惊的话:
“这也是……威国公的孩子。”
此言一出,远处的人群虽然听不太真切,但也隐约捕捉到了“孩子”、“威国公”等字眼,顿时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和窃窃私语。
徐璃月脸色煞白。
她知道,绝不能再让事情在众目睽睽之下发酵下去了。无论真假,这件事都必须关起门来解决。
“你,跟我进来。”她当机立断,对着那斗笠女子冷冷地说道。
然后,她猛地回头,对着府里的管家和护卫厉声喝道:“立刻驱散人群!今日之事,若有半句流言蜚语传出,我唯你们是问!”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