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07】

作品:《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大年初一的上午,谭林带着东西过来拜年


    自谭林来申市后,每年逢年过节都会带着东西过来拜访,以感谢当初游彻帮忙介绍工作之事


    自从跟郑婉离婚后,以往谭林都是一个人提着东西过来.


    今年却有所不同。


    今年大年初一,谭林带了一个女人一同前来。


    女人名叫李晓丹,比谭林小两岁,今年二十六。


    “我和晓丹处了快有一年了,今年打算结婚。”谭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孟箬大概明白他的言外之意,之前两人关系没确定,所以他没有贸然地带李晓丹过来,。


    如今两人关系基本确定,打算结婚了,他才把女友介绍给他们认识。


    李晓丹长相虽普通,但胜在五官周正,越看越顺眼。


    随后,谭林又说起两人认识的经过。


    李晓丹也是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在申市的纺织厂上班,李晓丹和谭林的一个同事是老乡,两人能认识,正是因为这位同事帮忙牵线搭桥


    谭林和李晓丹认识一段时间后,便将自己的过往尽数告知,没有一点隐瞒


    李晓丹并不介意他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她更在意的是谭林老实的本性


    她自己的实在本分人,所以喜欢谭林踏实肯干的性子,她觉得只有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日子才能长久地过下去。


    而且认真说起来,这段失败的婚姻,责任并不在他,他也是被人欺骗的受害者。


    说完两人结识的经过,谭林又说出两人的计划。


    他们打算在申市安个家,努力挣钱买套房子。


    孟箬听后,认同地点点头。


    “买房一定要尽快买,房价后面肯定会疯涨起来的。”她道


    说着,她便认真地跟两人科普了一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近几年房价的涨势。


    李晓丹和谭林都听得一脸认真。


    孟箬与李晓丹聊了好一阵,谭林才带着未来妻子离开。


    孟箬留他们吃中饭,却被谭林婉拒了。


    谭林每次过来都是这样,拿些满满两手的东西,但怕打扰到游彻和孟,从来不留下吃饭


    于是,她也就没继续挽留。


    游彻和孟箬将谭林李晓丹送到门口。


    她关上门后,忽然在心里感叹起来,


    通过方才短暂的沟通,她发觉李晓丹的性子反而更像原书女主的性子,温厚敦实、勤劳本分。


    这也算是另一种圆满吧,勤恳踏实的谭林最后还是会找到同样安守本分的另一半。


    孟箬等人安排好公司的一切事宜,在元宵节前两天,出发去丰州市。


    因为三人这次回丰州市,更多是为了投资和工作,所以三人都开了车,还带上了助手


    三个人,一辆虎头奔,两辆凯迪拉克。


    还都配备了一名司机。


    三辆车,由虎头奔打头,两辆凯迪拉克紧随其后,依次开在路上,可以说气势拉满,


    奔驰是游彻买的,当初买车的时候,孟筹觉得虎头奔不太适合女孩子,就买了凯迪拉克.


    这几年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生意人,开的车算是行头之一


    所以,他们之前买的桑塔纳显然已经不太合适了。


    于是两人在九五年下半年的时候换了新车。


    游彻买了辆虎头奔,孟箬买了辆凯迪拉克


    罗丽萍那时候还没买车,孟箬就先把自己的那辆白色桑塔纳给她用。


    去年,罗丽萍买完新厂后,公司账上的钱尚且有余,于是她也打算买辆车。


    原本她只打算买个四五十万的车,但孟箬强烈建议她也买凯迪拉克。


    罗丽萍知道她的凯迪拉克达到了百万级别,有些犹豫。


    她前年买套房,也就四五十万。


    而一辆凯迪拉克都够她买两三套房了,房子不比一辆车值钱么。


    孟箬见她犹豫,便又劝道:“丽萍妹妹,你听我的,你就算现在买个四五十万的车,后面你肯定会和我一样换车,那还不如一步到位呢。


    罗丽萍一听,觉得也在理。


    她现在倒是不缺这一百万,就是觉得一百万买辆车不值。


    但最终,她还是听了孟箬的,也买了辆百万级别的凯迪拉克。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大场面。


    几人是下午四点多到的丰州市,游彻提前让助手安排了酒店,几人一到市区就在酒店住下。


    孟箬和游彻住一间套房。


    “几年没回来,丰州市变化还真挺大的。”她靠在酒店的沙发上说道。


    “是啊,这几年全国每个城市都在快速发展。


    他说着,顺势在孟箬身边坐下,揽住她的肩,把玩着她垂下的头发。


    见他坐过来,孟箬很自然地靠向他,整个人像个小猫似的依偎在他怀里。


    “也不知道我当初在丰西村买下的房子,现在变什么样了。”她喃喃自语道.


    “要不等会儿我们过去看看吧。”她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向他。


    游彻看了一眼手表说道:“等会儿估计不行。”


    “晚上有个饭局,咱们最好都过去。”


    他说。


    孟箬闻言,一脸惊讶地直起身,问:“什么饭局?"


    “其实说起来也不是我安排的,”他解释道,“我们三个准备去丰州市投资的事,前些天我跟程书记随口提到过。


    程志礼程书记,仕途一向顺遂,几年过去,他一路高升,已经由原来的区委书记升成现在的口口了。


    “当时程书记一听,就说要帮我联系联系丰州市的负责人。


    “然后,刚刚不久,程书记给我打电话,说丰州市口口、市长等人准备给我们接风洗尘。”他道.


    孟箬算是听明白了,他们过来投资,如果能搭上市长等人,拿地建厂批资质等事办起来自然效率更高


    这就是有门路和没门路的区别。


    等于说,今天晚上这个饭局是程书记帮忙牵的线。


    晚上这个饭局,市里的人来了不少,孟箬游彻和罗丽萍这边也是带着助手全上。


    吃饭间,大家聊得还都算愉快。


    丰州市这边得知游彻孟箬等人过来投资建厂,当然再高兴不过


    如今经济腾飞,江省的整体发展相较于邻省却有些落后,这些个省里市里的一把手,自然着急


    丰州市作为省会城市,也是被上头领导首要盯着的对象。


    游彻孟箬等人一来,对他们这些人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日霖。


    目前整个丰州市的经济情况是,几个大的国营厂子因经营不善,接连面临倒闭。


    国营厂子的盈利越来越差,但私企这块却都是小打小闹,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企业,


    丰州市领导层的想法是整个市区至少得有一两个上规模的大企业,来解决这些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


    有了大企业带头,那些个小私企也会有样学样,渐渐发展起来。


    丰州市目前的困境就是缺少带头的大企业,将市内经济这摊死水给搅活。


    现在游彻他们一过来,对丰州市经济来说,可不就是雪中送炭吗。


    饭局正式结束前,市长秘书还说明天会安排本地的电视台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


    翌日,三人来到丰州市电视台的演播室。


    电视台主持人先是对他们三个来了一个主题访谈,然后再分别对他们进行专访。


    主题访谈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这次的投资方向及规模,专访则重点集中在他们每个人的主要创业事迹以及多年的奋斗历程上。


    采访做了整整一天,又剪辑了两三天,才在丰州市电视台上播放。


    丰州市这边,为了更好地宣传三位企业家回乡投资的事。几人的主题访谈和专访,不仅安排上电视,还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登上了报纸.


    孟家。


    孟军照旧是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孟箬和游彻的报道,当他看到报道时,惊得老花眼镜差点都掉了。


    孟箬离开的这五年,孟家变化可谓很大,唯一没变的大概就是他常年养成的看报纸的习惯。


    这五年,孟军一下老了很多,虽说也到了年近五十的年纪,但他头上的白发却明显比同龄人多。


    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再加上时常挂在面上的愁容,以及说话唉声叹气的语态,这些状态一罍加,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上五六发。


    这几年为了饭店他真的是没少操心,但操太多心也没用啊,饭店最后还是倒闭了。


    孟军引以为傲的饭店,在孟箬离开的第三年就关掉了。


    关掉饭店后,孟家就彻底没了收入。


    一家三口,没了收入,光靠着以前的存款过活肯定是不行的。


    这事,不仅李梅急,孟军也急。


    饭店倒闭后,孟军窝在家里喝了一个月的闷酒。


    然后他重新振作起来,决定开个小饭馆。


    饭店他是没钱再支撑了,但小饭馆总是可以的吧。


    当初,他不也是从小饭馆起步,一点点做大,最后做成饭店的么。


    重开小饭馆,花掉了孟军大部分的积蓄。


    如今家庭经济紧张,为了省钱,厨房师傅只能他亲自上阵,享了十几年福的李梅也不得不去小饭馆干服务员的活儿。


    当惯了老板的孟军都去干厨师了,她一个家庭主妇还能有什么怨言呢。


    于是乎,重新开张的孟家饭馆成了正儿八经的夫妻店。


    早年开饭馆的时候,便是孟军当的厨师,后来生意好了,他就花钱专门请了个厨子


    如今十几年没掌勺,一时间赶鸭子上架,火候口味什么的他还真把控不好。


    因此,刚开店那阵也出了不少事。


    但好在是熬过来了,现在烧菜什么的,他也越来越熟练。


    虽说饭馆的生意一般,但每个月总算是有那么点收入,正好够一家三口开支。


    现今,他也没别的心愿,就盼着孟继业好好读书,将来和孟箬一样考上大学光宗耀祖,


    将饭馆一步步做大,再重开饭店的事,他也不想了,


    他也是半截身体入土的人,能搞个饭馆子糊口就不错,没那精力也没那事业心了。


    孟军瞪着一双眼睛将手上的报纸来回看了两遍,才确定不是自己出现了幻觉。


    而是孟箬真的发了。


    “李梅,李梅,不得了,不得了。”孟军坐在摇椅上大声冲厨房叫唤.


    在厨房忙活的李梅,一听孟军这么叫,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连忙丢下手上的抹布,就往客厅跑.


    她边小跑,还边说:“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然后她就看见孟军手上拿着报纸,啥事没有地坐在椅子上。


    李梅露出埋怨的眼神,转身就准备回去:“你逗我玩呢,我碗还没洗完呢。


    “孟箬发达了,成大老板了。”孟军这时候突然说,


    "什么?!”刚准备转身的李梅,连忙停下脚步,一脸惊讶地看向他。


    孟军连忙把手上的报纸递给她:“你自己看,她和游彻都发达了,这次回丰州市是来投资建厂的。


    “建厂?”李梅一听更震惊了。


    她也不认识多少字,看着满是字的报纸也是睁眼瞎,只能看懂旁边的图片。


    “报纸上都写了啥,你给我念念。”李梅将报纸还给孟军,笑嘻嘻地拉了一个板凳在他旁边坐下。


    孟军懒得跟她一个字一个字念,只说了报纸上的大概意思。


    “孟箬和游彻这几年在申市都混开了,”孟军道,“游彻成立了一个电器公司,叫萎风电器。


    “这个萎风电器,你知道吧,咱们市百货大楼还有卖呢。”


    “我的天啊!”李梅感叹。


    “孟箬呢,就还是她的思甜烘焙坊,现在全国开到上百家门店了。”


    “不光这样,还有好几家食品厂。”


    “这么有钱,真的假的?”李梅继续惊讶道,简直不敢相信。


    “这次他们回来,是来投资建厂的。”


    “哦,报道里还有一个女老板,叫什么罗丽萍,搞卤制食品的,听说也是丰州市本地人。”孟军补充道.


    李梅接过报纸,时而看看照片时而看看旁边的文字,虽然这些字她认识的不多。


    但孟军方才跟她讲了个大概,她对整件事也算是基本了解。


    她拿着报纸连连感叹了好几句,然后忽然想到什么似的,说道:“老孟啊,不是我说,你说孟箬混得这么好,都成大老板了,也不知道回家孝敬孝敬你。


    “退一万步讲,就算她忙,回不了家,那她也应该写封信,告诉告诉我们她的近况啊。”李梅说道。


    孟箬这一出去就是好几年,头两年,孟箬过年不回家,也不写封信。那时她还在孟军跟前念叨过,说孟箬不会是在外面过苦日子吧,没脸写信回家


    没想到她是混得太好,故意不告诉他们。


    要真是这样,她这个当后妈的,可不打算放过她。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女儿在外面吃香的喝辣的,当大老板,结果老子却在老家受苦受难。


    孟军听到李梅的挑拨,沉默不语,但同样也没拉下脸生气,看他那神情,倒像是在想别的事


    见他不说话,李梅打算再添一把火:“你说说,孟箬也真是,有这么当女儿的吗?她这都来丰州市好几天了,也不知道买点东西过来看看你。


    “再怎么说,你也是她的亲爹啊。"


    孟军瞪着眼看向她:“你给我少说两句啊。


    他话里话外护着孟箬的意思很明显。


    李梅咬了咬唇,小声嘀咕了一句:“我这不是为你打抱不平嘛,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


    然后转身气呼呼地回了厨房,把剩余没清理干净的碗洗干净。


    李梅洗碗的时候,先是想到了白己的儿子孟继业。


    孟箬现在是大老板,还要在丰州市建厂,继业怎么说也是孟箬的亲弟弟,日后等继业读完书了,去孟箬那混个厂长当当岂不是轻轻松松。


    李梅美滋滋地想着,随后又想起还在外面吃苦的郑婉。


    郑婉在离开谭林的半年后,还是没忍住给李梅写了信。


    因为日子实在是太苦,需要一个排解的方向,于是她在信中告诉了李梅这一切。


    李梅虽心疼自己女儿,但也是有心无力。


    现在孟箬回来办厂,说不定郑婉也能盼盼关系,在孟箬的厂里混个什么职位呢,总比在外面干体力活吃苦强吧,


    这么一想,李梅决定明天就给郑婉写信,告诉孟筹游彻回来的事,并顺道让她回来


    当初郑婉给她写信,只在信中说了自己的近况,并没有提及在申市创业的孟箬和游彻,因此她以为郑婉和她一样,不知道孟箬成大老板的事。


    孟箬等人回家乡投资建厂的新闻发酵一天后,翌日就有不少人找上了孟军的饭馆子。


    跟孟军相熟的朋友,以及孟家的亲戚,看见电视上的新闻后,都不请自来地到孟军的饭馆子唠嗑。


    “老孟啊,你祖坟冒青烟了,家里出了个女大学生不说,现在大学生成了大老板咯。“


    ''是啊是啊,女儿发达成了大老板,老孟你有好日子过啦。


    “可不是,”另一人也附和道,“要我说,老孟你这个小饭馆都不用开了,就回家等着享清福吧。


    这还是他关掉饭店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多人奉承他,搞得他都有点不习惯,有点不好意思了。


    人都是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东西。


    孟军这几年也算是看透了。


    之前他开饭店风光的时候,这堆人各个都跟苍蝇似的,围着他转。


    后来他被迫关掉饭店,需要救济的时候呢,这群人躲他都躲不及,生怕他找他们借钱


    现在,他们知道他女儿发达了,又一个个变苍蝇凑过来。


    但人呢就是喜欢别人奉承,尤其他这种好面子的男人,就更喜欢了


    所以哪怕他知道他们见风使舵,孟军也还是欣然接受他们的奉承,附和着他们说话


    "是啊是啊,生出这么优秀的女儿,可不是祖坟冒青烟了嘛。


    “女儿成了大老板,以后可不是就等着享清福呢。


    “不仅女儿厉害,女婿的生意做得还更大,萎风电器都听过吧,我女婿搞的电器品牌,马上啊,也要在咱们丰州市建厂了。


    “哎,说个你们都不知道的事吧。”这时,人群里的一个人说。


    众人一听,都不由朝那人看去,这其中也包括孟军和李梅。


    “你们知道这三个大老板都是开什么车回来的吗?”那人故意卖起了关子。


    “还能是什么车,肯定是好车呗。”另一人说道。


    那人却撇嘴摇摇头:“你们绝对想不到那几辆车有多贵,有多好。


    有人已经抓心挠肝想知道了,恨不得掰开那人的嘴,让他赶紧说。


    “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有一人催促道。


    其他几人也附和:“就是啊,赶紧说。"


    “三辆车。”那人比出三根手指。


    “我们先从便宜的说,”那人又道,


    “是这位年轻的罗老板开的,凯迪拉克,百万级别。


    “另外一辆,也就是咱们老孟的女儿,孟老板开的。”那人笑着指了指站在他对面的孟军道。


    ''也是百万级别的凯迪拉克。


    他在说“百万”这两个字时,特地加重语气


    众人一听到“百万”和“凯迪拉克”这两个字眼,纷纷一脸艳羡地看向孟军。


    在很多人工资还是几百块的九零年代,“百万”可是大部分人想都不敢想的。


    ''最后的重量级来了啊。”那人说着再次夸张地竖起一根手指。


    “游老板开的,也就是老孟的女婿,”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虎头奔,那一辆车至少是一百五十万起步。"


    听到这,众人都不禁发出一声声的惊叹。


    同样震惊的还有孟军和李梅,之前看报纸他们知道孟箬游彻成了大老板,要回来投资建厂,但始终没个具体概念。


    如今听人一说,才真正有了大致概念。


    孟箬和游彻光是开的车加起来都有两三百万,你想想,他们能有多有钱.


    其实,关于孟箬游彻的事,孟军知道的还不如这些外人多。


    他都不知道他俩是开着这么贵的车,一百多万啊,哪怕他饭店开得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也不敢肖想这个“天文数字”


    “我的天爷啊,一辆车一百五十万,这一辆车在丰州市买房能买个十来套吧。”一人感叹道。


    “那可不是,对你来说是十套房,可对人家来说只是毛毛雨。


    “而且不整这么大的排场,口口市长能亲自替他们接风洗尘。”那人继续道。


    “口、市长给接风?"


    “我的老天,这面子得多大啊。


    那人露出一副“这你就不懂了吧”的神情来。


    “说到底,市长他们亲自接待,为的也是我们丰州市。”


    “人家三位老板是来投资,是来拉动市里经济的,这些个市领导能不重视嘛。


    众人听完再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讨论豪车的话题一结束,大家感叹完,又忙是堆着一张笑脸巴结奉承孟军,恨不得孟军立马就给自家孩子、亲戚安排个什么工作。


    ,他一个做爹做老丈人的,想在他们的厂子里安排几个职位,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自己女儿、女婿的厂子,


    孟军也不傻,他们巴结几句,说几句好话,他就给他们承诺安排工作?


    天底下可没这么好的事。


    当初他开饭店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给这些亲戚安排活儿,到头来呢,他一落魄就翻脸不认人,一群白眼狼


    他们的奉承他接着,但是帮忙安排工作的事,他是理都不会理。


    不过,说回来,他确实要找个合适的时间,跟孟箬和游彻见上一面才好。


    如今,关于孟箬和游彻的事,都是从报纸上看到,从别人嘴里听说,总感觉不真实


    她女儿几年不见,就这么有钱?


    所以,他觉得还是要见上一面,才有真实感。


    另一头,同样被亲戚朋友找上门的还有杨和平家,以及罗根平家。